北京首批救治非典患者的军中九姐妹隔离休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7日15:07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白瑞雪 袁理) 5月的蓝天清澈得如同山泉,她们尽情地笑着闹着。她们说:“能在这么美的阳光下和新鲜空气中散步,真好。”——对于解放军302医院9位走下抗击“非典”一线隔离休养的年轻护士来说,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3月初医院收治了北京第一例“非典”患者,这群外科护士被紧急调到“非典”病区,成为第一批参加“非典”救治的医护人员。 一个多月的工作是从抹眼泪开始的。“当时对‘非典’不大了解,以为只要接触肯定会被感染。”接到护理危重“非典”病人通知的那天,护士凌宾芳在走向特护病房的路上直抹眼泪。“但一走进病房就顾不上害怕了,惟一的念头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最大限度地为病人减轻痛苦。” 最初的害怕很快抛在了脑后,危重病房的护理工作几乎没有间歇:给病人擦身、喂饭,一天3次扎针、来来回回十几趟换输液瓶,时刻观察监护仪显示的生命体征变化……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全副武装的隔离服、里外几层的口罩,从没有到过高原的护士们第一次知道了“缺氧的感觉”。 二病区的那条走廊对于护士严锦来说,似乎没有尽头。一圈走下来,如同一次艰辛的长途跋涉。厚厚的口罩使她憋得实在受不了时,就走到楼道角落里的窗口,把头伸出窗外深吸几口。“味道好极了!”严锦用一句广告词来赞美新鲜空气。 在紧张的工作中,她们总是笑着面对。24岁的段艳蕊是个爱笑的姑娘,一笑起来眼睛便成了一双弯弯的豆角。她说,无论工作多累,她总是提醒自己保持微笑,给病人传递信心。“虽然隔着口罩,病人看不到我脸部的表情,可是我相信,从我的眼神中,病人能感受到一丝温暖、一种乐观。” 笑容,同样是她们自我调节的最好方式。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大家想着法子让自己放松,走台步、丢沙包、打扑克……用东北姑娘褚静茹的话来说,这叫做“自己找乐”。 从接触“非典”重症病人的那天起,参加救治的医护人员就住进了医院的专门宿舍,工作、生活处于全封闭隔离状态。九姐妹中的大姐李文淑,丈夫是做病理工作的,也是抗击“非典”医护队伍的一员,夫妻俩只好让女儿吃住在学校。对于他们所从事的“非典”工作,女儿并不知情,只知道“爸妈都很忙,得自己照顾自己。”李文淑无奈地说,不敢告诉孩子,是怕她担心,也怕学校的同学知道后有意疏远,给她造成心理压力。 原准备在今年“五一”节披嫁衣的护士凌宾芳,婚期不得已推迟了。无法见面的未婚夫每天都给她发来短信息,有鼓励她安心工作的话语,还有不少网上搜集来的笑话。“读着那些笑话,一天的疲劳都忘记了。”小凌说。 “两个月的‘隔离’,把我丈夫培养成了一个‘好厨子’了。”在护士刘长凤的眼里,这算得上是“非典”给她家带来的“高兴事儿”。她告诉记者,丈夫不会做家务,家里所有事从来都是她一个人料理。这段日子里,以前“连菜都不知道上哪儿去买”的丈夫只好学着自己下厨。“总不能每天都吃方便面吧,他应该学会做几个菜了。”刘长凤笑着说,“结束隔离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尝尝他的手艺。” 两个小时的聊天不断被笑声打断,让人难以相信眼前这群活泼、坦诚的女护士,就是十几天前奋战在凝重的“非典”生死线上的白衣天使。她们说:“一旦工作需要,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到抗击‘非典’一线。” 对“非典”病房难以割舍的感情,是挂牵,也是责任。(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