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的《思想汇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8日07:35 时代商报 | ||||
昨日,记者收到一份来自北京小汤山康复医院的《思想汇报》,它的作者是沈阳军区总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陈红,现任北京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呼吸一科护士长。 捧着这份长达7页的特殊《汇报》,从她娟秀的笔迹中,我们体会着沈城可爱的“戎装天使”们奋战在京城抗非典一线上的艰辛付出。记者特从此《汇报》中撷取片段,以飨读者。 当非典肆虐祖国大地的时候,它曾让我恐慌过,我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更珍惜自己的使命,安顿好刚刚出院的公婆,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二话没说就上了战场。 到了小汤山后,我放下行装,来到建筑工地,按上级要求检查病区的建筑结构是否适合特建病区的要求并协同改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嗓子喊哑了,脚跑肿了,由穿38号鞋改穿40号鞋,终于在接收病人前全部完工,这仅用了4个小时。院里把我们病区的规范摆放、区域划分、标识确定,作为全院病区的示范病区。 出发前,沈阳军区领导指示我们一定要争取“零感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防护意识,我带领护士们认真学习防护衣的操作注意事项等,让护士们高度重视,组织训练防护方法。在其他病区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我们于5月1日晚11:30接收了第一、二批非典病人,从晚11:30到次日4:30,妥善顺利地将病人安顿好后,我又开始准备第二天治疗的药品、仪器,并摆放到位。从第一次进入到离开,我在病区整整呆了一天一夜。往回走的路上,我才感到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 我们这支护理队伍是全院最年轻的,全科护士20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其他均为护士,单是2002年刚毕业的学员就有13名。她们经验少,刚开始干起活来十分费力,3层防护服、3层手套、40层口罩,还有防护镜,使她们行动不便,呼吸费力,扎针时手摸不清、眼睛看不见,工作进展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护士很快进入紧张状态,理顺了工作程序,掌握了操作技巧,将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由于防护服的约束,护士们操作起来很不便,为了追求一针见血,有的护士跪在地上进行静脉穿刺,还有一位毕业刚2年的护士,主动承担扎套管针的任务,给20多个病人扎完了,她浑身已是大汗淋漓。 除了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我们还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当得知有位患者5月4日过生日时,我积极与营养部联系,为他订了一个生日蛋糕和一束鲜花。 还有一位患者在其他医院住院5天,腹泻,吃不进油腻的东西,就想吃点稀饭,下班后我带一名护士和一名战士回到我们食堂为他打来小米粥、馒头和小菜,他非常感动。殊不知为了他吃上一顿饱饭,我们仅是穿脱防护服就需耗费半个多小时。带着这样一个年轻的护理队伍,我担负着超负荷的工作量,在病房里我们简直就是在不停地“跑”步,忙得忘记了时间和饥饿,思想上也高度紧张,总是匆匆吃上一口饭,就又回到病区,通常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宿舍。护士们不停地劝道:“你休一休,让我们干吧。”对着这么可爱的护士,我更加疼惜她们。正是大家这种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全体SARS病人的认可。虽说SARS传染性极强,但我每天坚持进病房查房,和病人聊天,有时病人说:“护士长,您一走我就想您。”SARS病毒虽可怕,但SARS病人不可怕,他们也需要真情和爱心。由于对空气消毒剂过敏,我的脸和眼睛都已经红肿起来,大家笑着说我像熊猫,纷纷送来各种脱敏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大家的友谊是那么纯洁,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感觉灵魂都被净化了。我们病房有个病人十分挑剔,在护士们承担繁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的同时还不断挑三捡四。我一面了解情况,一面尽力做好解释工作,我告诉他护士是如此的不容易,我心疼你,但也心疼我的护士。动情之下,我禁不住热泪长流,小护士也委屈地哭了,那个病人听到我一番诉说后,不断地道歉。正是因为我的真情,才换来了真心,我为生命中有这样一番经历而骄傲。姜凯主任记者吴丹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