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议止于改革——十堰城区公交合资风波始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08日13:47 湖北日报 | ||
湖北日报记者曾祥惠 黄中朝 张爱虎 4月的十堰,满城染绿,春意正浓。 一个新的景观,擦亮了市民的眼睛:温州老板斥资1400万元,购置的50辆崭新公交车,29日开始运营。 至此,市民广泛关注的城区公交合资,有了喜人的进展。 有资料表明,在一个城市,将全部公交线路拿出来合资,十堰是迄今国内惟一的。这个惟一,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生动例证。 风波骤起 去年12月,十堰传出城区公交要与温州人合资的消息。 公交公司的部分职工坐不住了:“企业运转得好好的,何必改革?” 公交公司领导班子不理解:“改革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怎能干预?” 一些干部担心:“公用行业民营化,没有政策依据,是否可行?” 12月11日,公交公司300多台公汽停运,一些不明真相的职工,上街集聚。这一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议论纷纷。 处在漩涡中心的十堰市委书记、市长赵斌,与市委当月值班人、市委副书记蓝官衡会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公交运营改革,早以个体中巴、的士的形式出现,改变了公交由国企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公交服务质量的提高,为群众带来了便利。这次公交公司改制合资,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决不能半途而废。 当天,市政府派出的一批干部,深入职工中间,告知事情真相,倾听他们的意见。职工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翌日,市民发现,停运一天的公交车又上路了。在12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上,赵斌坦言:“深化改革,要靠解放思想来推动。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 常委扩大会议开得很热烈。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 多年来,公交公司将几百台车辆承包到个人,自行收取承包费用,却很少向公交资源所有的政府财政提供收入。少数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无偿使用公共资源,与个体中巴和的士形成不平等竞争,获取个人利益。作为城市的流动风景线,部分公交车陈旧、破烂,服务欠佳,市民时有反映。显然,公交企业运转正常不必改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政府能不能干预公交企业改革?城市公交资源属于政府。公交公司只是政府委托经营城市公交的经营者,不是所有者。政府理所当然应该担负起推进这一行业改革的任务。 公用行业的特殊性能不能成为不改革的借口?党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垄断行业的改革是深化改革的内容,公用事业改革是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常委扩大会议的决定,市工作专班组成,一面指导公交公司进行企业改制,一面与温州投资者协商合资具体事宜。市领导在工作专班会议上明确要求,力争用最短时间,完成这一打破坚冰的改革之举。 风波寻源 在十堰担任领导工作五六年间,赵斌已深谙这个城市的市情: 正因为如此,赵斌与新任市长陈天会一道,带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以敏锐的眼光,时时捕捉着打开开放之门的时机。 去年11月28日,一个温州投资商兴建的四星级宾馆在十堰开业,赵斌等市领导与10多名温州观光客见面。他们坦诚地告诉客人:“十堰的投资环境还不优,但我们正在努力改善。” 赵斌代表市委、市政府,提醒参加典礼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今后谁砸改革开放的锅,我们就砸谁的饭碗。” 市领导开明的态度,引起了一个温州来客的注意。据称这个客人在温州拥有巨额资产,正在寻求外地投资项目。他向几位市领导提出,有意投资十堰的公交运营。 对公交改革早有关注的市领导,几乎不假思索地表示真诚欢迎。 会后,有人劝市领导,今后不要轻易出席这样的典礼,更不要草率地认同外商的投资意向。 几位市领导感到不可思议:会上大家不都慷慨陈词,要加大十堰改革开放么?怎么人家白花花的银子送上门,还推三阻四? 市委、市政府没有迟疑,果断决定派副市长冀群风带队,前往温州考察。他们很快得知,意欲在十堰投资的客人,实力雄厚,经商诚信。 考察小组从温州归来,市领导心里更有底了。几位市领导在多次会议上讲到,当年,黄石国企改革,触动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冲上高速公路,不让车辆通行。但没有动摇市领导层推进改革的决心。现在,黄石改革成效显著,当年闹事的人心服口服。他们动情地说:“眼前这种风波,在十堰迟早都会发生。要打破改革沉闷的局面,新旧观念的激烈交锋不可避免。作为推进改革的领导机关,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冲破阻力,奋力前行。” 风波平息 派驻市公交公司改制指导小组汇报工作时谈到,职工心里的疙瘩很难解开。市领导与他们进行认真分析,决定采取发动职工提建议的方式,让职工畅所欲言。 接着,指导小组与各个层面的职工座谈,讲解改革的必然性,征求对改革的看法,很快收集到100多条建议。 就在公交公司改制紧锣密鼓之时,今年1月4日,《经济日报》披露:国家建设部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交通行业,独资合资合作均可。 真是一场及时雨牎就在这时,本省几个市的有关部门,先后向意欲投资十堰公交的温州客商伸出了橄榄枝,想摘取公交合资这个很有分量的果实。 市领导心里有数。他们让温州客人不妨先去走一走、访一访。 温州客商私访归来,实言相告:“那些市的投资环境,也有着与十堰相同的挑战。”但他表示投资十堰的主意不变。 指导专班收集的职工建议,反馈到温州客商那里。原来,温州客商早有谋划。他明确表示:原公汽公司人员,采用社会上的通用方式,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公汽票价,依政府现行规定制定;残疾人、儿童等社会人员乘车,依旧享受优惠;承担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并依规上交税费和相关资源占用费。 这就意味着,改革将出现“多赢”局面:公交公司由事业单位变成企业,每年可向政府上缴线路营运资源费800万元,年照章纳税200多万元;职工通过持股成了股东,收入有了保障;新的运行机制,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温州客商的态度,令公交战线的职工感到意外,也消除了人们的疑虑:温州人历经改革的洗礼,有着全新的思想观念、市场经济头脑,办事讲究效率。 风波在渐次平息。市领导改革思维清晰,指导公汽公司依法改制。温州客商的承诺,写入政府与投资者的合作协议。 合作在理性地进行中。当温州客商打算一次投资2800万元,购置100台新的公交车时,市领导给他泼了一瓢冷水,建议充分利用近两年公司购置的公交车。这样,温州客商削减首批购置计划,将把资金投向更加紧迫的项目。 非议止于改革。在公汽公司职代会上,改制无记名投票结果:全票赞成。会场响起的长时间掌声,意蕴深长。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