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非典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1日21:30 新华网 | ||
如果说国人对于伊拉克战争的关注,更多的象是看一场中国队未出线的国际足球赛事,每天兴致勃勃地旁观和品头论足,那么,对于非典(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非典型肺炎),则已渐渐在人们轻看、重看、谣传、澄清、摇摆、争论、惊恐与笑看的不一反应中,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上升为近期影响中国经济的最关键因素。 本来,中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一枝独秀。在西方社会以降低成本为主旋律的调整期,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全球知识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环境下,在美伊动武和恐怖袭击的重重阴影中,中国和中国经济成为全球几乎唯一的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价值生产基地和避风港。然而,非典的出现,给中国经济近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对抗非典这场公共危机的成效,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何时走出这一不利阶段。而针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经济特点,我们称之为“非典经济”。 非典到底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又将有多大呢?这将直接取决于非典蔓延的范围、程度、时延和可控性。如果非典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则其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但如果病情扩散到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于广东和北京的非典高峰,则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可观。当然,在这些影响当中,也不乏对某些产业提供了正面的促进。 在非典经济中,最直接相关的是旅游相关行业、航空业、零售业及服务业、进出口、医疗卫生制药、信息产业,以及有可能波及到的农业。其中,对旅游业、航空业、进出口、零售及服务业和有可能波及到的农业主要是负面影响,而对医疗卫生制药和信息产业,则同时存在着负面的和正面的影响作用。比较间接相关的有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和相关工业等。不利方面: 据近期人民网上转自《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非典型肺炎已使疫情严重的香港在旅游业等方面遭受重创,3月份入港的旅客和相应收入已减少两至三成,使香港在未来两个月内损失近20亿港元的旅游收入。香港的航空业在最近一周内取消了约300个航班,仅在4月6日就取消了90个进出境航班,占当日航班总数的17%。游客的减少使香港酒店、餐饮以及零售业受到连锁影响,近期餐饮业收入减少约40%。在广东,超过50%的旅行团推迟或取消了行程。按照里昂证券航空业分析师目前的估计,今年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利润将损失15%~20%,而东方航空公司将损失更多,约为20%~25%;与航空相关的机场等相关行业也会遭受损失。有机构称,非典型肺炎事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将可能超过美伊战事,国际机构纷纷调低亚洲经济增长的预测。当然,由于旅游业的收入在我国GDP中只占5.4%的比重(原文为0.2%,详细数据可参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如果只是局部和短期受到影响,则影响不是实质性的。 根据《财经》杂志近期所做的一个调查,地处北京长安街黄金地段的五星级东方君悦酒店3月份的入住率还曾高达80%,而进入4月份以来,情况却急转直下。相应地,中国国际旅行社4月初接待的外国游客取消了1万人次(注:此数据是政府宣布取消五?一长假前,宣布后的数据尚缺,据报道全年约接待60万人次),中青旅取消了7千人次。对于各大旅行社来说,“五一”属于三个黄金周之一。按往年的情形,这个黄金周的收入要占到全年收入的40%左右。广东国旅一位经理说,在非典的影响下,可能全年都会是亏本经营。广东国际旅行社的出入境游已基本停掉。在另一篇分析文章中,认为由于入境游的下降的同时出境游也下降,相互可以抵消对经济的影响,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出境游的下降并不代表这些省下的钱会消费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换种说法,就是这两个下降都会造成全球的GDP总和下降。进出口方面,目前非典已经部分影响到春季广交会和一系列国际商贸活动的展开,虽然目前还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数据,但如果对出口造成不利影响,而进口又难以有效控制回落,则会对GDP产生负的贡献。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非典会传染家畜或家禽,因此应不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产品的出口。当然,由于旅行限制、接触的恐惧、检疫消毒处理和无根据的怀疑及回避,而间接影响到对我国部分产品的进口是有可能的。另据最新的《今日东方》一篇文章中提供的WHO的资料,1994年印度鼠疫流行,各国纷纷采取自保措施,由此对印度出口贸易造成极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我国2002年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进口总额295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对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002年为102398亿元)的比率是50%(发达国家该比例为平均37%),这些充分显示出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圈已经紧密结合。 外资利用方面,由于自由的旅行受到很大阻碍,一些国家要求国民取消对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非必须的旅行,这些势必会对外资引进和利用工作造成不利的障碍,但具体的程度,目前还很难衡量。2002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占GDP的比例为4.3%。 在农业方面,据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称,美国及WHO(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对包括猪、羊、牛、狗、猫、以及鸡、鸭、鹅等目前几乎所有的家畜和家禽的病毒生成与繁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已知的家畜和家禽范围内,几乎都不能成功验证非典冠状病毒的生成与繁殖,病毒的繁殖以及生长均受到抑制,始终不能达到传染级别的浓度;但是另外一组对比试验却明确证实:在非驯化领域的动物体内,非典冠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却相对旺盛,在包括老鼠在内的啮齿类动物体、以及天鹅、中华梅花鹿、西藏野生羚羊等野生动物、蛇类等变温动物生长相对旺盛。如果这些试验被证实,非典就不会扩散到家畜和家禽上,则对农业就基本没有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我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疫情扩散的特征和被控制的情况看,也基本没有发现疫情通过家畜、家禽进行传播的迹象,在这方面也许可以稍放宽心。 在商业和零售业方面,由于出现疫情的城镇人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非典威胁的影响,正常的商业活动和消费行为将减少,消费者信心受到一定的冲击,投资行为降低,从而导致普通的商业和零售业将会遭受打击。但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城市出现的过度恐慌和“备荒”心理,短期内很多生活用品、日用品反而会出现一个销售的高峰,之后一段时期内便进入这些购置物品的消耗期,销售开始进入缓慢期。这期间,在疫情发生区的消费特点是从奢侈品转向必须品,比如食品方面从高档食品转向速食、快餐型食品,以及实惠型、易储存的产品。公众在卫生防疫、医药保健等方面的投入普遍增加,虽然难以抵消在其他方面消费的减少,但对一些制药企业、卫生保健产品的厂家却是一剂强效的强心剂。也不乏一些缺乏社会公德或者职业道德的企业利用这种危机,鱼目混珠,赚取不正当的收益。 非典对于金融证券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和相关工业也将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较为间接,其程度也主要取决于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在这里不再进一步讨论。但是,这些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非典对股市的影响,会造成公众投资者一定量的投资损失,进而导致一定程度的国内市场内需下降,这与股市泡沫的出现是正好相反的过程,可称为“负股市泡沫”。有利方面: 非典疫情对于通信和相关信息产业会产生一个阶段的正面推动作用。由于不敢出门及尽量减少相互接触,人们更多地依赖电话、移动电话、短信、互联网等进行远程的通信和交流。 人们对电话和移动电话的依赖会更强,但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趋缓,通话量(通话总时间)也许不会有很大增长,甚至在市话通话量上可能出现一定的下降。但由于国内、国际旅行受到的影响,长途业务上可能出现大幅的增长。而长途业务一直是电信业务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因此对电信公司是一个重大利好。 移动通信方面,除了与上述电信业务相似的特点外,短信收入将成倍地增长。据计世资讯的2002年底的研究数据,2002年全年中国移动短信发送量预计将达到800亿条(合80亿元/年收入),中国联通短信发送量将达到160亿条(合16亿元/年收入),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503%和533%,合计总短信收入超过96亿元。仅春节7天的短信的营业收入就将超过8亿元,是平时短信业务量的2~3倍。目前关于非典的小道消息是满天飞,相互传递有关非典的最新消息成了比春节拜年更好的问候和感情沟通的时尚,可以预见,这种“非典关怀”会给移动通信商在短期内带来几倍于一年一次的春节短信业务量,对移动通信商近期的业绩是很大的支持。 作为网络业者,我亲身感受了互联网在这次非典危机中的特殊角色。非典经济的一个最大受益者,非网络业莫属。虽然同样受到消费者信心下降、正常活动减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是,通过网络阅读新闻来获取资讯、相互通信和沟通、依赖电子商务进行买卖、通过网络游戏获得娱乐休闲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市民工作和生活的更重要部分。更有甚者,很多网络业公司采取了在家上班(SOHO)的政策,使这个“说的多、做的少”的网络概念变成了很多人生命中的第一次现实。另外,短信相关业务的增长也会对几个相关网站和服务商的业绩大有裨益。我没有近期网络整体流量的统计,或者各主要网站访问量的走势,相信不久这些数据应会逐个浮出水面。Dotcom没有完成的网络革命,以及所预言的交通减少、热点房地产价值下降、在家办公、虚拟社会等等,在非典这个特殊时期一一提前实现。 类似于9?11恐怖袭击之后电子安全设施、身份识别产品方面的公司受到极大推崇,此次非典疫情对于远程会议系统和服务的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很多公司已经广泛采用音频的远程会议系统和服务,而视频会议系统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原先花费在频繁的商务旅行上的大方投入,现在不得不让位于远程视频通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上。 在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网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上网场所和途径。根据2003年1月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在“用户上网的主要地点”中,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占到19.4%的比例,是中国互联网一大特色。目前,在非典的特殊形势下,这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经常通过网吧上网的网民要么减少到网吧上网的次数,要么开始考虑自己搭建上网的条件和环境。 另一个受到非典事件正面推动的产业是医疗卫生和制药行业。除去医疗卫生行业在本次抗击非典的战役中担负起的令人起敬的重大使命以外,该行业和公共危机处理能力都会在这次抗击危机的过程中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更大重视。这些经验和进步,也许对中国将来处理更大的公共危机储藏了重大的价值。 在制药行业,虽然直接的受益者并不普遍,但此次疫情的发生将对中国本土的医疗和制药研究工作注入极大的活力。目前,我国医疗和制药研究的水平在很多方面虽已取得重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在较广泛的领域有着较大的差距。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医疗和制药研究水平最主要的源动力是在于其丰厚的市场回报,而此次非典事件却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第一次经历如此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它带给了中国医疗制药行业巨大的震动、丰富的想像空间和对投资意识的唤醒。在整体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协调能力方面,对我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宝贵的实战经历。如何看待: 本文的重点不是非典在医学方面问题,作者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非典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却直接取决于非典蔓延的范围、程度、时延和可控性。为此,作者只把一些事实数据综合到一起,试图对于非典流行的程度和时延做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推断和预测。非典事件如果上升到人类生存问题,是可笑的。如果做个坏到完全不可能的打算,如果全人类都得上非典,死亡率也只有3~5%,诸君中大多数仍旧可以幸免于难。这与绝大多数人知道的曾经在中世纪肆虐欧洲的黑死病和现代的艾滋病完全不同。非典的死亡率显著低于肺结核病(25%左右死亡率)、在刚果爆发的埃博拉病(死亡率近半)、军团病(1976年在美国发生的一种酷似肺炎的怪病,在没有免疫缺陷的正常人中,死亡率为30%,直到目前经治疗后死亡率仍为5%。而如果是有免疫缺陷的人,该数字会激升至70%)等严重传染性疾病。而非典目前的死亡率则与普通肺炎相当。从发展的眼光看,很多新的病毒(疾病)在刚开始侵蚀人类的健康时,总会有一个被人类所克服的过程。比如说流感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是最大的杀手,而现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将来回头来看,所谓的非典也许还不如得上普通的肺炎更严重,甚至自愈的比例还更高些。 但同时,此次非典的最重要特征是传染性非常强。举例来说,据资料,发生在1918~1919年的世界性大流感(称为西班牙流感,重心在欧洲)死亡率也只有2~4%,但却使全世界患病人数达5~10亿人,死亡人数超过2000~4000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的人数还多,死者多为青壮年。从目前非典的传染特性上来看,此次非典抗争的第一重点,实际并不在治愈率的进一步提高,而在于如何最有效地防止扩散。 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明上述数据,就是说如果得了非典,对于病患本人来讲不值得特别惊慌——因为就象得了普通肺炎一样,死亡率较低、治愈率较高;而相反对于其周围的人群来讲,却成了巨大的威胁,因为病毒的传染速度很快,而且传染性较强(连严密防范的医务工作人员都难以完全杜绝被感染)。如果假设一个病人传染其他未感染人的平均机会是20个,而死亡率平均是5%的话,就意味着每多一个非典病人,他杀死另一个后感染者的几率是100%。 当然,这个平均感染机会完全是个假设,而且,完全取决于政府和国民采取的防疫措施。从这个角度,我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实施指令性规定,对于非典高发地区、尚未步出发病高峰的地区,要求市民在外出时、特别是各类服务性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以及其他证实有效的、或有帮助的个人防疫措施。这次危机不是靠吓不倒和大无畏的精神能够挺得过去的,而是如何以最有效的措施迅速减少感染的人群(这和打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不同)。根据国内和香港的经验,佩戴口罩确实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机会,而每减少1个新的感染,都是对这场抗战的巨大贡献,都是对自己和特别是对其他人的负责精神。对于疫情严重地区,越早戴上口罩,也就越早能够摘掉口罩,也才能真正更加迅速地恢复社会的正常运转,恢复经济的繁荣和消费者的信心。另外,其他专业的隔离和防疫措施,有关部门在近期开始已经安排得比较得当,这是值得庆幸和鼓舞的。 对于疫情持续的时间,从广东的实际发展过程来看,该疫情从第一例发现到获得较完整的控制一般经历2~5个月的时间,并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深圳市与香港紧邻,人员流动频繁,但在两地政府的通力努力下,据称深圳(及大多数广东地区)已处于完全控制之下,每天的新病例只有1~2名。来自国外的数据,根据WHO最新的消息发布,越南自今年发生第一个非典病例后,共达到63个病例,然而,到目前为止已连续17天没有出现新的病例。如果到4月30日仍没有新病例出现,越南将成为第一个被WHO在“SARS感染国家名单”中被除掉的国家。这是非常值得鼓舞的信息。(越南的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比我国任何地区防疫效果要好的多。) (但是,相反的例子却出现在香港。虽然采取了一些紧密的防疫措施,但香港的新病例却仍一直不断,因此有专家称目前该病毒的传播特征还没有完全掌握。是否气候变暖对抑制该病毒有帮助,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香港与深圳紧密相连,为何出现疫情传播的不同形势,作者猜测是否与香港普遍使用空调有关,现在都是未知数。) 从以上这些事实来看,非典的传播并非不能被控制。而且,如果有效地进行为期1~3个月的严密措施,疫情往往能得到极大缓解,甚至完全消失。当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控制的难度要比越南高得多,目前的形势也比越南严峻的多。特别是,一定要防止疫情扩散到全国各地区,否则控制的困难就会更大。及早地在各地采取有效的、高度警觉的、得到市民充分参与和配合的措施,对战胜这场非典战役非常关键。 对于已患病人群的治疗,由于目前已经确认了该治病病毒为一种特定的冠状病毒,虽然研制疫苗的工作可能“远水解不了近渴”(一般需要1~5年的时间),但已经提供给医学工作者确切的标准,来测试哪些药物对该病毒有效、或无效。据美联社的一个报道,大量科学试验正在进行,包括针对目前认为临床有效的处方在实验室的效果验证、现有的针对其他冠状病毒的药物(16种艾滋药物、13种疱疹药物、7种流感类药物和7种干扰素)对非典冠状病毒效果的试验,以及包括正在等待获得FDA认证的近30种相关药物的有效性试验(资料来源:)。另一报道称美国目前正对共约2000种药物进行测试,观察其对非典冠状病毒的效果。另外,据25日英国时报(UK Times)报道,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的初步测试表明,一家称为AVI BioPharma公司生产的抗病毒药物显示出对杀灭非典冠状病毒有很高的效果,该公司股票该日大幅上涨。同时,美国到目前为止已发生非典病例41例,但没有一例死亡,这些治疗经验也应该很快能够为各国所借鉴和共享。 如题头所述,如果非典疫情的传播能够及时得到控制,非典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微小而可控的。然而,如果由于防疫措施不利,造成疫情长时间在中国各地传播,则最终疫情控制的形势就非常严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也将是巨大的。总结: 目前非典流行对我国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段特殊的“非典经济”持续的时间,也主要取决于对疫情控制的有效性和时延。对疫情控制的方针,也应以防止扩散为第一目标,同时努力防止将地区性的疫情发展成为全国性疫情。从目前国内和国外对非典疫情的抗击情况分析,如果措施有力、得当,非典疫情应该能够在数月内在各疫区逐个得到完全控制,“非典经济”得以终结,中国经济能够步入原先的稳定、迅速发展的轨道。 对于遭遇这样的自然灾害,是任何国家、政府都难以事先避免或者豁免的,是自然法则使然,与遭受地震、森林大火、台风、干旱、洪水、蝗灾等灾害没有任何二致。即使是该病原发于我国,我们也没有任何可自责或者愧疚之处,在历史上,席卷欧洲的“俄罗斯流感”、“西班牙流感”,以及“亚洲流感”、“香港流感”等带来的巨大灾难与目前非典的形势无法比拟,其他的例子不必多举——没有国家或者政府需要对这种自然灾害的出现负责,我们完全可以正视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一严峻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迅速控制住疫情,为我国巨大的经济发展优势和强劲的增长态势扫清障碍,人民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同时,每一个普通的公民,在这一场公共危机当中,应当尽己所能,而不是怀揣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极端自私狭隘心理。协助宣传和教育防疫措施的落实,抵制任何不利于控制疫情的行为,包括一些普通得象随地吐痰、向车窗外吐痰这类这样多年未改的恶习,不是仅靠政府的努力所能做到的。每减少一个新感染者,包括保护好自己,就意味着减少了若干个受威胁的感染人群,就是对这场特殊战争的最大贡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消费的本身就是对我国经济的贡献。韩国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出现空前的爱国热潮,很多人向国家捐出自己的积蓄、首饰和金银饰品,并开始节衣缩食,希望帮助韩国渡过危机。然而,这种消费上的紧缩恰恰助长了韩国经济进一步走向低谷,国内消费市场大幅萎缩,经济更加缺乏活力,形成了恶性循环。虽然目前我们遇到的形势远非什么经济上的危机,但是,如果在国内消费市场上由于非典的出现而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消费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却会造成较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会超过非典本身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而对于整体国家成功渡过这场公共健康危机有害而无益。9?11事件以后,为了消除恐怖袭击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国广泛宣传把“充分地消费”当作是美国爱国精神的表现。现在,我们对于抗击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也需要提倡这种爱国行为,用自己的消费来支持内需市场的稳定和扩大,甚至来抵消由于出口可能遭受的影响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不利。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能够更迅速、有效地对抗疫情。从历史角度上来讲,这场疫情并不是多么狂暴和恶毒。在历史进程中,人类也早已具备了远古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征服自然的能力。当然,我们需要以最严肃、最客观、最务实的态度去对待这场非典危机。祝愿这场危机能够早日结束,“非典经济”早日收场,也祝愿这场危机带给我们更多的成熟,更多的进步。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