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直面非典--一个年轻护士的心路历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3日13:03 湖北日报 | ||||
欧阳琴口述湖北日报记者杨伟鸣通讯员郭小兵整理 4日凌晨,武汉铁路中心医院接到一份来自北京的紧急通知:一位发烧39摄氏度的非典疑似病人擅自从隔离区出走,可能坐北京西开往武昌的T79次列车,请铁路医院派人上车协助查找。 正在北京铁路公寓休息的护士欧阳琴,在睡梦中被叫起,受命派往T79次列车。于是,刚刚18岁的欧阳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路历程。完成任务后,她用朴实平凡的语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从未感觉到水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 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我心里紧张极了。从卫校毕业,到医院上班还不到半年,用别人的话说,正值青春花季。虽然我的专业水平不算高,但我深知SARS这几个字母意味着什么。 这次上车,在上千号旅客里寻找一个非典疑似病人,就像寻找一枚“定时炸弹”。我很可能会被感染、被隔离起来。我这人平时最怕的就是孤独和寂寞,如果被隔离了,妈妈一定会急坏的,她就我一个女儿呀。 早上7时20分,旅客们拖儿带女,大包小包地一拥而上。那个疑似病人也许就在人群里,形势紧急,刚才我的那些杂念和顾虑全都跑光了。既然来了,就必须面对现实。我和车长在长达17节的车厢里巡视了几个来回,希望能在开车前找到病人,送回医院。 一阵忙碌后,我的隔离服和口罩汗湿了,腿也走酸了,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还是查不出任何结果。这时,我感到十分口渴,回到休息车,摘下口罩,抓紧喝了一大杯水———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水是世界上最好的饮料。 努力压抑着心底的恐慌,我尽量放松自己 开车前的努力看来是失败了,但大家并不甘心。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那个病人找到,绝不能让非典殃及他人。 8时5分,车开了,我们开始了第二次查找。通报上说这个病人55岁,我们把检查的重点放在40岁以上的男旅客身上。我从车尾开始,一个车厢一个车厢、一个旅客一个旅客地观察。旅客几乎都戴上了大口罩,有的闭上眼打盹,很难从面部看出年龄和是否患病。 我在旅客和行李中间狭窄的通道里一点点前进,仔细检查每个旅客的车票和证件,登记旅客的资料。 要知道,那个非典疑似病人可能就在他们中间。这样“零距离”地接触,我努力压抑着心底的恐慌,尽量放松自己。甚至我还想带些微笑,因为我看到很多旅客正在用惊异和期待的目光看着身穿白色防护服的我。特别是一个中年妇女怀里的孩子,孩子的目光是那么天真。 我感觉到了,我正在完成一个重要的使命,它关系着千百人的幸福和安全。 非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灾难面前的退缩和放弃 三四个小时过去了,依然毫无结果。我们向上级做了汇报,基本排除了疫情。一直高度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我感到身心疲惫极了,真想躺下来睡个好觉。 11时50分,车长突然接到一个通知:一个正在发烧咳嗽的病人从邯郸站上车了,准备在安阳下车。从邯郸到安阳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这一个多小时里找到那位旅客,并且移交安阳车站。 说心里话,我此刻的心理防线几乎崩溃,在一趟车上连续发生两次危情,为什么这样的事都让我碰上了。 当我看到车长和同事们在研究对策、准备继续查找时,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柔弱。 没有再犹豫,我重新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走进旅客车厢。 这一次,没费多大功夫,就在16号车厢找到了这位病人。我们一方面询问病人接触史、测量体温;另一方面又向车厢里的旅客宣传解释,让大家不必恐慌。很快对那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采取了必要的隔离措施,旅客们也都平静下来。 车到安阳,我看到车站已经封闭,站台上停了3辆120救护车,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和客运员已经到位。 我突然发现,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所有的人都在努力着。非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灾难面前的退缩和放弃。 通过这次短暂的历程,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胜利来自信心和不懈的努力。 回到武汉的第二天,没有回家,我又参加了北上列车的医务添乘。这次,我感觉轻松多了……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