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说非典救市效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4日02:15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陈鸿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通过经济调节方式遏制非典疫情造成的不良影响,财税政策的微观调控是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减税已经成为亚洲各国面对非典的主要应急措施。 4月23日,经济遭受非典沉重打击的香港推出8项救市措施,涉及金额约118亿港元,其中大部分为减免税费的措施,例如,为各公共屋内的大部分商铺及政府管理物业的租户减免租金30%~50%,为期一季,补助约达10.9亿港元;为纳税人退还2001年度部分薪俸税,共达23亿元。豁免水费、排污费和差饷一季或四个月;减免的士、小巴、校巴及旅游巴的牌费一年等。另外为旅游、饮食、零售及娱乐四个行业设立由政府保证的35亿元贷款计划,由银行提供短期贷款,支付短期薪金,以保障员工。 新加坡也公布了经济援助配套措施,如给旅游、零售、酒店及餐饮业的商家更多的产税回扣,政府帮助相关中小型企业获得过渡性贷款以解决短期现金周转问题,出租汽车司机获得一年高达2000新元的燃油税回扣等。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利用减税和降低利率来减少运营成本。 减免税费能降低市民负担和企业经营成本,返税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振作当地经济。但香港社会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的救市措施很难真正“对症下药”,因为削减部分费用及退税与疫情关系不大。所以政府推出一连串的救市措施,只不过产生轻微的“止痛”作用。因此,政府更应该考虑长远方案。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在减免税收时不能“一刀切”。香港政府为受非典严重冲击的行业提供援助措施有稳定就业的作用,是合理的做法;而不分皂白地退还所有纳税人的部分薪俸,则不尽合理。特别是让那些没有受到非典影响的人群也享受退税的待遇有些不合理。其实对于工作稳定的中产阶级纳税人而言,最高3000元港币的退税仍是很小的一笔钱。另外,纳税人收到政府退税支票后是否会把钱花出去仍是个疑问。过去的经验证明,将退税作为刺激经济的财政手段收效甚微。在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的今日,大多数纳税人更倾向把退款存在银行,而非把它花在消费上。 人们最为担心的是,由于政府开支过大和由于非典影响带来的税收下降将导致香港财赤进一步扩大,从而损及香港整个财政制度和信用评级,影响外界对香港的信心。 在香港上下都在讨论政府的救市计划时,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秘书何志成对于香港的未来策略有较为详细的建议,也反映了部分经济学家和社会人士的意见。他表示,在商业社会里,政府的援助可以起短暂作用。“长期来说,必须重建港人信心,重建世界各国对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形象的信心,因此政府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重建经济信心。”他说,“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一个‘新玫瑰园’计划,勾画出一个10年后的新面貌。香港过去的大型基建项目,包括地下铁路及新机场等,都在不同的年代为香港人带来经济利益,这些投资属于整个社会的资产,所产生的效益,除了经济上的,还在各方面提升了香港的先进形象及社会效益。”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3年05月14日第二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