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我们选择的是一种前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5日11:16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编者按:几天前,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加挂了“台湾学者创业园”的牌子,在全国抢了头彩。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从一片荒地起步,转眼间园区规模已然可观,聚集了一大批满怀创业激情的“海归”。如今,园区已有113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本报今起刊登“走进创业园”系列报道,与读者一起感受创业园的朝气和脉动。 一百个“海归”就会有一百个归国创业的理由,但是选择落脚厦门的“海归”人员理 美丽城市 创业佳境 郑险峰决定回国创业后,和多数“海归”一样,先到北京、上海去转了转,总觉得那里太嘈杂拥挤,更像是跨国大公司的乐园。去年投洽会期间他来到厦门,一下子被厦门的生活环境所吸引。“这并不是贪图舒服。”在美国呆了14年的郑险峰解释说,其实在美国,高新技术的中心城市并不在纽约等大城市,而是在环境绝佳的西雅图、南加州等地。 选择在厦创业的留学生,对于生活环境的看重出乎人们意料。从新加坡回来的罗冬梅、从日本回来的林美辉决定在厦门创业,都是首先被厦门的环境所打动。和厦门“亲密接触”后,火热的创业环境更让“海归”们惊喜,纷纷燃起创业的热情。一位留学人员来厦门探访昔日海外同窗时惊讶地发现,忙于创业的老同学总是脚步匆匆,连去倒杯水喝都像在小跑。这一幕令他深受震动,最终也加入了在厦打拼的“海归”队伍。 海外蓄势 回国施展 黄清文出国后,在新加坡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了6年,从工程师一步步晋升到高级工程师、首席工程师。但是,他不愿再沿着平稳的轨道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经过反复考虑,他认定回国创业前景更加乐观,于是和两个同事一起辞职,三人来到厦门创办了特盈自动化科技公司。 尽管是白手起家,黄清文和他的创业伙伴都很自信,特别是在技术上。黄清文说,在海外的经历改变了我,让我学到了高端的技术。同样的自信也写在郑险峰的脸上,他说,海外磨炼多年让人增长了见识,眼界更开阔。这也许是“海归”最大的优势。 郑险峰的公司提供一种在国内相当新鲜的“出租”软件业务,适合中小企业应用。他的信心在于,这项业务在美国已经成熟,涌现出一些成功的软件企业,美国人甚至认为,这些“出租”软件的企业可以挑战甲骨文公司和SUN公司这样一些“卖”软件的巨无霸。 白手起家 前景乐观 这些脑袋中充满着新潮想法的“海归”聚集在创业园,互相串门很方便,无形中营造了属于他们的一种无拘无束的小环境。在留学人员创业园初创的2000年,只有9家留学人员企业入驻,如今,园区已有113家留学人员企业。曾在德国工作过的陈嘉彦决定在厦门创办企业的原因,除了政策优惠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周围有众多“海归”,可以沟通切磋,获得来自海外各地的商业资讯。 在留学人员创业园,最年长的企业也不到三岁,多数企业的规模和产值都不大,因此,多数留学人员企业都经历了或正经历着创业维艰的时期,但“海归”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我们选择的是一种前景。”许多“海归”认真地说。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