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战在抗非一线的新党员扫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6日02:31 解放日报 | ||||
5月12日,申城一批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非常时刻,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无私无畏的行动实践着庄严的誓言…… “党员意味着奉献,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共产党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与奉献。”———静安区疾控中心医师陈毅琼 陈毅琼已经连续工作了36小时以上,但她说,这在非常时期很平常。 那天傍晚,早过了下班时间,陈毅琼完成一起流行病学调查后,刚回到疾控中心,又接到了报急电话。水来不及喝一口,她火速奔向发现高烧病人的某医院。分析调查病人状况,研究专家会诊意见,她作出决定,将病人转送市传染病医院。紧接着,她又赶到患者工作地点,调查密切接触者,封锁病人工作环境……忙完这一切,已是次日上午10时许。马不停蹄,她又忙起整理病例资料。 此时,“110 ”传来信息:新闸路一老人自称患上“非典”,引起居民恐慌。陈毅琼再次出动,将老人移送医院发热门诊检查,并马上展开流行病学调查,直至老人被排除“非典”怀疑。而她却因过度劳累,牙龈肿痛,发起高烧。打完吊针,她又赶往单位了。“非常时刻,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帮手! ”“直面疫情,做好医学观察,我责无旁贷。”———静安寺地段医院医士李靖 抗击“非典”,李靖始终与疑似病人面对面。4月21日凌晨,李靖睡梦中被叫醒:某大酒店发现全市第一例外籍疑似病人。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穿上隔离衣,走进病人房间。病人家属以侵犯人权为由,阻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也不愿作医学观察。李靖毫不气馁,耐心说服,直至中午12时,终于让病人家属接受安排。期间,她粒米未沾,滴水未进。 一个多月来,李靖天天冲在第一线。前不久,静安寺附近某饮食店13位民工,作为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被医学观察。李靖天天进入隔离点,指导他们进行消毒,测量体温。她还对民工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恐慌情绪。民工们说:有李医生在,我们不怕! “少一个患者,人们就少一份危险;少一点疫情,社会就少一份惶恐。”———闸北区中心医院急诊室护士长张洁 在急诊室,张洁工作了13年。4月26日,医院建“非典”疑似隔离病房,张洁头一个报名。虽然她患有甲亢合并心脏房室传导阻滞,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但她想的更多的是责任。为了筹备隔离病房,从每一样物品的摆放,到消毒隔离的流程、设置,护士的培训,她样样操心。每当有病人入院,张洁总是冲在最前面。一些病人对隔离不理解,常在走廊里走来走去,甚至指责医务人员,张洁总是耐心劝解。她对伙伴们说:“这个时候,我们多受些委屈,社会就多了希望。 ”“护士工作是与生命打交道的,我必须用‘心’做每一件事,用‘爱’对每一位病人。”———闸北区中医医院护士长沈蓓立 在医院,沈蓓立是好护士,把生命的关爱带给每一位病人;在社区,她又是一位热心的志愿者。5月4日,延长小区居民陈师傅向居委会报告:妻子将于5月5日从某“非典”发生地旅游回沪。他表示愿陪妻子留在家中实施“医学观察”,可老父亲每天清晨要到公园晨练。正在居委会了解小区防治情况的沈蓓立告诉大家:“为了避免相互感染,陈师傅一家人不能在一起居家观察。”可陈师傅没有其他居处。沈蓓立立即表示:“我在小区还有一处居室,暂时借给你们居住吧。”次日,陈师傅和老父亲就搬进了沈蓓立的房子,把自己的房间留给妻子。在沈妻“医学观察”之际,沈蓓立给他们送来消毒药水、口罩等防护用品,让邻里深为感动。 “在公众的健康面前,任何家庭中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浦东新区疾控中心技师陆娟 陆娟和丈夫刘军都在新区疾控中心工作。抗击“非典”战斗打响后,夫妻双双报名参加“非典”防治一线工作队。工作队员必须集中住宿,随时迎战,可陆娟孩子只有三岁,需要照顾,首次请战未获批准。可她不退缩,再次请战,并请远在安徽的婆婆连夜赶到上海照顾孩子。在请战书上,她写道:“如果我们医务工作者每个人都把个人的困难放在第一位,那么谁去对公众的健康负责呢?”为她的至诚感动,疾控中心终于批准了她的申请。在一线工作队,她始终冲锋在前。尽管集中住宿地离家只有十分钟的自行车车程,但陆娟从未提出回家去看看。女儿在电话里问她何时回家,她总说:“妈妈是医生,在抗击‘非典’。”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