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首例非典报告患者” 追踪意义何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6日14:36 南方都市报 | ||||
河源人民医院的两名护士。她们曾被黄杏初感染后被治愈。肖冬梅(图左)的血清捐给了北京的一位患者,这是我国在发现非典后首次使用康复患者的血清治疗非典患者。 ·中国首例报告的非典患者康复后不辞而别,至今下落不明 ·医学专家称其已没有传染性,应该获得正常的生活空间 ·社会歧视使非典康复者压力骤增,医学调研工作困难重重 黄杏初的下落成了一个谜。目前,医学专家及众多的媒体都在找他。被寻找的黄杏初本是一个厨师,本来在深圳一家酒楼的操作间里平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但去年底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因为他得了非典。 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黄杏初是中国大陆第一例非典型肺炎的报告病例,因而找到他对进而探寻非典病毒的来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昨天有媒体报道说,接到黄杏初本人的电话,他否认了此前一家媒体称自己失踪的说法。而且“有证据显示,黄就在深圳南山区”。 但是,大家都没能看到黄杏初。 复诊后不辞而别 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找不到他,广州军区总医院也正在努力找他 “我们一直想要找到他,但是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从广州军区总医院出院后就找不到他了。”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爱锋告诉记者,黄杏初是河源市的第一个非典病例,找到他,就可以调查清楚他患病前的情况,对于流行病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但疾控中心现在没有办法找到他。 去年12月15日,黄杏初被其家人送到河源市人民医院就诊。两天后,由于其病情恶化,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河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殷汉华告诉记者,黄杏初当时被送到呼吸内科,刚来时很清醒,但病情发展很快,高烧不退,河源这边的治疗情况不理想,只好把他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救治。 按殷汉华的说法,黄杏初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后,河源医院的主治医生们一直和广州军区总医院那边保持着联系,并按照黄杏初当时留下的电话号码与其家人联系。一开始,黄的家人都很配合,但今年春节期间,黄杏初出院后,再打这个电话对方就不接或拿起电话就挂断。 殷汉华说,在黄杏初被送到广州治疗后,河源医院曾为黄治疗过的9位医护人员先后有了非典症状,因此怀疑黄杏初具有传染性。 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有关人员表示也正在努力寻找黄杏初。据了解,黄杏初在十几天前还主动来到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复诊。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医务人员希望黄杏初能和为他治病的黄文杰教授合张影作为留念,就在大家找黄教授时,黄杏初却不辞而别,此后,再打他留下的电话,总是关机。 据了解,黄杏初的下落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兴趣。内地及香港的多家媒体一直在努力寻找黄杏初。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爱锋说,香港有媒体因为找不到黄,就说黄杏初被疾控中心保护起来了。“我们保护他干啥呢?真是笑话。”傅爱锋说。 一个奇怪的病例 黄的家人没有人感染病毒,他的同村人也没有一个被感染 36岁的黄杏初是河源市紫金县柏埔镇人,此前一直在深圳打工,是一家酒店的厨师。去年11月,黄杏初因身体不适到深圳某医院就诊,因为害怕交不起医疗费,住了一天院就回到家中。 黄杏初此后在柏埔卫生院住了两天,因为病情加重,来到河源市医院,随后又被送到广州军区总医院。 河源市柏埔卫生院的刁少强医生给黄杏初前后看过两次病。他说,黄杏初是去年12月初从深圳回到家的,当时发高烧40多度,脸部、颈部充血,全身酸痛。经诊断认为是重感冒,给他开了退烧药、感冒药,还给他打了针。第二天,黄又出现呕吐、干咳症状。由于不见好转,卫生院向他家里人建议,到河源医院去诊治。刁医生说,他一直以为黄杏初的病是发高烧、感冒,后来了解到他患的是非典时,自己也很后怕。但奇怪的是,自己虽然和黄杏初有近距离接触,却没被感染。 令医学专家们至今都感到困惑的是,黄杏初在家期间与家里人一起生活了近一个星期,在转送河源及广州军区总医院时,都是由他的父亲和叔叔亲自陪同,但黄的家人却没有人感染病毒,黄杏初的同村人也没有一个被感染。 黄杏初所在村的村主任说,黄杏初是去年冬至以前发病的,回到村里后,一直发热,村里的赤脚医生和镇卫生院的大夫都给他看过病,也没人被感染。 柏埔镇派出所指导员黄劲权说,今年春节除夕夜,派出所到黄杏初所在村处理一起治安事件,他还专门到黄杏初家了解情况,喝他家的茶,而当时黄正在广州治病。“我们都没事,当时村里有一百多人围着看热闹,都没事。”黄劲权说。河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殷汉华说,为黄杏初看过病的医护人员在10天之内,先后有9人染上了非典。 但奇怪的是,虽然一开始这些医护人员并没有任何防护,但他们的家属却没有一个被感染,这是很难理解的。 殷汉华说,可以说的通的一个道理是,河源环境不错,人口少,空气好,医院的隔离病区通风条件良好。 令殷汉华欣慰的是,河源医院9位感染非典的医务人员均已治愈,其中的肖东梅、黄晓琴两位护士还利用自己的血清救治了北京一位非典患者。这是我国在发现非典后首次使用康复患者的血清试验性治疗非典患者。 据了解,今年4月30日,河源市最后一例非典患者康复出院,而到目前,河源市已有20多天没有新发病例的报告。“黄杏初这个病例是很奇怪的,我们也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可只有找到他才能了解。”河源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傅爱锋说,“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找他。” 黄家人有话要说记者前往河源黄杏初的家,尽管地处偏远,但黄家早已失去了平静。 劝驾生活都要靠他,请不要再打扰他了 对黄杏初的寻找,使他的家人处在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中。事情很好理解:黄杏初肯定会和家人联系,也只有他的家人才能知道他的确切下落。 但几乎所有到黄杏初家的人都碰了“钉子”。无论是医院的医生还是媒体的记者。 黄杏初的家是一座白色瓷砖镶墙的三层小楼,他的家人说,这是靠黄杏初在深圳打工才盖起来的。 看得出,黄杏初家人的情绪很坏,一拨拨前来寻找黄杏初的人已使他们苦不堪言。 “我们不知道黄杏初在哪,他也没得过什么非典。”黄的母亲说。黄杏初的父亲和叔叔则坐在一边,默默地吸着烟。 黄杏初的父亲开口说话了。他说黄杏初去哪里了他们也不知道,每次都是黄打电话回来报个平安,所以家里人也根本找不到他。 黄父说,近一段时间,莫名其妙地总是有人来找黄杏初,也不知是怎么回事。黄杏初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后来一看到有陌生人来都害怕地哭。 黄父说,黄杏初病好后回了趟家,住了几天就走了,一直到现在从没回来过。 黄父每说一句话,黄杏初的母亲就大声地呵斥他,不让他说。 看得出,这位母亲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据黄家人说,除了一拨拨访客让他们心烦以外,一些媒体刊发的有关黄杏初的报道则让他们感到愤怒。 黄杏初的父亲说,他看到一份报纸,说黄杏初因为害怕高昂的医药费“失踪”了,还说他得非典传染了好多人。他认为这些不是事实。黄父说,黄杏初当初治病花了16万元,花光了全家的积蓄,还借了很多钱。 黄杏初的母亲则认定黄杏初得的根本不是非典。她指着丈夫和黄的叔叔说:“得了非典怎么他们没被传染呢?还有,现在说治非典根本不用花钱,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钱?” “家里就他一个儿子,现在家里4个老的,3个小的都靠他了,我们希望最好不要再打扰他了。”黄杏初的父亲说。说话时,黄杏初的3个年幼的孩子还在屋里跑着,他们并不知道大人们的忧心。 黄家所在村的黄主任说,村里人并不因为黄杏初得过非典就疏远他家人,村民们也都掌握了有关非典的知识,黄杏初得病已经半年多了,而他的家人却没有被感染,所以大家和他的家人在一起并不怕。 黄主任说,他在今年春节时曾见过刚治好病回家的黄杏初,当时还问候他,说你康复了,黄回答康复了。黄主任说,他了解的情况是,黄杏初在春节后不久就去了深圳,一直没回来过。 深圳神秘电话 报料人称,黄杏初就在深圳居住,而且在深圳开一家小店 因为一个神秘电话,人们寻找黄杏初的目光逐渐聚焦到了深圳。 深圳媒体在5月12日那天,接到一位神秘报料人的电话,报料人自称是黄杏初的亲属。报料人在电话里说,黄杏初就在深圳居住,而且在深圳开一家小店。 前日,更有深圳媒体的记者接到一个用手机打来的电话,那人自称是黄杏初,说自己每天生活在压力之中,不光是工作上,在亲朋好友的关系上也是。他说他甚至接到过别人威胁和恐吓的电话,以致不敢接电话了。他表示,他并没有失踪,确实在深圳,而且会在适当的时候,露面澄清外界对他的偏见。 直至昨日,深圳媒体记者仍接到这个号码的手机打来的电话,来电者表示将考虑在下午接受记者采访。 而实际上,深圳媒体记者和记者先后拨打此手机号码,均处关机状态。自称黄杏初的人,也没有再主动和记者联系。记者随后将该号码向黄杏初曾经打工的酒楼老板张仁(化名)求证时,他肯定地说“那是黄以前的号码,现在早改号了”。 而记者昨日和向媒体报料的黄杏初的亲戚联系上了,他一再声称,他并没有亲眼见过黄,只是听其他老乡说的。当记者要求他带着去找黄开店的地方时,这位报料人说他“不好做这种不好的事情,怕被其他亲戚骂”。他一再声称,之所以报料,是想让“作为中国首例非典患者的黄杏初成为医学研究的对象,以利国家更快攻克非典”。 昔日酒楼老板: “他肯定不在深圳,在深圳露面,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没想到,就因为向媒体透露了黄杏初以前在我这里做过厨师,而使得酒楼开始陷入瘫痪之中。” ××酒楼的老板张仁(化名)说这话时,情绪十分低落。因为受非典的影响,他原本生意兴隆的酒楼便开始有些冷清,自昨日起,食客更是稀稀落落。依照一家深圳媒体的报道说,黄杏初“并没有神秘失踪,肯定在深圳”。而且这家深圳媒体刊载采访张仁的话说,“黄病愈后,又回到酒楼工作过一段时间,于近日才离开,并在南头开了一家小店”。 “他肯定不在深圳,媒体报道我说黄在深圳,其实是误解了我的意思。”昨日,张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切完全和此前接受深圳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的截然相反。依照张的最新说法,黄杏初在深圳露面,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 张仁和黄杏初都是河源人,且有亲戚关系。一年多之前,黄进入张在南山市场旁开的××酒楼里做厨师,负责客家菜的掌厨,“他的手艺很不错,后来我就让他担任厨师长”。 但在去年12月10日左右,黄杏初突然发低烧、咳嗽,大家都以为他感冒了,便让他去了酒楼附近的小诊所开了些药吃,之后继续在厨房掌厨。 “连续几天,他的感冒症状未有减退,反而有剧增之势”。于是在去年12月15日,张仁赶紧让黄杏初回到河源老家,并入河源人民医院医治。 记者昨日试图找到最开始接诊黄杏初的小诊所,但地处南山市场附近的那家诊所因为未有病人档案,因此医生无法确认,黄是否真的在诊所求治过。 肥仔叶是黄杏初当初所在酒楼的主管。他说,那时谁都不知道黄杏初患的就是后来谈之色变的非典,包括诊治过黄的医生。直至他从网上看到一篇题为《首例非典患者失踪之谜》的文章,“足足吓了一跳”。他的被“吓”,在于此前外界传闻的第一例非典患者应该是在佛山,更在于“没有什么部门去找过出院后的黄杏初”,“因此不存在失踪一说”。 张仁以及肥仔叶在和记者交谈中,隐隐透露黄杏初在一个月前曾经来过深圳看过他们。原先地址在南山市场的××酒楼,因为租地要被房东收回做其他场所用,今年春节过后,酒楼便易址现在所在的大冲。新酒楼装修之时,黄杏初来过一两次,和昔日的老板聊家常。 张说,此后便再也没见过黄杏初了。 张仁和肥仔叶均说,原本酒楼并没有受到黄杏初的影响,就因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而使得酒楼牵扯进去了。如今,大多数人在读到报道而得知酒楼的名称后,在经过酒楼时,都会用怪异的眼神往酒楼里探头,更不要说有食客进楼用餐了。 “我们也没想到,酒楼会受到如此大的冲击。”对于路人和食客的举动,张仁既好笑又好气,“我们现在被彻底中伤了”。他一再声称,从黄杏初患病到现在,酒楼里的60多个员工,未有一个被传染。 不过,张仁和肥仔叶最后表示,他会尽量联系上黄杏初,让黄早日站出来和省疾病控制中心联系,并接受媒体的采访,“不然,黄杏初就永远成为社会无端猜测的谜团了”。 寻找难度很大 “溯源行动”要在短期内找到20个最早发现并被治愈的非典患者 昨天,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的几名医务人员来到紫金县,他们希望通过做黄杏初家人的工作来找到黄杏初。 至于这些医务人员具体如何和黄的家人谈话,我们无从知晓。 但防治所一位姓李的同志说,事情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他们还在做进一步的努力。 这位李同志说,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流行病小组,开展“溯源行动”,也就是说,要在短期内找到20个最早发现并被治愈的非典患者,并对他们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而黄杏初就是必须要找到的患者之一。 “我们工作开展难度很大。”这位李同志坦言,他说寻找黄杏初的工作一直在外围入手,感觉就像公安破案一样。 河源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殷汉华认为,还是政府出面寻找比较好,通过政府政令,很多事情会变得好办。 黄杏初所在的柏埔镇派出所一位所长也认同殷汉华的说法。他说,如果政府出面寻找,只要给公安部门下一道命令,黄杏初早就找到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务专家认为,黄杏初应该勇敢地站出来,他应当抛弃那种狭隘的农民意识,为了国家抗御非典的这场战争的胜利,他应该站出来,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傅爱锋则认为:“得了非典后,病人往往面对着很大的社会压力,担心受到孤立与别人的冷眼,所以他这种暂时躲起来的做法也是人之常情,这需要社会理解。”傅爱锋认为,寻找黄杏初还是应该细致地做工作,对知情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通过政府行为,比如通过公安部门寻找的途径绝对是行不通的。“我又没犯罪,你让公安找我干啥?再说,你就是找到我,我也可以什么都不说,因为这是我的权利。”傅爱锋分析说。 医生“深感痛心” 人们都把他当瘟疫到处避让,他今后几十年的日子怎么过? “黄杏初已是一个健康人,他已没有传染性,社会应给予他公平的待遇,让他有一个应有的生存空间。”为黄杏初治好病的广州军区总医院呼吸科主任黄文杰很激动。 黄文杰从媒体上知道了黄杏初“失踪”的消息,“我深感痛心”,黄文杰说这几天黄杏初因为十分苦恼而频频致电给他,诉说自己患病后的种种不公平遭遇。 “他今年才34岁,以前一个月的工资有1万元,现在连工作都找不到,人们都把他当瘟疫到处避让。社会这样对他,他为什么不能躲避?再这样下去,他今后几十年的日子怎么过?”黄文杰气愤地说。 据黄文杰介绍,自1月10日黄杏初出院后,他就一直对黄杏初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他的各项指标都很健康,肺叶情况清晰,黄杏初以前能搬动100斤的东西,现在一样能搬动。他的病完全好了,没有传染性。 黄文杰告诉记者,黄杏初因为受到外界压力太大,很希望黄文杰能给他出一个证明,证明他已经完全康复。“我感到很内疚,很伤心。人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患上非典的人就注定要受到歧视?现在不仅是黄杏初受歧视,连我们不少战斗在一线上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都受歧视,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了。” 追踪意义何在 对寻找此次引发非典的病源有参考价值,但对疾病预防控制意义不大 追踪黄杏初对于寻找病源具有参考价值,但从疾病预防控制上来说意义不大。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彭国文向记者表示。 彭国文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感染非典发病最早的患者不是黄杏初,而是2002年11月16日在佛山发病的。 据彭介绍,如果能搞清楚黄杏初此前在什么地方工作、他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些生活习惯与患“非典”是否有关以及黄接触人群目前情况怎样等等,对寻找此次引发非典的病源具有参考价值,但非典现在的传播途径已是人传人,而不是像禽流感那样由家禽传染给人,因此全力追踪黄杏初这样已康复的病人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意义不大。 彭国文强调,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没有证据表明病愈出院的患者具有传染性,5个月过去了也无一例出现二次感染,因此群众不要把已经出院的患者当“瘟神”看待,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本来患上非典已经够不幸的了,康复后还受到歧视就更不应该。 彭国文表示,社会压力对疾病调研的影响正日渐显现。广东省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与黄杏初以及广州那位传染了几十名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周先生等特殊病人有一定联系,但令中心人员苦恼的是,这些特殊病人本来很配合他们的调研工作,但由于社会压力,他们都只好选择躲避。疾病调研工作因而困难重重。 至于这些病人是否必须负配合调查的责任,彭国文则表示,目前我国的法规(如《传染病法》)只对病人必须接受隔离治疗等方面有规定,而对病愈出院的人群没有任何规定,也就是说国家目前没有法律强制要求像黄杏初这样的病人必须配合调研。 对此,黄文杰强调,如果“黄杏初”们的隐私权没有保证,连生存空间都没有,又如何要求他们积极配合呢,他们的躲避是可以理解的。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