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记者守望札记:为了共同的使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8日05:36 解放军报 | ||||
小汤山医院院领导的一张“全家福”,引起了记者的兴趣。6名院领导来自5 个不同的单位,有穿绿军装的,有穿蓝军装的,还有穿榄橄绿的。而这些正是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缩影。 在这所世界上最大的非典专科医院里,1200名医务人员来自全军和武警部队的各大单位,互不隶属,互不了解。建院之初,连院长也没有一本全院人员花名册。 抗击非典,刻不容缓。军令一下,天南海北的战友齐聚小汤山。院务部29个人,来自5个大单位,创建伊始,人手奇缺,大家都抢着干活,甚至干起了搬运工,和医护人员一起把病人的被褥、病号服、医用器械搬进病房。他们在原单位大小都是个“头头”,来到这里全是普通工作人员。他们的小灵通24小时开着,一有事随叫随到。院务部在给来自全军各大单位的科室分发物资时,头脑中毫无“ 单位”概念,哪里急需就全力保障哪里。 “排我值夜班吧,我觉少。”放射科每次排班,50多岁的老医生杨敏勤总是争抢。这个科29个人来自全军11个大单位,分别住在3个地方。上班穿上防护服只认识彼此明亮的眼睛,脱下防护服,便相见不相识。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工作,计划表往墙上一贴,所有的人员各就各位、各负其责。有时受了病人的委屈,他们就相互安慰:“有火就冲我发吧。”护士杨雪涛帮病区的护士给病人抠大便时,护目镜上水雾太重,根本看不清对方是谁。外勤队与“陌生人”打交道最多,他们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在各个病区之间穿梭,把药品和通知送给医护人员。尽管任务繁重,但他们不时提醒自己:“咱们再苦也没有一线的医护人员苦。” 与机关和医技科室不同的是,各个病区基本保留原单位建制,但相互之间密切协作。在调整各病区的病人时,没有哪个病区因为增加工作量而抱怨,海军医疗队组成的14病区虽然床位少,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接收调整来的新病人。每逢专家组会诊,各病区都会毫无保留地把病人的所有资料拿出来。 在小汤山医院,尽管医务人员来自不同单位,军装各异,但他们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都为着共同的使命团结奋战。 (本报北京5月17日讯)(解放军报 2003年05月18日 第4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