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新闻观察:SARS考问经济增长方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8日08:5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SARS)席卷中国,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控制疫情仍在紧张进行,现在对它的影响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还为时过早,也有很大的难度,但透过疫情及其暴露出的问题,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这场疫情可能促使中国经济政策从增长优先的目标转向可持续增长优先的导向。 到底是增长优先还是可持续增长优先?事实上,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们一直在思考着这一问题。但基于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国情,增长优先成为中国经济政策基本导向的必然选择。不容回避的是,这种增长部分地是以牺牲环境、资源和一部分社会福利为代价的。SARS疫情的爆发,使得我们此前不觉得严峻的一些问题变得紧迫起来,从普通市民到各级政府都在思考着相同的命题:我们的政策目标能否更侧重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人口流动、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 基于SARS对国内消费的打击,可以预见的是,当SARS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之后,各级政府必然考虑采取何种措施来抵消SARS对经济的冲击。最直接的措施就是扩大政府投资,中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将可能部分地出现投资主导型的局面。但作为政策导向,政府未来的政策可能更侧重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保、教育等公共事业,也就是说,从增长优先的政策目标转向可持续增长优先的政策导向。事实上,本届政府上任之初,“三农”问题即受到高度关注,并首次提出就业目标,已经隐含了政府调整经济发展目标的思路。而这场疫情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可能促使政府将转变经济发展目标的行动变得更加坚决和更具现实意义。无疑,转变的结果可能是部分地放弃“量”的增长。 此次SARS疫情刚爆发,人们立刻认识到我们业已编织的医疗系统的薄弱。在严重的疫情面前,由公立医院、乡村诊所和私人诊所组成的庞大医疗网络显得低效和有失公平。今天,公共医疗的责任和基金被分散到各省,甚至乡镇。一项统计表明,在北京,公共医疗在总的医疗支出的比例从1980年的36%降低到现在的20%。在此同时,中国总健康支出上升了10倍以上,达到480亿美元,但西部7个省份只占5%。因此,此次疫情过后,我们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将受到重新评估,重新构造和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亦在情理之中。 SARS疫情的出现对中国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它将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适时地对这种影响的程度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评估和预测是现实的必需。“把坏事变好事”是今天的大多数国人不愿意多听的套话,但近10多年来发生的长江洪灾、亚洲金融危机等,由于我们及时地评估和分析,更由于我们成熟的政府的正确决策,每次都促使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获得进步。我们相信,中国社会能够尽早控制这场疫情,相信疫情过后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人们能够更加高质量地工作和生活。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