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创造力得分不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8日17:50 北京晚报 | ||
本报讯(记者孙海东)你是否“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许多别人认为平常的事,你是否自认“有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你是否“时常表示怀疑”?即使遇到不幸、挫折或反对,你是否“仍能保持工作热情”?这是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调查问卷里的4个问题,它所要反映的是中国孩子的创造人格特征。面对这样4个问题,中国孩子是如何回答的呢? 中国孩子缺乏创造人格 同时具有“自信心与合作性”、“兴趣与好奇心”、“怀疑精神”和“意志力和进取精神”被专家认为是一个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青少年所应该必备的。同时在这4个问题前面打上对钩的中国孩子只有7.3%,这也意味着只有7.3%的中国孩子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这一数据再一次让人们对中国孩子创造人格的培养表示担心。在1998年和2000年的调查中,这一数字分别为4.7%和11%。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通过对入选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的中学生群体所进行的相同问卷的调查显示,自评具有初步创造人格特征的比率为26.3%,比全国调查7.3%的数字高出了19个百分点。 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对新事件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初步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所必备的条件。在全国调查中,只有21.6%的中学生被认为是具有了初步创造力特征,仅比2000年的调查上升了1.6个百分点。而入选全国创新大赛的中学生在这三个问题上的得分比全国调查高出了27.4个百分点。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待推广 尽管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对青少年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青少年数量并不多,无论是通过正规教育或是非正规教育途径,都低于29%。而入选全国创新大赛的中学生群体在这方面的比率都超过50%。全国的调查显示,60.4%的被调查者体验过“在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参加创新大赛的中学生中有91.5%的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与此相一致的是,亲身体验过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全国调查者,无论是通过正规教育或非正规教育途径都低于26%。而创新大赛的调查结果却分别是41.7%(正规教育途径)和57.9%(非正规途径)。全国调查中有42.4%的人体验过“出于改进或创造新产品的欲望,通过参观、素描及收集物品等方式,丰富头脑中‘设计’的素材———经想象加工出雏形”,创新大赛调查的结果为72.1%。 外部环境制约孩子创造力 家庭在孩子创造力培养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家庭的表现如何呢?虽然现在已有52.7%的家长对孩子“拆装闹钟”的行为表示赞许,但那些参加全国创新大赛的孩子们更能享受到这种对创造性培养极为有利的“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他们的家中,70.4%的家长赞许他们“拆装闹钟”的行为。 在培养孩子创造力方面,学校扮演着另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调查者设定了“学校图书馆能提供自己需要的科技书籍”、“学校开展了比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配有专门的辅导员”、“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没有畏惧感”、“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自己感觉课业负担不太重”和“学校的计算机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5个问题,来判定中学是否为青少年创造性培养提供了优良环境。结果,全国调查的结果是,只有2%的中学被认为是青少年创造性培养环境优良的中学,即使是在那些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的中学生眼里,这样的中学也只有2.8%。 调查还显示,对“社区内时常开展青少年俱乐部等科技、文化活动”的好评率从2000年的34.7%下降为25.9%;仅有28.8%的中学生认同“学校的相关科学课程是否为你提供过尝试进行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机会”;仅有36.8%的中学生表示“学校图书馆能提供自己需要的科技书籍”。专家分析认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和课程改革的滞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教育投入不足等仍严重制约了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