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职教育更大空间在哪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19日13:24 南方日报 | ||||
核心提示 2005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从2000年的38%提高到65%。按这个比例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要达到103万。届时普通高中招生57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余下的40多万人的高中阶段教育任务要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很多人都看到,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科技创新人才,还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 然而广东的现实是,目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匮乏,办学层次结构还不尽合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广东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差距,最主要的是规模不够大,办学实力不够强。 可是,时不我待,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角度看,根据广东教育事业“十五”计划,2005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从2000年的38%提高到65%。按这个比例要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要达到103万。届时普通高中招生57万人左右,这就意味着余下的40多万人的高中阶段教育任务要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很多人都在思考,广东中职教育更大的空间在哪里? 职业教育逐步民营化市场化企业化 有专家大胆提出,职业教育应该提倡民营化。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是按照大学的模式或者说正规教育的模式去设置的,比如三年学制,主要在黑板上教学等等。尤其是农村的职业教育,往往跟市场联系不紧。因为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是由国家投资的,属于官办。官办可以,但是必须进行改革,必须面向市场;而新办或者说扩招的部分,应该以民营为主,因为民营学校有一种天然与市场结合的特性,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教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方式,以保证自己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找到工作。所以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大部分应该民营化、市场化、企业化。 同时,也要允许职业教育可以盈利。因为只有利益的驱动,民营企业才愿意投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跟市场最接近,最有盈利经营的可能。 助学贷款扩展到中职学校 一位在中职学校任教多年的校长认为,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把招生的重点放到农村中去,鼓励农村学生出来学习一技之长,输出一人,脱贫一户,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很多中职学校存在不少贫困生,如何为他们忧而忧,他认为,应该在中职学校也推行助学贷款。 农村来的孩子非常贫困,但是应该看到,这些穷学生支付能力的缺乏是暂时的,因为一旦他们接受了培训,找到了工作,就具有了支付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费用要远远低于大学教育的费用,很多学校或者专业两年就够了,甚至一年就够了。有人估算过,培养一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成本大概是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的十分之一,即3000元到5000元。所以他建议,现在在大学中进行的助学贷款,应该扩展到中等职业教育中去,尤其是扩展到贫困地区的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去。 但是,现在在大学推行助学贷款都有一定难度,助学贷款的风险还较大,这位校长建议可以考虑用提高利率等办法,让银行有利可图。 而怎么保证中等职业学生毕业之后会偿还这笔贷款?这涉及到个人信用系统的问题。在个人信用系统建立之前,可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家长来贷款,这样可以保证助学贷款的偿还。 劳动准入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制度 有专家说,《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实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然而,由于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劳动准入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实施,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私营企业继续招聘未经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低素质劳动力,不仅占用了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也为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在实施职业资格制度方面,目前国家职业资格的类型相对单一,主要适用于操作型工作岗位,而且划分较细,面向较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尚待健全。职业资格标准与学历教育要求之间整合不够,职业学校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一定难度。建议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整个职业资格制度。 搭建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现在在广东一些中职学校已经开始推行学分制,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出外打工一年,赚到学费再来读书,也有学生修满学分提早就业,应该说这是符合办学规律和中职学生需求的。但在具体实践中,中职学校也感觉到现有的政策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发毕业文凭,我们还是以年级为单位,一批一批过,还没有针对学分制所带来的变化设置更为细致的政策。 还有在拓宽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出口方面。社会上一些有偏见的人士认为,中职学校是智力平平、不思进取的初中毕业生的收容所,中职学校的任务就是传给他们一种赖以生存的手艺。这虽是一种误区,但却引人深思。人潜在的学习能力是巨大的,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以自强的出路,而不是一锤定音,抱憾终生。现在我们广东是实现了“立交桥”,中职学校学生毕业时可就业,也可继续升学,已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更为完善、更有操作性。 优化资源突破传统“小作坊” 有专家提出,对现有生源严重不足的中职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扶持保护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突破传统的“小作坊”。中职学校长期存在着小而全、小而散的“小作坊”现象,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普遍,严重浪费国家资源,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可以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撤销、合并等方式实现规模办学,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水平。 紧密互动专业设置服务生产一线 不可否认,现在有些中职学校存在着生源素质较差、办学实力较弱的问题,如何改变现状,下大力气苦练内功应不可忽视。 专家认为,越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越要考虑如何分门别类进行施教,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教学状况,教会他们知识,掌握一技之长,这个问题中职学校不能不反思。 此外,中职学校如何将所设置专业紧随市场变化而变化,这也成了摆在很多中职学校面前的问题。专业设置不能想当然,而是要与生产一线紧密互动,所设专业直接服务生产一线,同时又将生产一线的最新需求反馈到教学中。 拓宽思路建立“多学制多层次”教学模式 有专家提出,在中职学校可建立“多学制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拓宽思路。其基本思路是:将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教育改为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三个学制教学模式,培育多层次技术人才。一年制职业教育,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实验、实习条件的优势,在实际操作、生产实践上狠下功夫,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求、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初级实用人才,同时颁发国家正规学历(培训)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两年制职业教育,在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同时颁发国家正规学历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既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人才素质档次;三年制职业教育,理论、技能并重,培养一批既有一技之长又有一定创造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强的熟练技术人才,颁发国家正式学历证书及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把一些理论功底厚、专业技能强的优秀毕业生推荐到高等职业学校深造,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梅志清 胡键 毕式明 实习生 谢苗枫图: 中职学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与生产一线紧密联动。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