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切实把民工防非的漏洞补起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5日04:16 北京青年报 | ||
蔡方华 昨天,政府发言人通过新闻媒体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在过去一周里,按照职业划分,民工的染病人数已经占到了第一位。这意味着,当北京从非典的高峰平台期下行之后,民工群体成为新增病例的主体。同时也意味着,北京数千个工地上,还存在着防非的漏洞。查找这些漏洞,堵住这些漏洞,应该成为下一阶段防非的重中之重。 民工成为非典的重点感染群体,应该是预料之中的事。在所有的社会群体中,民工是防范能力最弱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民工一直住在工棚和大通铺里,卫生状况不佳,这就为非典的传播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此外,由于民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营养状况也相对较差,身体的免疫力也就比较弱,一些民工出于种种原因,有了小病小痛也习惯于“扛过去”,而不是及时诊治,这对于防治非典都是非常不利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北京已经有一百多个工地发生了非典疫情。为了控制非典的蔓延,北京市在所有工地上实施了五大措施:一是实行封闭管理;二是改善居住条件,所有民工一律改住小间;三是改善民工生活,足额发放工资;四是对民工实行动态的体温检测;五是对染病的民工实行免费的救治。应该说,这些措施是非常有力的,如果能够贯彻执行,应该可以控制疫情在工地的传播。但问题恰恰在于此,好的措施往往需要充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证,要想把这五条措施落到实处,最根本的问题是“钱”。谁来出这个钱?增加的成本算在谁的头上?如何保证工地负责人和包工头舍得出钱、积极防疫?如果有人因为疏忽、懈怠导致了工地疫情的传播,有没有相关法规对其予以惩治?这些都是需要追问的。如果能够回答好这些问题,民工的疫情自然会回落。相反,但凡对这些问题不能做出妥善回答的,就一定存在着防非的漏洞,需要政府和建设单位共同去弥补。 同时,民工成为疫情主体也郑重提醒我们,由于长期以来对民工的生活条件有所忽略,我们整个社会已经欠下了沉重的“债务”,这个“债务”一方面是具体的、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另一方面是道义的。借防治非典这个契机,我们应该开始偿还这个“债务”,有关方面应该制定明确的法规,对民工的生活居住条件做一个硬性的、合乎人性的规定,这不仅还民工以公道,也是为了对整个社会负责。 祸福与共,休戚相关,爱护民工就是爱护我们自己。非典再一次教给了我们这个朴素的真理。 本报评论员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