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就业:公益部门蕴藏巨大就业潜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08:5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博士 在遭受非典疫情猛烈冲击之后,就业压力开始成为后非典时期许多人经常会想到的一个话题。 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博士。 丁元竹认为: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社会公益部门的就业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部门,其提供的岗位占整个就业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是非典之后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丁元竹说,通常人们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总以为扩大就业是经济部门的责任。可最近5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美国、英国、荷兰等世界上8个主要发达国家里,社会公益部门吸纳就业人数增长的速度为24.4%,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4%,而其经济部门吸纳就业的增长速度为8.1%,平均年增长速度不到2%。 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公益部门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数的4.42%,如果加快发展,达到英国1995年的水平(7.2%),就会增加1266万个就业岗位;达到荷兰1995年的水平,就会增加5820万个就业岗位。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国的公益部门从业人数增长率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700多万个就业岗位。吃皇粮发展滞后 在我国,公益事业部门多属于国有事业单位。现有的公益部门包括:社会服务与福利、卫生、体育、文化教育、广播影视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和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慈善、社区组织等。 我国公益部门历来是吃皇粮,成了国家机关的附属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更注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公益部门有所淡漠,致使公益部门的改革和发展相对滞后。 丁元竹认为,公益部门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就业吸纳池,绝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可有可无。它录用劳动者的成本(即社会投资)相对于大工业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大工业安排人员就业时,人均总花费约在万元以上,而公益部门则要少很多。 据丁元竹对美国西弗吉尼亚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和公益部门的比较性研究发现:公益部门人员工资较其他部门人员低得多。公益部门的非营利性和志愿性决定了这类组织成本要低于市场部门;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一般又高于其他部门,而且在最近几年中有了很大发展,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成为发达国家吸纳就业的重要部门。改革创造就业机会 我国经济领域因股份制、合资、外资、私人企业的大量涌现,已具备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基本特征,但公益部门的改革与发展却依旧是步履蹒跚,与社会发展对公益部门的需求不相适应。 只有加快改革步伐,才能使公益部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丁元竹建议: 第一,要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方面产生于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也产生于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滞后。公益部门不是经济部门的衍生物,而是与经济部门并存和同步发展的部门。 第二,我国的公益部门之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因为国有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完全展开,国家包办依然是其基本特征。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变过去国家包办一切公益事业,为国办、民办、社会办等多元主体办事业的格局。实现事业主体多元化是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而事业单位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之一,就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加强对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社会福利领域的投入。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此举不仅有利于缓解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加速建立和完善有关公益部门的法律法规,为公益部门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新的法律应当包括:严格限定公益部门的活动范围,并根据不同的活动范围给予不同的税收支持,创造条件支持公益部门的活动,特别是在资金方面。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