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疾控中心四次“侦查”打响抗击非典第一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10:46 新华网 | ||||
新华社广州5月27日电(记者 赵东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闯过一道道关隘,联合省内和北京的专家,率先奔赴广东各地的发病地点,打响了抗击非典的第一枪。以下辑录的是他们最初的四次侦查行动。 第一次:1月2日,疾控中心第一次接到广州以外地区的报告,河源市有2名重症呼吸病人,而且感染了8名医护人员,病人已被送到广州! 病情就是命令。虽深知极有可能被感染,共产党员钟豪杰、易学锋首先站出来,火速赶往广州的两家医院查访、采样。他们跟病人面对面交谈,还把棉签伸进病人咽喉擦拭,耐心地等待病人咳出痰来。 当天下午,钟豪杰又和另外两名同事,马不停蹄地赶往河源,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一大早拿出报告。 这次外访使疾控中心对这一特殊病情有了最初的认识。党委书记邓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疾病,马上召开党委会动员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准备打一场硬仗。 第二次:1月18日傍晚,刚从外地出差归来的党支部书记、流行病研究所副所长何剑峰,顾不上旅途的劳顿,拎起行李径直向有病例暴发的中山市出发了。 那一夜,何剑峰和他的3个同事一直工作到凌晨5时,休息了2小时后,他们又分头到病区紧张地展开一整天的查访活动。 和何剑峰同行的微生物检验所党支部书记黄吉诚,常常白天跑医院取样,晚上则泡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他在笔记本上这样写到: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我们无怨无悔,已经习惯从每项工作的进展中找到乐趣。 这次中山之行,调查组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这种病的潜伏期为1-11天,有人传人现象。这是有关此次疫情特征的最早描述。 第三次:广东的疫情引起卫生部的高度关注。1月21日,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林锦炎会同北京、省里的专家再赴中山。 这又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不眠之夜,专家组成员紧锣密鼓地写出《中山市非典型肺炎调查报告》。以这个报告作为附件,23日广东省卫生厅向全省各地的医疗卫生单位发出通告,称不明原因肺炎已经在全省多个城市发生,并列举了一些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报告的主要执笔者林锦炎对记者说:这段时间是我工作20多年来,精神压力最大、工作最艰苦的阶段,也是最有意义和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春节以来,他没有休息一天,紧迫感和压力常常让他失眠,为保存体力他不得不靠吃安眠药来入睡。 这个通告是广东防治非典的号角,标志着广东抗击非典的战斗在全省范围内正式拉开战幕! 第四次:1月23日,佛山市报告出现类似病例!共产党员柯文昌、李灵辉等6人又投入紧张的战斗,他们走访病人家属,到医院临床观察,从患者喉部取样…… 李灵辉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春节前后,他跑了5个城市、18家医院,挑灯夜战写出100多份翔实的病例调查报告。是什么支撑他超负荷地工作?他说:我年轻又是党员,就得多干点! 除夕之夜,当接到可以尸检的通知时,柯文昌不顾连续工作的疲惫,团圆饭也没吃几口,就匆匆赶往医院太平间。熟悉他的同事都替他捏把汗:3个月前,他做了椎间盘突出摘除术,需休息两个月,半年内不能过于劳累。 2月3日,在整合、吸纳省疾控中心和省内外专家报告内容的基础上,广东省卫生厅成立了4个攻关小组,并向各地下发了调查方案、预防指引、检测指引等。其中有些内容后来被卫生部吸收为全国防治非典的指引措施。 1月份以来,广东省疾控中心从广东各地采集各种样品3100份,其中咽拭子、含嗽液、痰液900多份,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1630份,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9000多项次的实验。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为广东乃至全国战胜非典疫情,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在查阅了这个中心一系列的监测报告后,由衷地发出感叹:高度完善,高度敏感!(完)(来源:新华网)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