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睦邻关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7日11:26 中国网 | ||
许涛 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将于6月初访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这无疑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盛事,它标志着中哈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将进入一个更新的时期和更高的阶段。 丝绸古路上的友好邻邦 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东与中国接壤,西面濒临里海,北同俄罗斯交界,南靠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国土面积272.49万平方公里,人口1842.09万,首都阿斯塔纳。 作为中国西部近邻,古代哈萨克斯坦地区曾在中西交通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对中国与中亚地区乃至与欧洲和阿拉伯地区的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骞出使西域后,汉代的细君公主远嫁乌孙王,推动了中原农业文化在西域及中亚地区的传播;公元751年,阿拉伯征服者大败唐朝军队于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市附近),从此打开了伊斯兰教文明由陆路传入中国的大门;清朝时,哈萨克汗国君主阿布赉汗把子孙送到北京学习,一时使清廷礼仪在中亚成为时尚;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阿拉木图—莫斯科间连接起来的“红色小道”,成为中国共产党打破封锁与国际反法西斯主战场沟通的重要桥梁。 20世纪90年代,随着欧亚大陆上地缘政治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成为拥有完整主权的民族国家。1991年12月,中国在第一时间里承认哈萨克斯坦的独立,并于1992年1月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在中哈关系发展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的第二大邻国,中哈之间有着长达1533公里的共同边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新生的国家与中国同时面临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在争取地区稳定、谋求发展机遇的共同需求面前,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着眼未来,抛开历史上结下的恩恩怨怨,摈弃恃强凌弱的冷战思维,从民族国家和睦与地区长远发展计,通过互信对话、平等协商,形成了解决边界问题的谈判机制。1994年4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李鹏初访哈萨克斯坦时,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哈国界协定》;在1997年李鹏总理再次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又签署了《中哈国界补充协定》。这一系列法律文件的签署,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进一步明确划定两国边界规定了基本的走向,不仅使1500多公里的“中哈两国边界永远成为一条和平、安宁、友好合作的纽带”,而且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正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指出,《中哈国界协定》的签署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成果,“这是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签署这种文件。它证明,哈中边界从国际法标准上看已经得到确定,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功”。 接着,两国在顺利解决边界问题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一道,结成“上海五国”机制,通过1996年在上海和1997年在莫斯科的两次五国元首会晤,共同签署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使两国边境地区实现安全和稳定有了具体的保障,为国际社会在冷战后通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方式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首开一代新风,也为合作进程深入发展、并建成后来引人注目的上海合作组织打下了信任的基石。 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 由于苏联解体带来的影响,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遭到了破坏性冲击。经济发展停滞、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无力,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不仅阻碍着综合国力的发展,也严重威胁着新生独立国家的主权巩固与社会安定。哈萨克斯坦领导人根据现有发展条件和自身国情,制定了优先发展能源工业的“资源富国”战略,借助开发以丰富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储藏,带动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据统计,哈萨克斯坦陆地探明储量达22亿吨,哈所属的里海地区估计储量达120亿吨。1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以石油工业为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外资,石油工业在哈经济中的比重高达80%。2002年,哈萨克斯坦生产原油4700万吨,国内消费1000多万吨,其余都用于出口。据独联体有关部门估计,到2015年,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产量将达1.8亿吨。由于哈萨克斯坦处于中亚内陆的地理位置,实现“资源富国”战略的首要条件就是建成四通八达、安全可靠的能源输出通道。而原有经俄罗斯萨马拉输往欧洲和经新罗西斯克输入黑海的旧管道负担能力有限,开辟新的能源走廊已成为10年来哈萨克斯坦外交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哈萨克斯坦自然也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这个东方近邻。 从1996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上又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目前,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30%依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石油进口量将达1.2亿吨,2020年将达2.1亿吨。中国广阔的石油市场对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业构成了强烈的吸引力,而通过中国西部与东部的联接,建成通向亚太经济圈能源通道,更是哈萨克斯坦石油经济所期望的远景。尽管中哈两国在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困难,但这种不易改变的能源供需结构预示着两国在能源领域发展合作的乐观前景。目前,中哈两国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正在积极进行着敷设由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中国新疆克拉玛依输油管道的可行性研究。同时,两国间现有的交通运输合作也在大幅度发展。“第二条欧亚大陆桥”阿拉山口至多斯德克(哈萨克斯坦近中国边境城市,哈萨克语意为友谊,即原德鲁日巴)之间的铁路运输货物通过能力,已由最初的一年200万吨增至目前的500万吨。今后这段铁路的年货物通过量,计划将扩大到1200万吨。在能源和交通领域合作的推动下,中哈经贸合作发展连年增长。2000年中哈经贸总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达12.3亿美元,2002年达到了17亿美元。 全面发展的睦邻关系 中哈建交10多年来合作的实践证明,建立全方位睦邻友好关系对促进共同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长期重要意义。“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重大突发事件,对欧亚地区的安全形势造成了重大的冲击;长期为患于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在近期也对哈萨克斯坦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贩运武器等跨国犯罪活动也因为境外势力的影响而空前活跃。以有效务实的合作来保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已成为中哈两国领导人的共识。 2002年12月,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哈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中哈关于预防危险军事活动的协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使两国友好关系和互利合作推向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领域。政府各部门间、社会党团间、新闻媒体间、专家学者间的多层面交流与合作,使中哈两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升华到更高阶段。今年2月,中国政府向哈萨克斯坦内务部无偿提供了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警用设备;4月,由中国兰州大学援建的第一个汉语教学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投入使用。随着中哈两国的互利合作的发展,两国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有着131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新疆、甘肃、青海也居住着哈萨克族人口120多万。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使这个古老的跨界民族成为中哈友好交往的使者。 1998年,在哈萨克斯坦参加“上海五国”元首会晤的江泽民主席,在参观冼星海故居纪念馆时,一句“远亲不如近邻”传遍哈萨克斯坦朝野,至今记忆犹新。2000年,胡锦涛首次访问哈萨克斯坦,当时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干练、深邃给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此次作为中国新一代领导最高领导人,胡锦涛主席再访哈萨克斯坦必将使两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许涛博士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亚研究室副主任) 中国网2003年5月23日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