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容遣送到权力滥用 孙志刚案还能走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00:51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扫描媒体评点舆情孙志刚案要在完善执法监督上走得更远一些,就不可能回避一些法律之外的问题。如此,不如从完善孙志刚案最基本的元素———详尽的真相、公开的程序、必要的质询等入手,先把孙志刚案圆满了结 连续两周来,就孙志刚案(大学生孙志刚因没有携带证件上街,被送进广州收容遣送站,几天后蹊跷死亡,后经法医鉴定乃毒打致死),已有两次上书: 5月16日,许志永、俞江、滕彪3位青年法学博士,以普通中国公民名义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的建议; 5月23日,贺卫方、盛洪、沈岿、萧瀚、何海波5位法学家,同样以中国公民的名义,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提请启动特别调查程序,要求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违宪审查进入实质性法律操作层面。 和麻旦旦处女嫖娼、亓培玉因一句没修养遭致杀身之祸、陕西一夫妇在家看黄碟遭拘留等等案件一样,孙志刚案也是权力滥用的牺牲品,也是在舆论的追问下,才揭开被层层包裹的真相。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人们期望孙志刚案能够走得更远一些,除了能够对《收容遣送办法》作出调整外,在执法监督上亦能够有新的起色。 孙志刚案还能走多远?尽管已经有媒体舆论支持学者们的呼吁,但是,从媒体的公正到现实公正还有一定的距离。当年麻旦旦案被揭开的时候,也很轰动了一阵子。但是,麻旦旦尚未从被冤屈的伤痛中解脱出来,新版麻旦旦案又在一些地方发生。 笔者这样说,并不是要给上书泼冷水,也不是想否定媒体上围绕孙志刚案所发生的议论。孙志刚案引发出来的一切思考都是有意义的。但是,这未必能够证明孙志刚案会比麻旦旦案、亓培玉案走得更远。 这样推断基于3点理由: 其一,孙志刚死亡真相及其后续新闻并没有得到充分披露。到目前为止,围绕孙志刚案的报道有数百条,多为新闻评论,相关的新闻事实报道并不多。尤其是孙志刚案的具体处理过程,媒体几乎不着一字。而事实真相是一切评判的基础,我们是否应该了解更多的真相,再下断语? 其二,对孙志刚案关注人群的局限。在这一类案件面前,学者们尤其是法学专家们的声音很是响亮,这不仅因为学者的敏感,还因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其承载社会良知和公众道义的要求。这次,孙志刚案也不例外。除了上书,据媒体报道,北京的一批专家教授、知名学者还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进行了专题研讨。 其三,尚未摆脱特殊案件、特殊程序的思路。从家属追问死因连遭碰壁、有关部门相互推诿,到当地有关部门成立专案组调查,到惊动中央、省有关领导批示,再成立省市联合专案组,孙志刚案后来的转机在某种程度上缘于媒体的推动,也不能排除孙志刚大学生身份的客观影响力。 孙玉刚案要能在完善执法监督上走得更远一些,就不可能回避上述问题。而这些并非是简单的法律问题。如此,不如从完善孙志刚案最基本的元素———详尽的真相、公开的程序、必要的质询等入手,先把孙志刚案圆满了结。 《人民日报 . 华东新闻》 (2003年05月30日第一版)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