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马铃薯的前世今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30日01:05 天津青年报 | ||
土豆“外号”最多 4000年前已有种植 翟乾祥老先生介绍说,马铃薯引种各地后就很快融入本地的风土,因时、因地而异,形成很多“外号”,甚至在一个地域的推广过程中也能产生不少的俗称,名称混淆的情况屡见不鲜。 马铃薯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地,根据考古学家在秘鲁印第安人古墓里发现的大量嵌有马铃薯图案的各种陶器殉葬品,结合和马铃薯植株的残枝分析,可以推测,当地种植马铃薯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至2800年,约1570年被西班牙人首先带回本国和葡萄牙种植,随后又相继传入意大利和欧洲各地。 现在,马铃薯的根系已经深入到了世界五大洲。地域不同名称相异,根据其来源、性味和形态,人们给马铃薯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 意大利人称之为地豆,法国人则称其为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俄国人叫荷兰薯;而在我国,云南、贵州一带称芋或洋山芋,广西叫番鬼慈薯,山西叫山药蛋,东北各省多称土豆。鉴于名字的混乱,植物学家才给它取了个世界通用的学名——马铃薯。 土豆清代叫“香芋” 明代只供显贵吃 在土豆被我国引进之后,康熙二十年(1682年)编成的《畿辅通志》物产志上说:“土芋,一名土豆,蒸食之味如番薯”,畿辅就是指京津地区。 同时,京师的《宛平县志》(1685年)引卷三“物产蔬类:地豆”;雍正《直隶深州志》(1732年)卷二“物产蔬类:地豆又名‘土生’”。马铃薯在万历年间就已被引种津沽,在《农政全书》卷二十七“树艺:附香芋(形如土豆,味甘美);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前则说的香芋,很可能即今称的土豆,因为作者是南方人,所以惯称黄独为土豆,从而把京津地区称的土豆改称为香芋,于是就有了乾隆四年的《天津府志》卷五中“物产:蔬类:芋又一种小者,名香芋,俗名土豆。”的说法。因此,海河中下游古地方志的蔬菜中的土芋、土豆、土生及香芋都是指马铃薯。 在明代只有宫中和达官显贵才能吃到的土豆,到清康熙初己登上平常百姓的餐桌了,这时就已经普遍称为山药豆。 马铃薯初引种到晋北、晋中后又有了很多新的名称,如道光十年《大同县志》卷八“白薯,其大如拳,俗名曰“‘子山药’”。同时代的祁隽藻在农书《马首(寿阳)农言》(1836年)中还称洋山药,这些称呼显然从北京的山药豆衍生而来,从而可以看出山西马铃薯(山药蛋)是引种自京畿,犹如陕、甘、宁引种自滇、川、黔、鄂、湘皆称为阳(洋、杨)芋一样。 当代英国农学家霍克斯(P.M. Hawkes)在其《马铃薯的改良科学基础·历史》中说,马铃薯约十七世纪传入印度,引至中国还稍早些。从上文内容可以确定马铃薯引种至中土的时间并不晚于欧洲。(1565年马铃薯才引到英国爱尔兰,很长阶段都作为奇花异草观赏)。日本的土豆是荷兰人于1598年带至长崎港,我国土豆的引种时间决不会迟于日本甚至欧洲的一些国家。 另外,在我国从马铃薯的各种不同方言如洋芋、土豆、山药蛋、地蛋、爪哇薯、红毛薯中可以发现它在我国大地上传播的途径与名称趋同过程。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