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之天津十说:说“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01:33 天津青年报 | ||
罗澍伟谈 再过一年多时间,我们就要为天津恭祝600岁大寿了。岁月的河,在天津身边流淌了600年,许多的事情历经风雨,退却浮华,都已经淡出记忆,唯独“卫”字,始终没有被遗忘。比如,海下人进城,叫“上卫里”;杨柳青人来天津,叫“下卫”。一些老年男子至今以自称“天津卫的娃娃”而骄傲。“九河下梢天津卫”,全国谁人不知?连天津特产青萝卜在 “卫”之所以能够在600年的时间里,和天津紧密相连,我想主要是因为天津自1404年(明永乐二年)设卫筑城之后,迅速发展成著名的水旱码头和繁华的商业城市。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天津以其优越的区位,很快形成了“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致天下之货,以利京师”的优势地位。到了明代中叶,天津进一步成长为北方新兴的商业中心,商贩云集,百货倍于往昔,“南北舟车,并集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因此,几百年来谁也忘不了开始给天津带来辉煌、并打下天津发展基础的“天津卫”时期。 相形之下,此后的州也好,府也好,县也好,市也好,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烙印,似乎远没有“卫”那样深刻,所以许多最具天津特色的东西,自然就和“卫”联系在一起了。换句话说,从明代初年开始,“卫”对天津城市、天津文化的影响至深至巨,让人们至今抹也抹不掉。“天津卫”在一定意义上不就是天津历史的起点吗?这里有逝去的梦,有不了的情,您说,谁能忘得了“卫”呢? 罗澍伟,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史、近代史的研究,主编有《天津简史》、《近代天津城市史》、《沽上春秋》、《天津通志租界志》、《当代天津简史》、《近代华北区域的城市系统》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订两性学堂,打开性爱心门,赢取彩信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