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遗址:文明碎片的困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08:5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今天,记者来到阿房宫遗址,难觅当年半点踪迹。放眼望去,只有一条条土夯和几块标识碑,一条公路把阿房宫拦腰截断。 阿房宫遗址位于西安市西13公里处,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达14平方公里。 阿房宫遗址主要包括前殿和上天台两大部分。其中,前殿遗址东西原长1320米,现在只有1200米。 被蚕食的遗址 那么,消失的100米究竟在哪里呢? 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边上,竖着两块文物遗址标识碑。一位居住在距遗址不到50米处的村民说:“以前那个土堆大得很,是现在的两倍,村里盖房子打地基都挖这儿的土。” 由于遗址夯土结实,当地居民就地打了数眼窑洞,现在已被封住。另外,这里的黄土也能卖钱,因为夯土质地好,细腻柔韧,盖房、烧砖、制陶等都能派上用场。有消息说,有段时间光遗址周围的砖窑就有20多家。 夯土的上面是一片果园。夏收季节即将到来,往东望去,整个遗址上的麦田黄灿灿的。 但是,对遗址造成致命破坏的还不是麦田,而是西宝高速公路的一条辅路。 这条建于1996年的公路属西安市外环路,把整个遗址拦腰截断,成为去往咸阳、宝鸡等地的必经之路。 车流昼夜不断,曾经宁静的阿房宫遗址变得日益喧杂。为此,当地政府还被国家文物局罚款8万元。 遗址周围,歌舞厅、美容美发、按摩浴足场所不下20家。一位开三轮摩托车的师傅怪怪地一笑:“这里不光有秦朝旧址,也有销魂之处……” 烫手的金饭碗 1999年起,阿房宫遗址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在发展地方经济和加强文物保护之间,阿房宫遗址成为一个烫手的金饭碗。 聚驾庄前任老书记杨怀军告诉记者,周围村子大力发展村办企业,遗址区的村子却受到诸多限制。当地人的出路依然有限,要么继续种地,要么进城打短工做生意。 记者看到,遗址南边有一座现代版的阿房宫。这个投资1.3亿元的旅游景点占地800亩,开业不到两年已接待游客160多万人次,据说实现收入3500多万元。 有媒体赞誉说,这座现代版的阿房宫是当地经济的亮点。 不过,也有村民直言不讳:“人家赚钱,和咱有啥关系?” 阿房宫遗址位于西安西郊,毗邻的还有汉代都城遗址、周朝沣镐遗址和唐大明宫遗址。尽管这些遗址均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都未进行有效开发利用,游客逗留的时间十分有限。何况,由于遗址多为土质,缺乏足够的观赏性,许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也发展迟缓。 与秦始皇陵相比,阿房宫遗址的发展规模显得小了。虽然都属秦文化,遗址文化和陵墓文化终究有着很大区别。既然是遗址,保护的重任可能就更大。 本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结果却被戴上了“紧箍咒”。想到这些,遗址区的村民不禁一声叹息。 保护者的艰难 早在9年前,西安市政府就批准成立了阿房宫遗址保管所。 但是,仅仅依靠几十个人的力量去保护偌大的遗址,显然有些艰难。 在加速城市化和建设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如何妥善对待和保护古代文明,这给文物大省陕西出了一个难题。 当地有俗语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屈指数来,曾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地下文物名列全国之首。 从京城宫苑到皇帝陵墓,从庵馆寺庙到民俗建筑…… 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这些传世文明之宝也为陕西带来诸多难题。稍有不慎,便会成为破坏文物的罪人。 当然,文物大省的忧虑远远不止这些。 众多的文物被发现了,开发利用的成熟市场却没有形成,只能暂时“藏”起来。与此同时,缺钱更是当地文物保管部门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资金紧张,保护、开发和利用文物难免存在漏洞,偷盗古墓、倒卖文物借机盛行。 显然,阿房宫遗址所面临的困境留给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如何解决好文物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这是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必须认真面对的紧迫现实。
订阅非常笑话 掌握成人世界的快乐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