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说之说“洋学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3日23:42 天津青年报 | ||
-罗澍伟 “学堂”在今天听着有点老化,可在一百年前却是个老词儿新用。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当时的天津,只有家馆、学塾和书院,一般不说什么学堂。为使学堂新生,天津人特意把学堂前面加了个“洋”字,以说明这时的学堂是漂洋过海来的。 其实,中国最早的“洋学堂”就出现在天津。1887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在海关道周馥的协助下,在大营门外梁家园办了一所博文书院中西学堂,可是因为经费等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后只得把校舍抵押给了德华银行。 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一般人都痛感到旧制度的腐朽;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后,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很是成功,所以中国也应当像日本那样在教育制度上学习西方。 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天津海关道盛宣怀于1895年,呈请直隶总督王文韶转奏清政府,要求在原博文书院校舍,开办“北洋大学堂”,得到光绪皇帝的批准(原文是奉旨:“依议”。即依照所议定的方法办理)。当年天津最早的一份中文报纸《中国时报》,立即发表了这一消息。 北洋大学堂创办之初,以美国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学制为蓝本设有法科,矿山科,土木科和机械科,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化的高等学府。同年10月2日,北洋大学堂开学;学堂督办为盛宣怀,总教习是美国人丁家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北洋大学堂校舍被德军占为医院,随后又划入德租界。1902年经清政府批准,迁校址于西沽武库。这就是后来的北洋大学;解放后,在院校调整中改名为天津大学,并在七里台新建了规模宏大的校区,但校庆一直是10月2日;在建校100周年纪念时,还在校园里安放了盛宣怀的半身雕像。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