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乞力马扎罗的雪 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4日21:45 新华网 | ||
触摸乞力马扎罗的雪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特别报道之行程表 新华网乞力马扎罗6月3日电题:触摸乞力马扎罗的雪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特别报道之行程表 6月4日,开始登山,当天晚上到达2700米的宿营地。 6月5日,到达3720米宿营地。 6月6日,到达4800米宿营地,准备登顶。 6月7日,如果天气许可,半夜出发,开始冲击顶峰,然后下撤至3720米的营地。 6月8日,返回山脚,登山结束。(完) “乞力马扎罗的雪在等我”触摸乞力马扎罗的雪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特别报道之一 新华网乞力马扎罗6月3日电 “乞力马扎罗的雪在等我”触摸乞力马扎罗的雪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特别报道之一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 4个月前,在我即将奔赴非洲之时,我向朋友告别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在等我。现在,我就坐在山脚下的SPRINGLANDS饭店,仰望着夜色中被云层掩盖的雪山,忧心忡忡。我的脸热得发烫,身上不断地流汗。我这是怎么了?当梦想就在眼前的时候竟是如此的模样。我努力地感觉,想分辨我身体的变化是一种极度的兴奋还是一种病态:今天早上,我曾出现一些感冒的症状。如果真是后者,那将意味着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山下遥望圣洁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欲哭无泪带着感冒攀登5895米的雪山,无异于自杀。 我祈祷我身体的各种不适都是因为激动而不是感冒,毕竟明天就要开始我们的行程,而乞力马扎罗的雪在等我。但也许仅仅是这样对于实现我的梦想来说仍然不够:我还需要天公做美,给我们一个好天气。 非常奇怪,本应该在5月底就结束的坦桑尼亚的雨季至今仍然肆虐着它强劲的力量,我登山的伙伴,也是新华社驻坦桑尼亚的记者石鹏曾向我们抱怨说,是我们把雨带到了坦桑尼亚整个5月的上旬和中旬,坦桑尼亚没有下一滴雨,而当我们5月20日到达后,雨开始下个不停。 三天前,当我们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飞往阿鲁莎乞力马扎罗国际机场时,我在空中看到了乞力马扎罗的雪,然而雪山下面厚厚的云层却挤压着我的心情那云层下面也许正是电闪雷鸣。 今天下午,当我们从阿鲁莎出发奔向乞力马扎罗山脚下的莫西城时,我只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看到了雪山那神秘的容颜其他时间,它都被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边的云彩裹得严严实实。雪山睡着了,送我们的司机阿里摇摇头,无奈地说。 夜晚,坐在SPRINGLANDS饭店空旷的餐厅里,我们惊奇地发现除了我们新华社的三人小组外,只有两个奥地利人准备攀登乞力马扎罗,而且他们的行程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将在三天后开始攀登看来,明天,我们将是孤独的登山者。而饭店外面,即使是在黑夜中,云层依然警惕地掩盖着乞力马扎罗那神秘的脸。 明天,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天气?1998年,当中国登山队的王勇峰和李致新挑战乞力马扎罗时,就是在雨季,而他们也在登顶过程中遭遇了暴风雪;一个多星期前,国内两家电视台联合组织的一个登山小分队也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登顶。 雪山高贵而圣洁,因而不愿意沾染太多的世俗:在所有攀登乞力马扎罗的人当中,只有不到30%的人能够最后登顶。 现在,我这个从未受过登山训练的人能够背着沉重的电视设备突破那无情的护卫雪山的云层而最终触摸到乞力马扎罗的雪吗?我们能够成为中国第一批登顶的记者吗?我在心里问自己。但随即我找到了答案:乞力马扎罗的雪在等我。不见不散。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目标极其明确。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如是说。我突然想起了从阿鲁莎到莫西的路上,司机阿里教我说的那句斯瓦西里语:ASENTE MOUGU(感谢上帝)。 希望4天后的那个早晨,我会有机会在乞力马扎罗的山顶自由峰(乌呼鲁峰)说出这句话,无论是用咆哮、低语还是笑谈。(完) “乞力马扎罗魅力何在?”触摸乞力马扎罗雪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特别报道之二 新华网乞力马扎罗6月3日电 “乞力马扎罗魅力何在?”触摸乞力马扎罗雪新华社记者冲击非洲之颠特别报道之二 新华社记者毕建忠 前些日子,新华社一位驻非洲总分社的记者离任回国的时候,我问他在这里2年时间有什么遗憾的事。他想都没想告诉我,没去爬乞力马扎罗山,然后非常恳切地对我说,你一定要在这2年任期内找机会去爬,而且要爬到顶。 他离开非洲回国后,我一直在疑惑,为什么对登山不是特别爱好的他会在离开非洲的时候遗憾于这件事情呢?这时候我对于乞力马扎罗的直接印象就是在肯尼亚总能看到一些用kilimanjaro标注的产品商标。第一次亲眼看到乞力马扎罗山是在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飞往海滨城市蒙巴萨的飞机上。实际上在机场办理登记手续的时候我就奇怪,服务小姐竟然问我要不要坐在能够看见乞力马扎罗山的窗口位置。这样的问话很少能在标准的航空服务中见到,上了飞机以后,机舱另一侧的一位黑人朋友看我前面的窗口座位没人,专门换坐过来,一边走还一边说这边可以看到乞力马扎罗。 从内罗毕起飞到达蒙巴萨一共1个多小时,但途中至少有20分钟可以看到这座雪山。我从窗口远远地看去,白雪仍然覆盖在它的顶部,白云则在它的腰部徘徊,说他好看我不置可否,但我能想象这座山的粗壮和挺拔。我问前面的黑人朋友原来见过这座山没有,他说已经好多次了。于是我纳闷,他怎么还想看?在非洲尤其是东非体验了一段时间的生活之后,我愈发感觉到乞力马扎罗对于非洲人和非洲文化的精神魅力。 据说在乞力马扎罗的山脚下,各个部族里都流传着关于这座高山的魅力或者恐怖的传说,比如山脚下的查加人就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魔鬼的山峰,因为上去的人要么永远没有回来要么回来时已经手脚严重变形。而在很远的地方也都流传着对于这座高山的敬仰和膜拜。 在今天,全世界都已经发现了乞力马扎罗山的时候,本地的普通人上去过的仍旧极少。因而那样的精神印象仍然在他们自己的文化中得以保留和传承。对于另外的人来说,攀登乞力马扎罗则表达了一些其它的精神意义,从而使得乞力马扎罗作为一种精神依附在人们理想的实现中不断延续其似乎已经固化了的一种图腾魅力。 看过了很多资料之后,对于乞力马扎罗山的特点和过人之处,我总结后认为:1、赤道雪山。改变很多人赤道上怎么能够有雪(或者有雪山)的习惯思维;2、非洲最高峰,这是一个顶点,爬上它的顶峰可以体会全非洲都在脚下的感觉;3、普通人也能上顶峰,它将为无数平常人实现跨越顶峰的理想。 在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准备出发前往乞力马扎罗的前夜,新华社非洲总分社社长吴锡俊在深夜来电激励我们勇攀非洲最高峰,其中的一段话让我感受深刻:世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爬山为什么那么令人向往,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具体而准确的目标,而你为实现它只需努力拼搏,所以这种成功之喜悦令人向往。 在我看来,乞力马扎罗的魅力则在于:他让我们普通人把这个具体而准确的目标放得更远、更高大了一些,让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变得更多了一些,而最终成功的感觉则更加强烈了一些。有人说这个感觉就如喝酒,是为了信念寻求中的一次更放松。那么,关于这些无休止的体会和感受,究竟会形成一个什么力量呢?我看只有等待自己去攀登,才能体验出真正属于我的力量。按照计划,明天一早我们将正式开始攀登。(完)(来源:新华网)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