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苏浙沪两省一市全面接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6日17:40 中国宁波网 | ||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 陈雅妮 罗新宇3月31日报道:3月30日上午,上海,幽静雅致的西郊宾馆“睦如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率领上海市党政主要领导早早来到这里,等候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带队的江苏省党政代表团的到来。也正是在这个名为“睦如”的会见厅里,几天前,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领队的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受到了东道主的热情欢迎。今年以来,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城市间、地区间、企业间你来我往空前繁忙:“接轨上海投资环境推介会”、“融入上海发展论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专题讲座”……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2010年世界博览会花落上海,新一轮长三角合作热潮正在兴起。 交通接轨:打造三小时交通圈 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14个城市都座落在300公里的半径之内。打造“三小时交通圈”,成为新一轮接轨的首选──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段全线拓宽,四车道改八车道;从杭州出发,沿杭州湾北岸直达上海浦东的高速公路开始启动;绍兴投资近70亿元兴建跨越杭州湾的公路铁路大桥,把绍兴与上海的车程缩短到2个小时以内;杭州市则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对沪杭高速公路或磁悬浮铁路论证和立项,催生沪杭“同城效应”。最引人瞩目,无疑是连接宁波与上海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规划中的这座大桥,长近36公里,总投资约160亿元,是“世界第一长度跨海大桥”。它将被杭州湾阻隔的浙东南与上海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120公里,宁波也因此与杭州一样进入上海的“两小时公路圈”。 尽管江苏海门和上海近在咫尺,但长江的阻隔,成了海门市乃至苏中、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先天制约。前不久,国务院批准沪崇苏大通道(即连接海门和崇明的崇海大桥、连接崇明和浦东的越江隧道)的投资建设后,和崇明岛隔江相望的海门市顿时喜出望外,全市上下,正在全力以赴做好沪崇苏大通道在海门市的对接工作。说起与上海交通接轨,浙江和江苏各有体会。1992年,苏浙两省分别建设高速公路。江苏首先接通苏州与上海,苏州的发展得到强大动力,几乎与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同步,很快成为全国招商引资的明星;而浙江先在省内修建杭甬高速,连接沪嘉的高速公路滞后。嘉兴同样紧邻上海,却只能望苏州项背。1997年,沪嘉高速终于贯通,嘉兴发展开始提速,大部分经济增长指标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于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交通接轨,时不我待! 产业接轨:互补效应开始显现 便捷的交通,使日益融合的长三角经济,开始走向多领域、大覆盖的互动合作。上海华源集团同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无锡惠山生命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华第一药谷”;嘉兴服装大户“茉知华”几年前把总部迁到上海,前不久,“茉知华”回到家乡,在平湖一举投资10个亿,建立了茉知华工业城,上海负责研发、营销,嘉兴负责生产,产业分工十分清楚。在长江三角洲,类似的例子层出不穷,培育、发展、巩固一个优势产业,必须考虑吸收跨地区的要素,并纳入到自身的体系中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各地产业大举进驻上海的同时,上海也加大了结构调整、产业外移的力度。2002年,上海投资100亿元到嘉善开辟信息产业园,再由上海负责牵头将台湾电子信息领域的大牌企业引进来。目前,招商势头正旺。这种由当地配合,上海负责规划、设计、招商的模式,是对理顺产业脉络的一次跨地区的有效运筹;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之后,上海钢铁企业的部分工厂准备整体拆迁到常州。有意识地错位发展,发挥产业互补效应,在长三角地区,一条清晰的IT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上海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芯片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产业链,目前国内拥有的4条已投产的8英寸0.35 微米以下的芯片生产线,三条在上海;苏锡常地区则发展成为IT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苏州已形成了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的产业链,今年,IT产业增长量已达到46%以上,其中年产笔记本电脑2500万台,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无锡则形成“日资高地”,偏重于通信和PC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宁波,则以波导手机为首,建立了手机生产高地。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地区间市场藩篱的逐渐消失,IT产业链的衔接与拓展、IT产业结构的协调与优化整合都将进一步把长三角推向全球IT产业的领先潮头,成为世界级的IT产业高增长区域。 要素互动:市场开放的新信号 苏、浙、沪之间,人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动,成为长江三角洲一种新的气象。交通银行上海分行打出“长江三角洲概念”,北到扬州,南到温州,触角,几乎遍及苏、浙所有城市。1995年,上市公司“江苏阳光”还刚起步,交银上海分行便异地贷款给这个企业400万美元,如今,“江苏阳光”已成为全国面料“大哥大”;同一年,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酝酿启动,急需资金,上海分行又立即贷款给它900万美元;南通的集装箱厂,从本地银行贷到人民币后,又瞅上了上海充沛的外汇储备,一举从上海贷到200万美元;德国石化巨头巴斯夫在南京的特大项目,也得到了沪上银行巨额贷款支持;嘉兴开发区原本是省级开发区,上海的资金流入嘉兴后不出几个月,它便升格成了国家级开发区。 今年来,上海各大银行都抓紧开拓长三角异地业务;入驻上海的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也在抢滩这一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上海资金流向长三角的同时,长三角资金也在不断涌进上海。据上海市政府协作办透露,目前长三角地区的资金流入上海,金额竟要占到全国投资上海的50%强,苏、浙各类实力强劲的投资公司开始携巨资进军上海。区域经济专家认为,资本变“留”为“流”,这是市场彼此开放的重要信号,这种流动,将打破一切市场的藩篱,其效应怎么估量也不过分。 资本在互融,科技人才、信息化成果也在长三角互融。上海同无锡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双方城市公共交通卡的互通,据悉,杭州、苏州也在申请加盟。 上海的高校,纷纷在苏、浙两地设立硕士生、博士生实习基地。当地出课题,上海出人才、出技术,共同对一些产品进行研发,继而转化成产业。此外,上海高校还在长三角地区联合培养MBA ,这种“借智”,正逐渐打造着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