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金亟须登上“交际舞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8日10:1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城乡居民:闲置资金何处安身? 2003年5月14日,央行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到今年4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1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8.4%,今年1至4月,我国居民储蓄累计增加8275亿元,同比增加1974亿元。 居民手中的“闲钱”多了,这本该是个好消息。可是,不少人却在为不知如何处置手头的闲置资金而发愁。据了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大愿意把钱往银行里存,主要是嫌银行现今存款的利率低,而银行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存款手续麻烦也是让一些储户望而止步的原因,更有人担心银行存款实行实名制,款子大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一个月前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高级论坛上表示,今年一季度央行发布的城乡居民存款为10万亿元,以2002年的数据推算,这10万亿元存款中,约有4万亿元是投向保险业,其余6万亿元存款中有44.5%是以养老、教育、失业和防病等为目的,而55.5%即近3.4万亿元存款正在等待金融体制改革真正到位、金融市场真正发育成熟之后的投资大好时机的来临。 事实上,居民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不仅因为他是劳动力的直接供应者,更重要的是,他还是投资主体。有关资料显示,美国近48%的家庭拥有股票,68%的家庭拥有基金,居民投资获得的收入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25%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到2002年6月,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7.98万元,参与投资的仅为2.27万元。从中不难看出,尽管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的市场主体意识,与美国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投资意识和理财理念仍然保守。有关人士认为,要让我国的资本市场真正地活跃起来,激活城乡居民的投资意识和市场主体意识最为关键。 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经济就进入新的起飞阶段。一是居民的收入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二是居民的投资意识进一步增强。到去年底,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意味着,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在使用上将发生变化。而如何帮助城乡居民找到更多、更安全的投资渠道无疑成了人们格外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民间资金更多的是在银行、股市和保险三大平台之间流动。相对股票而言,作为基础性金融工具之一的债券就显得尴尬得多。尽管一些企业债券深受民间投资者欢迎,像2002年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发行的15亿元10年期企业债券,以及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15亿元15年期的企业债券都普遍被民间投资者所看好。但是,由于对一些发行债券的企业普遍缺乏了解,也由于企业债券发行方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定期利率等问题没有予以明确,使得民间投资者在选择的时候都不得不慎之又慎。建设项目:企盼注入民间资金 有关资料显示,从1998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根据业已批准的各地城市建设规划,“十五”期间,我国仅城市交通建设的投资就将达到8000亿元。而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动工兴建,使得资金需求显得极为迫切。而基础设施项目虽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回成本获得收益,但是它们将产生的收益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是其它一些项目难以相提并论的。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投资大部分改为“拨款改贷款”,同时鼓励地方筹资进行建设。1993年,投资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利用外资超过国家投资。到了1999年,国家的投资占5.8%,国内贷款占33.9%,利用外资占3.5%,自筹及其他资金占56.9%,国家投资、引进外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的局面基本上形成。在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上,朱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拓宽社会投资和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 一边是城乡居民盼望手里的资金能够通过金融市场,与需要资金、效益好的企业“亲密接触”;一边是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急切地盼望能够融进大量资金以推进其快速运转。尽快实现二者的对接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人士认为,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发行债券和民间资金投资企业债券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要尽快出台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为证券公司经营企业债券业务、企业发行债券和城乡居民购买企业债券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规范;其次,要删减申请债券发行业务的程序和审批手续,降低企业债券发行的门槛,吸引更多事关国计民生、市场前景看好、资信较好的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第三,加快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健全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企业和民间投资者的需求。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