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北京招生组组长支招: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09日15:41 北京晚报 | ||
北大北京招生组组长李靖给考生支招 本报讯 (记者丁肇文)填报高考志愿,无论是对考生还是对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年年头疼的问题。日前,北京大学北京招生组组长李靖向北京考生发出一封公开信,为北京考生填报志愿支招,供考生和家长参考。 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招生、报考咨询工作的体会,李靖对北京考生提出以下建议: 稳 高考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什么样水平的学生进入什么样层次的学校是一般规律。考生本人要能够准确而自信地定位自己在学校的名次与水平,只有这样,考生才有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准 一般而言,“准”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自己的成绩与报考学校可能的分数线,甚至专业的分数要求是否匹配?很多考生、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面,现在进行的高考咨询也主要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这方面,信息是关键。第一手的信息来自考生所在的中学,尤其是高分考生比较集中的中学。例如,报考北京大学,考生除了需要了解本学校过去两三年考入北大的学生人数、名次之外,还要了解本学校同期考入与北大同一个层次的学校的学生人数、名次,这样才能够有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估计。“准”的第二层含义,就是如何进入一个更加适合考生自身特点的学校和专业学习。北京大学每年都能够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一批高中毕业生,这些顶尖的学生进入北大,他们所担负的使命以及与这个使命密不可分的个人发展设计自然应当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夫志当高远”。学生要给自己设定比较高的目标,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比较高的立意与设计。很多家长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本科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这完全能够理解。但就国内目前整体的就业形势而言,本科毕业生(即使是名牌大学的)已经没有办法竞争到比较好的职位。研究生已经成为很多高收入职位的入门标准。所以高素质的考生要给自己定出七年甚至是十年的教育计划,而绝对不应该是“近视”的四年计划。提到七年、十年计划,就必须要考虑这个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数量以及学生的分流去向和渠道问题;还必须考虑考生报考的专业的层次与水平(重点学科是惟一权威、可信的参考标准);这些都对考生的七年、十年计划的实现非常重要。比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考生的个人特点与报考的学科是否匹配。就像螺丝与螺母之间的关系,越严丝合缝,效果越好。这种效果,在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并不突出,到高层次的竞争,就变得极为重要。这是真正决定考生终生职业发展顶点的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目前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回答,但要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考生的兴趣在理科,还是工科,医科甚至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在各个学校的分布是怎么样的?在国内、国际上的水平如何?在这些学科学习之后,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专业变动(重新选择)的弹性如何?这些问题,需要家长、考生予以必要的关注。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一般分数的问题,是关系到优秀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问题。 狠 “稳”是强调考生对自己成绩的估计,“准”是优秀考生的个人特征与长远目标的匹配。“狠”的原则强调的是适度的竞争与风险承受能力。在报考过程中,假如每个考生都能够对自己做到准确的估计(很困难!),但你绝对做不到对竞争对手准确的估计。因此,高考报考绝对是一个非充分、非对称信息下的决策,风险不可避免。在同一个智力、学业水平的考生,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够幸运地进入理想的学校,差距主要体现在“勇”字上,不做无谓的冒险,但绝对不惧怕风险,敢于、善于竞争,这是对考生未来发展极为重要的素质,其意义从长远来看,甚至比高考都重要。所以在最后的决策中,还要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图百分之百的把握是绝对不可能的。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