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典回顾之反思篇--非典改变了生活习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5日02:20 信息时报 | |||
□专题撰文:严艳 盘和林 蔡民 非典过后,一些已改变的也许还会故态复萌,怎样把非典时期形成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固化下来值得大家深思。 科学家的结论还没出来,“果子狸”就已成了传播非典的元凶。在宣传的前沿,我们 面对非典,一些人放鞭炮喝绿豆汤,这是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一些人选择了逃避,这是他缺乏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但这些最终显现的却是教育的欠缺。 “本性难移”,要改掉国人的陋习谈何容易?然而,陋习不改,其祸害,将远比非典厉害;改一点,也是改;慢慢改,也是改。只要被唤醒了,改变的可能性就不容置疑。 非典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革命风暴”,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比如,一项调查显示,非典期间广州市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了85%……可能性就不容置疑。 非典时期十种摩登生活 ●洗手革命席卷全民 非典期间,大家牢记专家教导,每隔几分钟就洗一次手,而且每次要洗够30秒,用流动的水。为了推进伟大的“洗手革命”,很多单位还为员工派发了各种功能的洗手液。 影响指数:★★★★★★ ●在家吃饭着数多 非典横行后,爱在外就餐消遣的广州人纷纷选择回家吃住家饭。日资企业的朱先生表示,回家吃饭一可防非典,二可陪父母,三可省钱。何乐而不为?就算万不得已,也要求餐馆为每道菜都配用公筷公勺连最传统的婚宴也不例外。 影响指数:★★★★ ●疯狂扫货10天一次 非典疫情出现后,广州很多大卖场清静了不少,但出店门的人几乎都是大包小包,一位消费者说,非典时期不敢频繁出入人流密集的商场,所以几乎10天才来一次,当然要多买点。怪不得商家喜称:这是人少生意不少。 影响指数:★★★★★★ ●冷落空调多用风扇 非典流行时,广州已经很“温暖”了,但大家坚持吹自然风,热得不行,就吹电风扇,空调则被冷落在一边,成了摆设。一的哥说,有一天气温高达32摄氏度,但就有乘客要求关掉空调,打开窗户。 影响指数:★★★★★ ●不去云南代之郊游 非典来袭,爱旅游的老广只好舍弃长途旅游取而代之以郊游。外企工作的李先生在郊游中感受到了两个好处:一是方便,二是锻炼身体的次数比原来多了。 影响指数:★★★★ ●撤下浓妆戴上发卡 蒙着厚大的口罩,妆化得再漂亮又有何用,搞不好化妆品沾到口罩上,或者被汗水搞成“花面猫”反而更糟糕。姐姐妹妹们虽不化妆,但发卡、耳环、项链却成为非典时期的非常装饰品。 影响指数:★★ ●减少会议流行soho IT业的伍小姐告诉记者,该公司大部分跨地区会议改为电话会议,一些非必要的出差也全部取消了。为减少在办公室的人数,公司实行了轮休制度,并倡导休息者尽量呆在家里。也有一些公司让员工在家办公,soho一时成为广州流行的工作方式。 影响指数:★★★ ●见面减少上网说HI 非典出现后,到彩票售卖点的人明显减少了,但售彩量却没有减少,因为很多人都打电话“外卖”彩票。此外,网上也开始,除了电子购物外,更多的祝福在朋友之间传递。 影响指数:★★★★ ●不乘电梯爱爬楼梯 非典让广州市刮起了一股健身潮,原来上下楼离不开电梯的,竟然爬起楼梯来;单位离家近的,干脆步行去上班。据广州一些体育场所的负责人透露,非典来袭后,来订场地打球的人非但没减少反而更多了。 影响指数:★★ ●安全套销售大旺 据了解,非典时期安全套销售量大幅上升。有关计生专家分析,SARS疫情使广州部分习惯夜生活的人回到安全而温馨的家中,夫妻、恋人缱绻的时空更为宽裕。而且SARS疫情使人们增加了对健康的渴望和生命的珍视,更加明确使用安全套是阻断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影响指数:★★★ 野味让我们如此为难 “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引发大讨论,专家认为禁食野味不应一刀切 非典远去,人们的生活又恢复常态,已有的一些改变也许又要固态复萌,但是对于有“无所不吃”美誉的广东人来说,还有一个大问题横亘在眼前,那就是:明天我们还要不要吃野味? 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之初,有一种传言让广东人深为不安,那就是“非典是爱吃野味的广东人吃出来的”。虽然如此,当国家暂停野生动物捕售、进出口的禁令下了后,一些经营野味业户的生意依然火爆。 情况在5月23日有了突然的转机。这天,深港专家宣布,果子狸SARS样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人类“非典”病毒前体是野生动物。还没等大家弄懂这些生硬的术语,果子狸已经被人们当成了传染非典病毒的罪魁祸首。记者次日惊奇地发现,果子狸一夜之间在羊城食肆和批发市场上消失了。同时,广州的一些“野味”餐馆更纷纷表示要改行。 5月26日,“不吃野生动物”写入了《广东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草案)》。同日,省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对养殖场现有的果子狸、猴子、蛇类、蝙蝠等野生动物,立即在原地隔离封存。 眼看“非典源自野生动物”和“禁吃野生动物”问题闹得越来越烈,6月3日,省林业局召集有关专家开了一个题为“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座谈会。结果大部分专家发出了质疑的声音,指出“禁止吃野生动物”这种提法不科学,在具体操作时也不宜一刀切。专家指出,对“野生动物”应该有个明确界定。如果仅仅按字面解释,除家养之外均是野生动物那么海鲜算不算﹖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江海声质疑说,现在的家禽家畜原先也是由野生动物演变来的。如果怕传染的话家畜同样带有疫病那是不是因为害怕疯牛病、禽流感问题而将所有的鸡、牛等家禽农畜全部杀死﹖也有专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能吃,关键是怎样吃才健康。此外,动物饲养问题,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让野生动物成为人类的敌人。专家指出,目前最有效的就是从立法和执法做起,让野生动物流入市场之前建立疾病预防和监控体系。 6月5日,钟南山院士也在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指出,“首先在流行病学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疫情的源头在哪里?现在人传染人是肯定的,但人是否是被野生动物传染的还有待科学证实”。他认为,虽然现在已经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体内分离出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但早期病毒不一定是真正直接危害人体的元凶。 非典在大家视线中消失后,有关它的科研还在继续,非典与野生动物的故事也还没有完。我们相信,科学家最后会给我们一个有力的说法。 反思大于一切 旅警解除,疫区除名!欢呼雀跃中,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常态,非典危机也在日渐远去。但在这场危机的背后,事实上还潜伏着我们这个社会多少年来所积淀下来的某些危机和缺失,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促进体制改革:非典的爆发与广泛传播,与政策问题没有及时定位密切相关。改革开放20多年里,传染病防疫等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不健全,公共医疗体制等方面的滞后发展不无关系。非典爆发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于5月9日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被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无疑是非典对中国带来的一个积极影响。 ●倡导文明行为:卫生文明不仅要求不随地吐痰,还包括打喷嚏应有所遮掩,公共场所应限制吸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等废弃物,不乱倒垃圾、污水、粪便……卫生公德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上,然而越是细微之处,越是显出人们卫生公德的苍白。 要让文明行为大行其道,光靠提倡和呼吁还不够。非典时期,各地政府重罚随地吐痰乱丢乱扔等行为就是在法律层面对文明行为的一种特殊关照。蔡民 ●暴露精神危机:灾难消灭的是肉体,而恐慌摧毁的是精神。死亡率仅仅5%左右的SARS病毒横扫神州,撕掉了每一个公民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面对灾难,恐慌的怪兽几乎吞没了我们每一个人,暴露出我们平日藏在富足的物质文明、现代的精神享受以及精致的都市生活之后的真我。 我们平日视为固若金汤的心理防御大堤,居然会溃于SARS这个小小的蚁穴。贾玉峰 ●敲响卫生警钟:早在非典出现之前的几年里,就相继出现过依波拉病毒、疯牛症、猪瘟、香港禽流感。这是偶然的吗?当然不是。从疾病产生到消灭,再产生再消灭的过程来看,今后可能还会有新的疾病出现。这大千世界本来就是混杂纷繁的,病毒存在于其中,人类难免被感染并传播。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