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秀的答卷--甘肃定西地区抗非典纪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5日06: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苏文华 定西地区,位于甘肃中部,十年九旱,工业薄弱,是全国有名的扶贫对象,人称“苦甲天下”。整个地区缺医少药,人均医药费不足发达地区的1/4。然而,以这样的条件,他们在抗非典斗争中,治好了5名非典病人,阻止了非典在本地的传播,全区未发生一例二次传染现象,所有医务人员安然无恙,从而挡住了非典的西进。他们向祖国、兄弟省市交上了一 (一) 4月18日下午,一架来自北京的MU2112航班客机降落在兰州中川机场。机上走下一位步履蹒跚、情绪颓丧、年约六旬的老人。这位老人是几年来跟随儿子在京经商、家居定西地区会宁县头寨乡马家堡村的农民马思成。 他的妻子在京被非典夺去生命,马思成回乡,只想骨留故里。回到定西第二天,由于发烧,他被送进医院。经检查,确诊为非典,他被隔离治疗。 马思成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不愿配合治疗。定西政府和医院却千方百计想把他治好。地委书记石晶和行署专员武文斌亲自主持召开了多次会议,研究方案。于是在老马和医院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拉锯战。 马思成拒绝吃药,拒绝进食,还拔掉输液的管子。医生护士不怕感染,向他一遍又一遍地讲述可治愈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鲜花、慰问信、温情的话语、可口的饮食,终于使老马感动了、醒悟了。他开始眷恋人生,配合治疗。36天后,他痊愈了。 (二) 4月中旬的一天,半夜12点多,一位在广东打工的青年农民返回定西通渭县。 “爹!娘!我回来了!”儿子边喊边敲门。爹娘答应着,屋里灯亮了。父亲隔门劝慰儿子:“孩子,爹只好委屈你了。现在闹非典,上边有文件,村里有制度,户户联防,咱不能破例。外出回乡的人,要一律先检查、后留观,一个也不让漏掉。咱不能为了自家坑了大家。” 孩子理解父母、理解家乡,不再要求进屋,按照父亲的提议,把驴圈的栅栏门摘下来,临时搭了铺。父母把被褥和饭菜从门外递出来。大清早,父亲报告了防疫站,医护人员登门对青年进行体检,并按规定对他留观。 如此对待打工回乡人员,是定西的普遍做法。在防治非典面前,精心科学防治、严格周密管理,是定西300多万人民的共识。正因为如此,在外地被传染的5名非典患者,一下飞机火车,就被监护治疗,直到痊愈出院。而且定西本地无患者产生,所有医护人员无一受到感染。 (三) 定西政府有时发工资都困难,地县负责人看病,常有医疗费无法报销的情况。但为了防治非典,定西政府和人民却表现出不凡的大度。 在定西,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陇西县柯寨乡崖坪村农民李继贤家中连彩电都没有,但他却自愿将自家养的价值6万元的90头肥猪全部捐献给在北京、广州和定西地区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改善伙食。 媒体采访李继贤时,这位豁达的农民又说出了一段令人刮目相看的言语:“我是在甘肃土坷垃和石头蛋子上长大的。要不是改革开放,一辈子也是半年糠菜半年粮。是国家给我们修了路,通了电,我们才增产了,产品有了市场,不再穷得叮当响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全国开发大西北,又是为我们创造机会。现在闹非典,国家有难,这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是哪个地区的事,而是全国的大事。” 笔者看到,在定西地区抗击非典的日日夜夜里,定西地区为医治5名非典患者及1名疑似病人,照料留观人员前后400余名,不到30天,花掉了300多万元。为解决抗非典资金的急需,地县领导干部带头捐款,老团干、地委副书记秦素梅带头交特殊的团费,带领大批共青团员为抗击非典献上一份爱心。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