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人及相关人群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干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15:16 新浪网 | ||
丛中、吕秋云、阎俊、黄薛冰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邮编:100083 摘要:本文描述了SARS确诊和疑似病人、从事SARS治疗的医护人员相关人群及社会公众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并分别提出了心理干预的要点和原则。 关键词: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应激干预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给处于隔离状态中的SARS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医护人员、SARS接触者以及社会公众,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有些人甚至处于急性应激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促进病人康复、协助全面控制SARS流行,具有积极作用。 一、医护人员1、心理特点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工作,由于长期离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每天与SARS病人生活在一起,自然会出现一些心理反应。他们最常见的反应是害怕家人亲属为自己担心,因此他们总会想找时间与家人联络,报个平安;当听说家人遇到困难时,也会感到自己没有能为家人多做些事情而难过自责。同时,由于每天忙于大量的临床工作,对于社会上整个SARS流行情况不够了解,会对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茫然,认为病房的工作漫长无期,对每天所从事临床工作会有一些悲观厌恶情绪。当看到病人非常痛苦,自己虽已竭尽全力仍不能挽回其生命的时候,又会在心理上出现自我挫败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医生、好护士,强烈地自责和内疚。同时,看到病房里的其他医护人员都在忙着治疗病人,就会感到别人都比自己坚强,认为自己是最脆弱的人,进而不接纳自己的脆弱,不敢承认和表达自己的痛苦情绪,更不想与他人交流,担心说出自己的心情后,会被别人瞧不起,而经常是独自一个人来承担痛苦,靠理智和意志来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结果更加感到痛苦和无助。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也会变得焦虑不安,控制不住地常因小事而大发脾气,对病人和同事变得缺乏耐心。当遇到病人抱怨时,会感到自己很委屈,不被理解。这些心理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和工作效率。因此,应该得到心理的辅导与帮助。 2、干预要点(1)为了帮助医护人员预减轻应激反应的影响,建议在上岗前进行业务培训的同时,进行应激的预防性晤谈(详细程序见集体晤谈)。集体晤谈目的是: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对应激有所准备。 (2)让他们了解对于灾难事件的正常反应。没有一个人面对象SARS这样的重大事件会无动于衷;强烈的悲伤、哀痛和愤怒是对于异常事件的正常反应;如果工作没有结束你可能并不愿意离开现场;你可能会用你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来克服应激和疲劳;你可能认为不需要休息和恢复的时间。 (3)提示需要帮助的征象:交流思想出现困难;难以记住指令;维持平衡出现困难;为小事发生争执;难以做决定;注意笵围狭窄;不必要的冒险行为;震颤/头痛/恶心;视野局限/听力模糊;感冒或流感样症状;定向障碍或精神混乱;注意集中困难;无目的动作;容易受挫折;难于解决问题;下班时难以平静下来;拒绝执行命令;拒绝离开现场;增加使用药物/酒精;比平时显得笨拙。 (4)积极应对应激的方式--限制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12小时;转换工作岗位:由高应激岗位转换到低应激岗位,如果行得通的话,从现场转到常规岗位;通过单位进行咨询寻求帮助。喝充足的水,并进食有益健康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有可能的话经常离开现场进行短暂的休息;谈论你对所见所闻和从事工作的感受;与你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参加纪念活动、典礼及使用一些物品作为表达情感的方式;与另一同事结伴,这样可以互相监督经受的应激。 (5)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如突然调动岗位,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某同事死亡,病人死亡,病人自杀等等。应请专业人员进行严重事件集体晤谈。 二、病人与疑似病人1、心理特点一旦进入隔离状态,病人和疑似病人经常会出现以下心理反应。 首先,当病人一旦得知自己被确诊为SARS或被诊断为疑似病人,最初的反应往往是茫然失措,惶惶不可终日,不知该做什么,不知如何面对现实;出现一些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和行为。常会否认患病,如怀疑诊断是否正确,以此来减轻内心恐惧。有时还可出现与现实的分离感,觉得一切都好像是发生在梦中,自己象是一个旁观者。紧接着,会出现思维杂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焦虑、懊恼、急躁等情绪,认为自己倒霉,不该得这病;容易发怒,常因小事发脾气,强烈地对他人指责和抱怨,冲着医护人员发脾气等。事后又懊悔不已。 当反复询问医生,最终确认自己得了SARS后,会感到沮丧、无助、绝望,担心被亲人和朋友嫌弃,觉得没有人真正关心理解自己,没有人能够救自己,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注意防护,出现抑郁情绪,对自己的未来灰心丧气,对治疗没有信心,不努力克服困难配合治疗。同时,变得自卑感加重,不相信自己,特别依赖他人,要求别人关心自己,生活被动,行为幼稚,出现类似小孩的行为。主观感觉异常,对身体内部各器官的活动特别关注,有多种不适感觉。害怕孤独,患病后特别思念亲人,总希望有人陪伴。情绪不稳,易于哭泣。猜疑心加重,对医护人员察言观色,推断病情是否正在加重,医护人员是否在隐瞒自己的病情。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抑郁折磨之后,大部分病人能够接受自己患SARS这一事实,逐渐开始冷静地考虑自己的病情和生活现实,会出现一些积极主动的行为,对医护人员的抱怨减少、理解增多,对治疗护理比较配合,开始想在疾病治疗期间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当然,有少部分病人会长期陷于抑郁之中,无力自拔,特别需要他人的关心和情感支持。否则就会较长时间地抑郁下去,影响治疗和康复。 在此过程中,个别SARS病人,尽管其病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病人会出现攻击、破坏、拒绝接受治疗、逃跑、冲动、伤人毁物、自伤等行为,甚至可能会因自杀而死亡。 由于患者性格不同,在接受治疗中心理反应和行为也各有差异。依赖型人格的患者主要害怕被抛弃、无人帮助,焦虑情绪明显,对医务人员要求繁多;强迫型的患者害怕疾病威胁自己的控制力,并且感到不再能像以前那样严格控制生活,出现无名的烦躁;表演型的患者面对疾病的侵袭,多不愿正视现实,采用否认、回避或索性以遗忘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容易受病友的影响,也容易接受医务人员的暗示;偏执型的患者患病后,容易对他人怀有愤怒情绪,指责外界,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牺牲者,在治疗中,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对治疗措施不放心,不满意,挑剔较多;而孤僻型的患者病后更加沉默寡言,逃避别人,逃避医务人员,即使有不适也不愿告诉医生,因为他们主诉少,很少给医护添“麻烦”,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病人。 当出现呼吸窘迫时,大脑处于缺氧状态,病人会出现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在用呼吸机进行人工呼吸时,病人难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病人会出现各种不适感,更加担心自己会死去,感到极度恐惧,出现濒死感和绝望情绪,使呼吸困难加剧,导致病情恶化。 2、干预要点(1)理解病人出现的情绪反应属于应激反应,作到事先有准备,不被病人的攻击和悲伤行为所激怒而失去医生的立场如放弃治疗、与病人争吵、过度悲伤等。 (2)在理解病人的前提下,除了药物的支持治疗之外应给予心理支持,如避开攻击性的话题、不与病人正面冲突、安排就诊和转诊。 (3)强调隔离手段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治疗,同时也是保护最亲近人的方式。向病人解释,隔离的目的是隔离病毒,而不是隔离他本人。说明目前的治疗是有力的、SARS的病死率并不高、干预是有效的。 (4)针对呼吸窘迫、极度不安、表达困难的病人,在他有濒死感、极度恐慌或感到绝望时,医护人员应在镇定、安抚的同时,加强治疗。治疗要有序,避免慌乱。 (5)不同人格特征SARS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干预 在与依赖型与表演型的患者接触时,注意夸奖他们的优点,承认他们的价值,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尽量让患者讲出其内在的担心和忧虑,仔细倾听,帮助他们疏泄情绪。可向他们保证医务人员会给予他们尽可能周全的照顾;对于不能满足其要求的方面进行客观合理的解释;给与他们足够的关注。与其交谈时,保持专业性的权威,会使他们对治疗更有信心。对于同为表演性人格的SARS病人最好分房间居住,避免相互间不良情绪的传染。 对于强迫型和偏执型的患者,注意提供关于疾病的信息,可以让他们阅读宣传手册,学习一些医疗方面的知识。可以就检查结果,治疗计划与他们交谈,让他们相信并没有被隐瞒病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对强迫性的患者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征询他们自己对医疗康复的意见,以便积极参与到治疗中,转移紧张情绪。对偏执型的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承认患病与住院滋味不好受,对此表示充分理解,避免与其争论。 孤僻型的患者由于很被动,更需要医务人员主动地询问其内心感受。同时尊重他们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去过多打扰其严加防护的私人空间。 原则:宽容对待病人,尽快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能够服从治疗大局,支持、安抚病人,使之能尽快安静下来;不同人格特征的病人在干预时也要注意其特点;并特别注意情感交流(眼神,手势)。以正性的言语鼓励病人:如“你不孤单”,“不能放弃治疗”,“生存的可能性极大”,“你能挺过来”,“明天会更好!”…… 三、SARS接触者 1、心理特点对于因有接触史而被隔离的人员,他们一般是被隔离在特定的社区内。当被隔离后,他们一方面可能会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上SARS;认为自己身体好、有抵抗力,即使染上了,也会抗得过去。这就会使他们不注意遵守隔离制度和管理规定,不注意隔离和自我防护而到处乱串。另有一些人,在隔离期间,会出现严重恐慌情绪,似乎是自己已经患上了SARS,急于出去想出去看病,想让自己尽快确诊,一天到晚紧张不安,不服从隔离管理规定,甚至逃离隔离区。他们无法让自己静静地休息,而是到处打听“谁是否已经发病了?”感到自己大难临头,整日哭泣、想念家人、精神不振,自己也开始轻信谣言,寻偏方,胡乱吃药,过量使用消毒剂。少数人也会抱怨别人对他不够关心,要求别人给予更多的照顾,一旦不顺心则大发脾气。同时,他们还会担心在隔离区之外的亲人的安危。个别人会出现猜疑,如担心配偶在隔离区外会另有新欢等。 2、干预要点 (1)宣传疾病的正确知识,及早观察治疗是最好的时机。 (2)为人为己,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3)服从大局的安排。 (4)以适应性的行为和非破坏性的行为减少应激。 (5)换一种心态生活,对隔离状态的生活进行新的意义解释和理解,如当成一次休息的好机会等。 原则:疏解压力、理解、支持、安慰。正确宣教、服从大局、必要的防护。 四、社会公众1、心理特点面对“SARS”,社会公众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反应。在SARS流行的开始阶段,人们不太重视SARS传染的严重性;并且,有的人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强壮,不会染上SARS,表现得满不在乎,甚至充大胆,不做认真的防护,有的青年学生则宁愿染上SARS,这样可以不去上学,可以暂时躲避学校的学习压力。结果导致他们不太注意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认识到了SARS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普遍的恐惧心理,神经过敏,不敢与人交谈,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看谁都是“SARS”,别人一咳嗽,就吓得赶紧离开;骑自行车也戴上口罩。有一些人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看自己是否出现了异常的感觉,甚至对正常的呼吸心跳也感到有些不对头、跟平时不一样,怀疑自己已经染上了“SARS”,每天反复洗手多次,每次洗三遍以上还是不放心,觉得自己的健康不可把握,生活不可控制,感到活着太不安全,觉得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对自己、对社会都缺乏信心;感到自己没有力量应对危险,这时就会变得容易轻信他人、轻信谣言,跟从他人到商店抢购东西;不信任正规医疗机构,不相信医生,到处寻求偏方、秘方,无病也乱投医、乱吃药。一旦出现躯体症状,无论是否真的染上“SARS”,一律采取逃避的办法,不积极主动去医院就医,担心到医院看病会染上“SARS”,或者担心把自己隔离起来不让出来,与真正的“SARS”病人同住一个病房;要求家人都照顾他、顺着他,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对家人指责、抱怨,为了躲避“SARS”,整日闭门不出,过量使用消毒剂,过量吸烟饮酒等。个别人因怀疑自己染上“SARS”,而做出如跳楼自杀这样的不理智的行为,死亡后经检验确认并未感染“SARS”。还有一些人,在感到绝望无助的同时,会去烧香磕头,信奉迷信。 2、干预要点面对公众出现的种种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关于SARS和心理知识的科普宣传,指导公众调整心态,使他们能相信科学、相信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防护,度过心理难关。 (1)了解“SARS”性质,掌握流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公众要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SARS”的报道,不轻信传言。在“SARS”的报道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要因为报道的频繁就认为这个病有多么可怕。要知道,无论媒体报道说多少遍,它的实际严重程度都不会因为报道的频繁而加重,频繁的报道应能引起我们的重视,但没有必要因报道的频繁而产生恐慌心理。 (2)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由于病毒是微小的,肉眼是看不见的,感染病毒者是谁,也是无法分辨的。这使得大家对躲避SARS感到困难,这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指导的要点是,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就可以避免感染SARS;只要认真做好防护了,我们就不必再有更多的担心。而有的人,不敢去超市,不敢去市场买菜,在家泡方便面。要让大家知道,这样太多的逃避,这些不适切的行为,会导致我们吃不好,睡不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对身体健康和预防SARS是不利的。 (3)有症状及时就医 提示公众,只要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无论是否染上“SARS”,都要积极到医院就医。因为,目前医院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不会因为去医院看病而感染SARS的;相反,即使真的患有SARS,如果讳疾忌医,不去看病,就可能失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机会,更可能传染给身边的人,特别是家人。 (4)若确定与“SARS”病人有过接触,一定要注意自我隔离和防护 要公众了解,如果他身边的朋友和亲人被确诊为“SARS”,别管他现在是否能够确定已经染上“SARS”与否,不要存侥幸心理,一定要先戴上口罩,主动与其他人隔离。一旦发现自己出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5)接纳恐惧、紧张、焦虑情绪 面对“SARS”,当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情绪的时候,经常会认为自己是软弱、意志不坚强的,认为这些情绪是不应该出现的,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这样不利于心身健康。要使公众学会接纳自己的这些情绪反应,并当出现这些情绪反应时,要注意多与他人交流,能够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看别人是否也有同样的情绪反应,这样做能使这些情绪反应很快减弱下来。 (6)与他人多交流、积极寻求心理支持 在SARS流行的时期,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建议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防护的面谈,鼓励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完全可以避免传播SARS。 (7)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积极行动,避免消极行为 SARS流行期间,要积极地看待生活,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积极意义,并积极行动起来,该学习就学习,该工作就工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并注意放松自己,注意休闲和娱乐。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要特别注意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转移情绪等不良应对方式。特别注意要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良好的饮食,保证睡眠,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更要注意不要出现发脾气、冲动伤人、自伤自杀等行为。在SARS疫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时,也不能盲目乐观、放松警惕、疏于防护。 (8)寻求心理治疗师帮助 当因SARS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严重应激障碍,或者是因亲人在SARS流行中病逝而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时,建议到精神专科医院找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获取帮助。 原则:提供关于SARS流行的客观资料、正确的防护手段,及有关心理应激的知识,使之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反应,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等外部资源,鼓励其在SARS流行时期发现新的生活意义,积极行动;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在SARS疫情蔓延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阶段,则提醒不要过度乐观、麻痹大意。 参考资料 1、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73-177 2、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4-564 3、郝伟.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82-183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精神病学专业、心理治疗学专业.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438-443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