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农民副县长”当选新闻炒作暴露媒体误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8日17:25 外滩画报 | ||
2003年6月11日下午,在一间并不宽大的办公室里,宋世敏拿出他的新名片。这张名片上写着他的职务:“江苏省赣榆县人民政府、江苏榆城集团宋世敏副县长、董事长”,名片上没有写办公室电话,只有手机和传真号码。在记者在场的半个小时里,来自北京等地要求采访他和他的榆城集团的电话和传真接连不断。 48岁的宋世敏可以说是一夜成名。 6月2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报道说,宋世敏是“赣榆县有史以来直接从农民中选出的第一位副县长”。在很多人看来,“直接”选举一个“农民”担任副县长是件“新鲜事”。这个报道因此也被众多媒体转载。 很快,就有媒体称赞农民当选副县长是当地政府“任人唯贤”,但是也有媒体(比如《中国青年报》)质疑宋世敏的“农民”身份。不管媒体怎样传播,对于赣榆县、江苏榆城集团和宋世敏来说,知名度在10天时间里得到了迅速提高。 宋世敏不无幽默地说:“我没想到能当副县长,更没有想到做个副县长也有那么多人关心。” “副县长”当选的意外 他是怎样当上副县长的?真是“直接从农民中选出的”吗? 因为当上了副县长,宋世敏按照规定辞去了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职务。 宋世敏是怎么当上副县长的?他真的是“直接从农民中选出的”副县长吗? 对于这个问题,宋世敏的回答是:“谁要提我?我这个人从支部书记到党委副书记,一切听从领导安排,服务地方农民,这是工作的范围也是工作的程序,哪个领导安排我,我也不打听,这是组织安排,一般不好打听,我也不想打听。” 但是他的另一番话透露了玄机。 “前段时间,省委李源潮书记来赣榆调研,说我们这里发展得不错,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大投入,所以就把我调整到这个位置上来。” 赣榆县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证实,让宋世敏担任副县长,目的就是想让他发挥自己的能力,带动赣榆沿海经济的发展。 宋世敏现在已经明确分管全县海洋经济。宋介绍说:“以前海洋经济是大农业范围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分管。赣榆有60公里海岸线,海洋经济已经占到全县总产值的40%以上。现在省里要把海洋经济要单独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我认为海洋经济大有潜力,可以用现有条件发挥经济效益,依靠科研单位把现有的区位优势发挥好。海洋经济目前在我们这是有经济增长潜力的,这个可能一般的农民不会认识到,但是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所以做大做好海洋经济势在必行。” 赣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主任王其怀告诉记者,江苏现在提出要建设“海上苏东”,非常重视水产业,全市、全县对于加快水产业发展呼声很高,领导正是看到这个形势,才决定提名宋世敏担任副县长,分管海洋经济。副县长的任命应该是先进行公示,然后由县长提名,经过县人大常委会投票通过。宋世敏的任命是符合程序的,公示中也没有人提反对意见。他说:“我们县人大常委会一共29个委员,25个投赞成票,2个弃权,2个反对。投反对票的是卫生、教育口的代表,他们说对宋世敏不太熟悉。基本上,大家还是很支持宋世敏担任副县长的。” “农民”身份成标签 宋世敏说:“我是一个农民,但我的观念比农民超前好几年。” 对宋世敏的任命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一是宋世敏是从青口镇党委副书记兼宋口村支部书记越级提拔为副县长的;二是宋世敏只有小学文凭;三是宋世敏今年已经48岁,而县级干部被提名时,规定年龄在40岁左右。 为什么提名宋世敏?王其怀说,这个问题要问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县里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连云港市委组织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因为“组织人事部门从来不接受采访”。而组织部区县干部科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只是表示,宋世敏是不是农民其实并不重要,现在谁还管你是农民还是工人,只要你符合条件,都可以担任职务,看出身已经是老黄历了。 对于是不是“农民”身份,宋世敏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我是农民出身,也是一个农民,但是我和农民有点区别,我的观念比农民超前几年,能带领农民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发展得快一点,意识超前多少,发展就超前多少。不管是农民还是工人,只是一个人开始起步的定位,但是你要超越自己,要靠行动找定位,不是靠出身找定位。” 如果按照户口性质,宋世敏在担任镇党委副书记的时候,已经办理了农转非;如果按照从事的行业,宋世敏所在的水产育种应该属于大农业;如果按照工作性质,宋世敏则应该是企业家。 王其怀告诉记者,如果宋世敏坚持自己农民身份的话,他就已经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了。原来,在去年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当时担任乡党委副书记的宋世敏以干部身份参加选举,结果落选。 对此,宋世敏觉得,作为一个干部,自己离全国人大代表的要求还有差距。“作为一个乡党委副书记,你做了哪些工作?怎么能和苏南那些乡镇的书记比?而如果以一个苏北农民的身份参加选举,可能人家会觉得你能代表。我有思想准备,可能会落选。即使落选了,我感觉也很好,因为这表明有这些机遇的时候,有人想到我了。” 这样看来,宋世敏其实不能算做“直接从农民中选出的”副县长,因为他既不是直接选举产生,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民身份。但是,对宋世敏的宣传却的确是非常成功的。 赣榆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祝新华是《新华日报》那篇报道的执笔者。他告诉记者,县人大常委会对宋世敏任职的表决是6月1日上午的事情,很快就获得了通过。县委书记要求祝新华就此写一篇报道,传真给《新华日报》,第二天《新华日报》就原文刊登。 祝新华说:“我们的县委书记是个很有新闻头脑的人,否则这个报道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副县长的“家底” 当地政府官员和一般村民都认为,宋世敏的钱是自己苦出来的。 宋世敏是个能人。赣榆县城和宋口村的人都没有争议。 说起来,宋世敏在赣榆早就是名人了。在担任副县长之前,他是赣榆县人大代表、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2000年,宋世敏的知名度更加提高,他被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联合评选为"全国农民十大优秀人才",并受到了时任副总理温家宝的接见和鼓励。 宋世敏最大的成绩是将宋口村从一个全县闻名的穷村,发展成为全国文明的富裕村,1998年,宋口村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苏北第一村",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国家级文明村"。 宋世敏向记者坦称,他个人的财产也有6000万元人民币。宋世敏只有小学文化,原来是在家种田,后来改做建筑,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包工头"。记者采访到的政府官员和普通村民都认为,宋世敏的钱是自己苦出来的。 距离赣榆县城中心只有不到2公里的宋口村原来隶属城东乡(现在城东乡已经并入县城所在的青口镇),宋世敏当时担任城东乡建筑公司第三工程队队长。当时28岁的王其怀担任城东乡党委书记,是全县最年轻的乡党委书记,对宋世敏十分了解。"说到做建筑,宋世敏很厉害。我们煤窑那个烟囱,有45米高,全县只有他一个人敢爬上去砌这个烟囱,而且砌的烟囱又圆又直。"王这样谈到当时宋世敏留给他的影响。 赣榆县很多建筑都是宋世敏盖起来的,其中包括县政府对面的影剧院、邮电大楼、食品公司等标志性建筑。搞建筑让宋世敏挣了很多钱。 王其怀说,1989年之前,宋世敏的个人资产就有了好几百万,在县城里有房子、有小轿车,也做其他生意,在全县已经很有名气了。但是宋口村却很穷,没有水、电、路,而且好几年也没有村支部书记。1989年春节,宋世敏回家,不少村民、党员要他回去当村支书。他先是当了村长,后来才做了村支书。 1991年,宋世敏卖掉自己的奔驰轿车、帮助宋口村筹集资金发展村办企业的举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说,宋世敏说:"那个时候家里争论很大,我老婆是农民,她认为我们自己家富了,可以带动一部分农民富裕,但是不可以把自己家的资产拿出来,这是她和我观点上的区别。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干企业,要把企业做好,把村搞好,村里基础那么差,连个办公室也没有,你坐个好车回去,反差太大,老百姓也不会相信你。为了让他们相信,我把车卖了,把积蓄拿出来,希望把村子发展起来。那个时候我想,把钱用到村里建设上,几年以后农民富裕起来,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没有想到现在让我做副县长,也没有想到中央领导接见我。" 宋世敏的奔驰轿车卖了20万元,加上自己的存款,凑够了100万元,办起了村办冷冻厂。从那个时候开始,宋世敏决定改行。 宋世敏自己解释说:"我搞建筑,得到了锻炼。建筑是一般农民稍微学习学习都可以弄的,当时看到水产育苗是个科技产业,有很大的潜力,我们中国人多地广,任何一个农业产业调整,都要从苗种开始,比如粮食,就要从杂交水稻开始。鱼、虾、蟹、贝等等产品,都要好的良种。所以我决定从建筑转向水产繁育。" 1996年,宋世敏在宋口村办起了宋口育苗厂,搞对虾育苗,这就是现在江苏榆城集团的前身。如今的江苏榆城集团已经有固定资产18800万元,是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能人也有非议 "现在虽然只当了10天县长,但农民对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 在很多人看来,宋世敏在精明能干之余,为人处事的风格十分豪爽泼辣。在赣榆县,特别是在宋世敏的老家宋口村,宋世敏被人隐晦地称为"老大"。 在家中排行,宋世敏其实不是"老大",而是"老三"。多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宋家三兄弟个个像"老大",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母亲为他们取的小名就透出古怪--"大蟒、二蟒、三蟒"。一个村民说:"我们这里有小名叫阿猫、阿狗的,但是难得有人会叫蟒,那个东西太吓人了。" 宋世敏的两个哥哥一个从事建筑业,现在是青口镇建筑公司下面一个工程队的队长;另外一个也在做水产育苗。他们都是赣榆有名的能人。 宋口村大部分人姓宋,宋世敏带领大家致富的同时,也在全村树立了威望。宋世敏专门请同济大学的专家为村里设计了发展规划,一个巨大的休闲广场已经完工,而村民也大多搬进了整齐划一的"欧式别墅"。从村口的204国道望去,宋口村整齐而又干净,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穿过"别墅区",直通榆城集团的大小企业,比起邻近的村庄,宋口村的确不一样。 但是这个"别墅区"也使宋口村不少村民对宋世敏颇有微词。部分宋口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宋世敏要求所有村民盖起高度一样的两层"别墅",而盖房资金全部由村民自筹,村里也不花钱。如果不盖"别墅",村里就把你原来的房子拆掉,把你的地皮让给其他人来盖房子。一幢这样的"别墅"造价大约10万元,不少村民只好向亲戚朋友借钱。 宋口村村口摆摊修理自行车的一位农妇说:"村民家里怎么样,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她那修自行车的丈夫则始终不说话,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是原来村里的会计,说话不方便。这位村民同时神秘地警告记者:"在这里不要随便乱问,会有人打小报告的,村民胆小。" 宋世敏说自己拿到了大专文凭,而一些村民提出置疑。 对于这几个村民的说法,记者无法核实。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能干的宋世敏难免有地方得罪了部分村民,并因此而受到人们的怨恨。宋世敏本人对此肯定有所察觉,为此,他现在特别谨慎。 他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只当了10天县长,但农民对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过去农民可以和我打招呼,喊我什么的都有,现在看见我不好意思了。我这段时间特别注意,坐车碰到人,他不和我打招呼,我先和他打招呼,比以前更加注意。" 除了对人更加客气之外,宋世敏说,今后在工作上也要更加努力了。他说:"我能当这个副县长,主要是因为我能干点海洋经济的实际的东西,了解多一点,所以压力大,很多老百姓期盼,宋世敏上来了,能不能带些项目,能不能解决一些困难等。我会努力用自己和科研院所的关系,尽快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让农民得到实惠。过去我工作11个小时,从来没有星期天,现在我会更加努力,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副县长的虚与实 宋世敏称自己做副县长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现身说法" 在赣榆县委、县政府不少人看来,宋世敏这个副县长和其他副县长最大的不同是:这个副县长仅仅是个头衔。 的确,宋世敏不能享受很多副县长应该享受的待遇,比如,县政府不给宋世敏配车、配办公室和秘书,财政不给宋世敏发工资等等。究竟是有关方面这样规定的,还是宋世敏自愿的,没有一个人正面回答记者这个问题,至少从表面看来,宋世敏这个副县长更像个虚职,有点类似于当初牛群新到蒙城上任的时候。 但是,在宋世敏自己看来,自己和其他拥有实权的副县长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可以现身说法"。 宋世敏说:"在赣榆,人家称呼我什么我都不在意。以后可能在行政方面,他们要喊我县长,但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他们还是要喊我董事长。招商引资以企业为载体,喊我董事长可以把我的产业介绍给人家,这是个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事水产行业的,需要区位优势,还有有人现身说法,证明你有这个优势,要告诉人家你这里的代表杰作在哪里。我就可以现身说法,我可以让人家相信我这里有优势,相信我说的是实话,这个就是我这个副县长和其他副县长的区别。" 在10天时间里,宋世敏一直忙于调研,刚刚跑完山东和国家海洋署,最近还要到江苏省政府。他觉得自己的优势在于和科研院所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他写出来的工作思路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科研单位适合赣榆的可行的新项目带到赣榆来,让科研单位权威人士来进行技术指导、参股合作,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只要我办点实实在在的事情,让农民尝到实惠,农民就相信我了。"宋世敏说。外滩记者 鞠靖/报道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