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现场24小时:小汤山笑声里终结非典(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08:59 新华网 | ||||||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支援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开始分批撤离,陆续返回原单位。本月底,这里将撤走500多名医护人员。 6月20日,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康复顺利出院,北京已进入SARS疫情摘帽的倒计时。 6月19日,记者目睹了小汤山医院的最后24小时。 19日上午10时30分 五十多天瘦了五斤 小汤山医院办公楼大厅里,我已经坐了将近半个小时的“冷板凳”。采访是事先约好的,可和我们联系的宣传干事却临时“失踪”了。又过了大约一刻钟,伴随着一连串“对不起”,那名干事终于跑来和我们见面,“实在对不起,医院工作接近尾声,好多事情还没安排呢。”刚说两句,他的小灵通又响了,“你们到处看看吧,采访遇到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扔下一句话,他又一溜小跑走了。之前,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在小汤山五十多天的工作量比他过去一年的还多,人也整整瘦了五斤。 出了办公大楼,开始细细打量眼前这个被世界称作奇迹的非典定点医院。我这是第二次来小汤山,第一次是在两个月前小汤山医院正在建设的时候,那时候,目光所及都是砖瓦堆地、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的情景,而现在,这儿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不时从我们身边经过的、身着军装的医护人员们的脸上都带着浅浅笑意,一副轻松神情。 19日中午12时30分 胜利时刻他们入党 隔离B区的草坪上响起了生日歌。 宋智刚是第二军医大学的硕士,过完这个生日,他正式进入而立之年。小伙子精于专业,却讷于表达,酝酿了半天也只说了一句:“这个生日过得很特殊,我一辈子都会记得。” 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里和小宋同天生日的还有36岁的博士后许涛和23岁的护士王琼,为了表彰三人在抗非典期间作出的贡献,二军医大领导特地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将三人被批准入党的好消息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 19日下午1时30分 护栏对话成为风景 知道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零感染,最后一批患者也要康复出院的消息后,高飞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作为白求恩军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长,自医院的医疗队进驻小汤山后,他就一直想从石家庄赶过来看看自己的兵干得怎么样。隔着一道分隔清洁区和隔离区的护栏,高飞和自己的兵们聊上了天。聊了将近半小时,就快结束的时候,要不是一句“高飞,你的头发该剪剪了”,在旁边听了半天的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原来院长夫人也参加了医疗队。 “你就甭管我了,儿子我托人照顾着呢,挺好的。你好像瘦了点,好好休整,早点回家。”隔着护栏,他们没说上几句,高飞就上了车,医院下午4点还有个会,他得赶回去。 医疗队也往宿舍方向走,下午1点半是他们午休的时间。上了车的高飞把车窗摇下,往医疗队宿舍区的方向又看了两眼,车子启动,绝尘而去。 高飞是第一次来,第一次这样和自己的战士谈话。但这样隔着护栏说话的场景自小汤山接治第一批病人的那天就出现了,通常是在休整阶段的医护人员给正在一线的战友打气或医院领导跟大家聊聊天,关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几十天来,这都快成小汤山的一道风景线了。”在隔离区站岗的武警战士对我说。信报记者张晓娟 19日下午3时 纪念品一个都不能少 隔离A区宿舍的大厅突然热闹起来,两辆邮政车一前一后刚停在大厅门口,车厢里马上装满了各种包裹。 那个包裹袋显然已经没有任何空隙可以塞东西了,可张静手上还有两样纪念品,蹲在地上想半天,这个从福建来的姑娘张静决定把袋里的东西全倒出来,再装一次。“装不下就别硬撑了,把袋子给撑破还得花钱重买一个,多亏呀。”旁边的同事打着趣,张静理都没理,手里一刻都没停。忙了半天,没把东西全挤进去,反而还比原来多出了几样,实在没办法了,她只好又买了个袋子。 张静说:“没想到任务完成得那么快,我当时来的时候带了三个月的衣服和日用品,有些东西得原封不动地寄回去。”叹了口气,张静继续说道:“在小汤山的这段日子是我珍贵的记忆,我恨不得把这儿能带走的都带走。” 19日下午5时30分 二百名医护当杂工 小汤山医院二区食堂,原小汤山疗养院党办的张大姐和我们一起吃晚饭。 “那是原来我们医院口腔科的医生肖英,旁边那个收票的也是原来我们皮肤科的医生。”张大姐指着在食堂窗口递饭收票的两个人对我说,我惊讶地抬起头,顺着张大姐指的方向看去,发现两个穿着食堂工作服、麻利干活的背影。“小汤山医院收治量那么大,全军调来了1300多名医护人员,我们要全力配合他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招了一部分护工,可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医院全院200多名医护人员全部上后勤了,有在食堂打下手的,有在洗衣房洗衣的,有在宿舍楼、办公楼打扫卫生的……嗨,原来由临时工干的活儿,现在我们医生护士全包了。”张大姐介绍说。 19日晚8时多 夜幕里荡漾《甜蜜蜜》 又是一个生日聚会,又是在隔离区的草坪上,不过相比于中午那个多少有些严肃的生日派对,晚上的这个聚会要轻松和热闹得多。 过生日的是白求恩军医学院门诊部的护士长邱彩霞,这次不唱生日歌,而改唱《甜蜜蜜》,唱歌的是小汤山的三朵小金花:王小红、常峥和孟立珊。 王小红今年才19岁,是全院最年轻的护士,而常峥和孟立珊也不过20岁刚出头,这三人是小汤山一病区有名的“铁三角”,吃、住、玩儿、工作都在一块儿,就像连体婴儿一样。别看年纪小,可三人这次来北京都是第二次,“第一次是1999年受阅,也是在北京昌平。”小红说,为了来写小汤山,三个小姐妹光请战书就打了三份,“不是谁都能来的,那得业务过硬才行。” 甜美的声音在晚上能传得很远,而隔离区前面的池塘里蛙声也在合鸣,这是小汤山医院取得胜利战果的最后一个晚上,夜幕下,一派祥和。 20日上午8时30分 镜头聚焦三朵金花 最后一批患者出院仪式定在20日上午10点,可才早上8点半,小汤山医院就已经热闹起来了,一批闻风而动的记者早早地就进来找新闻点了。 三朵小金花一早就没歇着,前来给她们拍照的记者一拨儿接着一拨儿,一会儿换个贝雷帽,一会儿摆个军姿,三个小姐妹忙得不亦乐乎。累了,才想起对记者说一句:“别光拍我们啊,我们的医护人员、后勤人员都值得你们拍。” 10时整,医院东门口,18名鱼贯而出的康复患者受到了战士们的列队欢迎,终日只闻其声不辨其人的出院患者在人群里仔细搜索陪伴他们战胜病魔的声音。终于找到了,尖叫、大笑、拥抱甚至喜极而泣…… 三朵小金花在人群里高唱着:“我终于等到这一天,这一天心愿会实现……” 与此同时,医院里,后勤抢修队的队员们正穿着防护服在病房里拆床,“病人都撤了,床也该拆了。医护人员这下终于能安心休息了,不过我们的工作还没完,工作强度也增大了。”抢修队王队长对我说,“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病房消毒、检查、维修上下水道、电路和拆除病床。量还是挺大的,看来队里的这些哥儿们还得穿上防护服猛干几天。” 20日中午12时 零感染保持到最后 我们坐车离开了小汤山,车从南门开出,走了一段,回头看,还能看见医院门口挂着的红色横幅,上面的内容我还记得:坚持到底夺取最后胜利。车里,收音机正在播午间新闻:“小汤山最后18名患者今天上午出院,把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纪录成功保持到最后一天。军队、地方齐心协力终于打赢了这场SARS攻坚战……”(记者/张晓娟) 小汤山医院档案 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区面积二万五千平方米,共设一千张床位。 世界上建设速度最快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仅用了七天七夜就建成了。 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医院:收治的患者共死亡8例(7名为55岁以上患者),死亡率不到1.2%。 医护人员是非典定点医院里组建单位最多的:由全军和武警部队13个大单位114所医院的1383名官兵组成。其中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19岁。 收治非典患者最多的医院:从5月1日至6月21日,小汤山医院先后收治了北京市60家医院转入的14批非典患者共680名,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13岁。 小汤山首批患者出院时间:5月15日,有7名患者出院,随后大量康复患者陆续出院。 小汤山最后一批患者出院时间:6月20日,最后一批18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记者/张迪)(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