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医院护士长在京抗非:每日工作12小时走14公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3日11:08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 |||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记者刘珏宏通讯员肖荣刚 “我们患上非典是不幸的,但能够遇上像您这样的护士却又是幸运的!”一位患者出院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紧紧地握住杜鹃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杜鹃是解放军303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她忠实地继承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献身精神,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奏响了新时期白衣天使无私无畏、献身事业的光辉乐章。 初战非典病魔 303医院接到上级紧急选调医务人员支援北京抗击非典的命令后,作为医院神经外科的护士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杜鹃在父亲患有肝硬化和母亲患有白内障、神经性耳聋等多种疾病,需要在身边照顾、陪伴的情况下,毅然向院首长递交了请战书和决心书。5月1日,杜鹃和另外5名战友踏上了赴京抗非典的征程。5月4日进京后经过3天的培训,杜鹃和战友们正式进驻北京小汤山医院,开始投入抗击非典的战斗。5月9日晚8时,第一批15名病人从北京地坛医院转到病区,杜鹃和战友们穿上3层防护衣、戴上两副口罩、3顶帽子、3层手套,全副武装地与非典病魔展开了决战。 尽管非典传染性很强,杜鹃没有半点畏缩,她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多年积累的娴熟的护理技能,有序地给病人吸氧、翻身、拍背、做心电监护,很快就使病人呼吸通畅,心率得到平稳。一番紧急而又危险的抢救工作结束后,杜鹃顾不上休息,又开始忙着打扫病房卫生,清理病人生活垃圾和排泄物,等处理完病房所有事情,时针已不知不觉地指向了凌晨6点。一夜没合眼的杜鹃忙到下班后,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宿舍时,浑身累得连拧开矿泉水瓶的力气也没有了。 尽显英雄本色 接连的几天里,病人迅速增至38人,而病房里没有护工,只有20名护士,给病人送饭、送水、取药等所有护理工作都由护士承担,在人员不够的情况下,杜鹃把自己当作一个“老兵”,处处照顾着年轻护士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一些年轻护士顶班,有时一天上两个班,工作十二三个小时,当战友们看到她支撑着瘦小的身躯忙来忙去,双眼布满血丝,个个深受感动。 一个非典病人平均每天要输10多瓶液体,一个护士一天最多要换300多瓶,从治疗室到病房要跑100多趟,所走路程累计达14多公里。上午下班处理完所有事情要到下午两点钟才能吃午饭,有时为了抢救病人,甚至忙到下午4时还未能吃上午饭。面对如此琐碎繁忙的工作,杜鹃从不叫苦叫累。每天上班杜鹃总是细致入微地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为病人整理病历、发药、抽血、打针、量体温、测脉搏、收集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数据,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由于工作临时有变动,在病区杜鹃虽然不担任护士长的职务,但她仍以一名护士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平和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处处起着先锋模范作风,每天坚持提前半个小时上班,晚上直到料理完所有工作才离开病房。 在隔离区工作的日日夜夜,护士们都要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天下来,贴身的防护服都能拧出汗水。但为了不耽误抢救病人的时间和减少上卫生间的时间,上班时杜鹃都忍住干渴,尽量不喝水,吃饭时不喝汤,口干舌燥直隐隐作痛,牙龈肿胀得咽不下饭,嗓门经常嘶哑。 病人胜似亲人病人 牛光标从北京一家医院转入小汤山医院,由于手机充电器坏了,整整24小时与家人失去联系,脸上流露出焦虑不安的神态。杜鹃发现后,马上帮他借来手机,使他很快与家人取得联系,病人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天一觉醒来,杜鹃首先想到的是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她发动大家成立“送温馨小组”,坚持为病人洗脸、擦身、喂饭、剪指甲。每天一上班她就到病床前询问病人需要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心事?将之一一记录下来,及时帮助解决。平时一有空隙,她就主动找病人聊天、拉家常、问寒问暖。有时下班她还拖着疲惫的身躯为病人炖银耳莲子羹、熬鸡汤......病区里住着一位镶着假牙的非典老病人,杜鹃每天都帮老病人把假牙拿下来清洗干净,再用纱布仔细擦洗老人的口腔,在给老人做口腔护理时,她惟一的念头就是希望病人安全无事,早日康复出院,根本不怕自己被非典病毒感染。 正当杜鹃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非典战斗的时候,她父亲的病突然发作住进医院,其母的白内障也在加重,每天眼睛直流眼泪。但杜鹃没有把这些事告诉病区里任何一个人,自己默默地把痛苦埋在内心深处。一位病人在给她的感谢信中写道:“在高烧的日子里,昏昏沉沉地听到有人在向我问好,虽然看不到你那被防护服包住的面容,但从那和蔼可亲的声音里,可以判断出那就是你,我真希望我们这些病人尽快痊愈出院,让整日为我们操劳的医护人员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鉴于杜鹃的突出表现,日前她被广州军区评为优秀护士并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