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聚焦军事变革:理清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思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4日08:57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6月24日电 军事变革既需要技术的推进,也要有战略需求的牵引。《解放军报》今天刊载分析文章称,明确自己的变革目标,才能寻求跨越式发展之路;弄清自己的需求,比技术引进更重要,中国应把握世界军事发展的大势。 报道称,进入新世纪,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军委主席江泽民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明确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 认清军事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变革特点规律 始于上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性军事变革,本世纪初又表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显著的特点是:变革的动因复杂、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持续长久,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掀起新的波澜。总体发展趋势可概括为:军事技术向信息化迈进,武器装备向精确化过渡,军队体制向合成化发展,战争形态向信息主导转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场世界性的军事变革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变革动因具有多样性。美国是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抢先者,其变革的动因是谋求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在军事领域的一系列科技创新和突破,拉大与潜在对手的“时代差”和“技术差”,从而形成“不对称局面”,为实现和保持单极世界打造新的利剑。俄罗斯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为应对美国及北约的威胁,利用其雄厚的军事基础,谋求新的战略主动,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英、法、德、日等国,力图通过军事变革,形成相对优势,能够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为了反对外来侵略,为本国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其军事变革既有主动原因,也有被动成份。 变革内容具有广泛性。与历次军事变革相比,这次军事变革的内容十分广泛和深刻。它不仅包括军事技术、武器装备、部队编制、指挥体制、军事训练、军人素质、后勤保障和战争动员等客观要素,而且包括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军事观念、军事思维方式等主观要素。基本包含了军事形态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不仅如此,世界军事发展趋势表明,军事变革范畴已经拓展到了外层空间,许多国家已开始着手研发天基军事系统,筹划建立天基军事力量,以期占领21世纪战略制高点。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空间战”将作为一种重要作战样式登上历史舞台。 变革途径具有差异性。军事变革的途径是由变革的物质基础决定的。美国等西方少数军事强国的变革,是在国家经济基础极为雄厚、社会信息化程度十分发达、军队机械化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进行的,属于抢占先机型的全面变革,因而走的是自主开发完善的路子。落后国家由于受经济、科技基础所限,不具备全面变革的条件,多数采取的是被动式跟进发展的模式。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科技基础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军队建设也处于机械化的中级阶段,并且有较强的后发优势,军事变革的基础既不同于西方军事强国,也不同于某些落后国家,其变革途径同样具有鲜明的特性。 变革进展具有不平衡性。总体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得世界各国军事变革所处的发展阶段大不相同。信息技术先进、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在新军事变革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长距离,如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军事变革,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而信息技术落后、信息产业不发达的国家,其军事变革则刚刚起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但也要看到,尽管变革的起点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其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落后国家只要综合国力达到一定水平,并注重发挥后发优势,在军事变革的大潮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变革过程具有长期性。据预测,这次波及全球的军事变革,可能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其中关键阶段也要50—60年的时间。因为高新技术与武器装备结合———形成新的作战系统———改变军队组织体制———提出新的作战理论……完成这样的过程,要反复试验论证,不断完善改进。并且,军事变革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和物资消耗,多数国家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这种高支出,一般只能分阶段逐步投入。同时还会受到技术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其变革过程将是长期的、复杂的。 确立正确发展思路,采取有效应对策略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既对我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我认为,推进我军军事变革,应按照高端做起,复合推进,紧贴需求,重点突破的思路,实施跨越式发展,坚持针对性,突出不对称,注重协调性,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际的创新之路。 实施跨越式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目前,西方军事强国占据了新军事变革的先发优势,军队信息化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而我军信息化建设则刚刚起步,客观上处于后发位置是不争的事实。但后发并不意味失去主动、注定落后,我们仍然具有相对的优势。我军有党的坚强领导,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统一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可以对军事变革和社会变革的总体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等等。而且,我们还有外军的变革过程做参照,不必从头做起,从而避开探路者所走过的弯路,直接从较高的起点上起步。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是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最科学、最现实的战略选择。以跨越方式推进我军军事变革,应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个军事变革的核心,直接瞄准高新技术前沿,坚持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求突破,发展独创性技术,从而形成局部领先优势。 根据我军军事变革的总体要求和发展规划,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关键技术。通过对先进理论、技术和产品的消化吸收,获取发达国家军队长期积累的变革经验,从而提高开发效益和发展速度。通过抓主要矛盾和解决关键问题,加快军事变革的步伐和进程。比如加强装备体系建设,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大力培养新型人才,不断更新军事理念,以及建立推进军事变革的保障机制等,以此促进和带动军事变革的整体发展。 需求牵引,坚持有针对性的发展,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遵循的一条准则。我军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发展和建设的东西很多,样样都搞全面出击,没有厚实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是行不通的。因此,只能按照战时牵引平时、需求拉动发展的原则,明确针对性,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一是针对急需。根据未来可能的作战样式和采取的作战手段,充分估计困难和不足,最急需什么就发展什么。近两年来,在全军装备系统抓的“两成两力”建设,就是瞄准急需,整合现有资源,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二是针对弱点。一方面要瞄敌方弱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反制武器与战法,另一方面是针对自身弱点,按照“木桶理论”,把“短板”补齐。 我军在国防科技领域有些前沿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如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电磁脉冲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与少数几个军事强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也是我军实行跨越式发展的强势。 突出不对称发展,是我军保持强大军事威慑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就没有现在的国际地位。”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军军事变革,仍然要把不对称发展作为一条重要途径,始终坚持“你发展你的、我发展我的”的方针,未来作战对手最担心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最害怕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发展拳头力量、威慑武器,研究信息时代的人民战争,作为不对称发展的主要内容。从外军的军事变革经验看,发展快速反应的拳头力量,是现实和未来军事斗争形势的要求。军事大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威慑武器。美国及其盟国,正在部署的TM D、NMD系统就有很强针对性的威慑力量。一些国家着眼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安全环境,发展远程分弹头技术和多种末端制导技术,改变导弹技术战术性能,增强对抗敌导弹防御系统的突防能力;运用航天技术发展天基信息攻击系统,发展外层空间打击武器,提高信息对抗能力和主动攻击能力;探索未知领域,发展新概念武器,如动向能技术、生物失能技术、气象利用技术,力争在新的领域抢占新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人民战争是我们战胜强大敌人的法宝。人民战争区别于其他战争形式的重要标志,就是整体对抗的“不对称”性。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理论,根据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新变化,深入探讨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样式,人民战争武装力量组成,以及多种斗争形式相互配合等问题。充分发挥我国社会物质资源丰富、人才精英群体集中、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等优势,突出抓好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和信息网络等骨干力量建设,结合部队大型战役演习,组织民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广大科技人员,参与信息化战争演练,增强民众参与信息化战争的意识和能力,我军就有了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强大后备力量。 注重协调性发展是我军军事变革现实条件的客观要求。之所以全面启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因为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已经构成了挑战和威胁;之所以注重协调性发展,是因为我国的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与之相当的水平。因此,推进我军军事变革既要顺应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同时也要着眼国家和军队整体建设大局,做到系统筹划,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军事变革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实现军事变革与国家战略的协调发展。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确立后,为了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江主席从国际战略格局、国家建设大局的高度,着眼世界军事发展大势,对今后半个世纪的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总体设计,提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指明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把经济搞上去和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事实上,这两大战略任务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构成了中国社会整体建设的时代变革大局。军队建设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强国工程,经济的安全发展需要巩固的国防来保障,推进军事变革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同时,军事技术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把经济建设和军事变革统一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依托。军事变革的动因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牵引军事变革的内在动力,则是与国家安全战略相适应的军事发展需求。我军的军事变革必须着眼于军事发展的需求进行统筹规划,针对需求搞好顶层设计,按照需求促进协调发展。比如,在军事力量的构成上,既要考虑未来打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也要考虑应付多种突发事件所需。在装备建设上,既要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更要重视现有装备的技术改造等。总之,需求牵引,协调发展,是我们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加强科学统筹调控,确保正确发展方向 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核心是建设信息化军队,目的是打赢信息化战争。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军队建设方方面面的调整和改革,关系十分复杂,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军事变革的进程和质量。我们必须站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战略全局的高度,预见在先、宏观把握、科学筹划、慎重决策,确保军事变革的顺利实施和正确发展方向。这里需要着重处理五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我军军事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制定建设规划。同时也要结合部队现状和现实需求,抓好当前建设特别是军事斗争准备的落实。近几年,我军紧紧抓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下大力解决部队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我军建设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把当前建设纳入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之中,以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动军事变革不断向前发展,用军事变革的成果促进军事斗争准备的落实。真正做到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应急准备与整体建设的统一。 二是正确处理局部跃升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我军的军事变革,总体上必须坚持整体发展、全面提高。但现实国情军情的实际状况,不允许我们铺开摊子样样都搞。这就要求在推进军事变革的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跃升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一方面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合力攻关,首先在某个方面、某个领域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局部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成熟技术,逐步扩展到军队建设的相关领域,从而有效带动军事变革的整体推进。 三是正确处理借鉴外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学习借鉴外军变革的有益经验和成果,可以提高建设层次和起点,这也是推进我军军事变革的便捷途径。但是,学习借鉴决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必须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因为现代化是买不来的,买来的现代化,势必受制于人。我们应把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善于在学习借鉴中开拓创新,在创新发展中借鉴他人、超越他人,争取在关键领域实现较大突破。 四是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减少数量的关系。提高质量、减少数量,是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努力方向。我军的军事变革,应该针对国家战略需求来确定军队建设规模,针对信息化战争要求来调整军队组织体制,针对军队建设的突出问题进行有重点地改革。近时期内,最关键的是在优化结构、理顺关系,在提高效能上做文章,在建立高效的联合指挥体制上下功夫。 五是正确处理政策引导与利益拉动的关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社会、政府、国家以及军队内部等诸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推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必须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政策制度法规体系,通过政策引导确保军事变革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重视利益拉动的作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走军地合作开发的道路,这样既能节省国防经费投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也能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特别是民用科技的发展。在这方面,美国有以军带民的长期实践,我国也有军转民、民转军的成功经验,只要政策到位,就能大有作为。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