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26日08:25 浙江日报

  ——记省模范武装干部黄小堂本报记者 洪加祥潇潇微雨中,我们来到花园山,看望长眠在此一年的你。

  青青小草旁,你的墓极其普通,由几块废弃水泥板搭成;墓台很低,只有脚踝高。这倒符合你生前节俭的习惯:32年来,你每天身着旧军装,脚穿解放鞋,骑一辆破旧自行车,穿行于括苍山崎岖的山路……然而,你的墓又很大,高山下的新旧花圈,密密匝匝围成一片
,闪现在松柏钻天的山间,很耀眼。

  2002年2月20日,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早上6时,你骑车从家里出发,上山送镇人大代表的选票。9时,你和镇干部王优芳到达坪坑村,分别时你说:“你是女同志,走平坦的那条路,我翻山到毛辽去。”出村时,还有村民拦下你,反映造水库遗留的问题。你喘着气,听完村民意见后说:“等把选票送完,我一定回来解决你们的事!”

  这是你留给群众的最后一句话。说完,你急急地走上陡峭山路,消失于白云绿林间。当人们再看到你时,你仍坐在一块向阳的石头上,双手紧捂有选票的手提包……你太累了,也许想坐下歇一下,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再也没有站起来,你因公殉职在山路上。

  一年来,括苍山百姓没有忘记你——黄小堂,为何有这么多山民对你牵肠挂肚、深深怀念?

  你生前在临海市尤溪镇担任武装部副部长,那里的群众来了一批又一批,带来你用心血培育的一个个致富成果;你帮助过的许多老年人、中年人和少年也来了,怀念的泪花从不同的脸庞上落下,每一滴却同样晶莹。

  你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典范,是立足岗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楷模,是人民武装战线的杰出代表,你在高山上为我们留下了一位共产党员宝贵的精神家园……

  志在山区,要通过常谋富民之策来实现。黄小堂常说:我这后半生的志愿,就是坚守大山献身国防,并带领群众创业,让大家尽快富起来

  51年的生涯,黄小堂除6年在外当兵,没离开括苍山一步,用一生的志向守卫大山和这里的群众。从山高路陡的仰天坪,到需爬山涉水24公里才能到达的毛辽;从海拔千米的双坑,到连山羊也不愿上去的坪坑,括苍山脉留下了黄小堂的足迹。

  1970年12月,18岁的黄小堂“出山”当兵。“出山”那天,母亲只送他一句话:“家里太穷了,到部队要好好干,学点本领回来,改变家乡面貌。”小堂流着泪答应了。

  为实现母亲的叮嘱,他在部队样样带头。每天训练之余,他总是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常趴在小桌子上写心得、记日记。入伍两年,他从战士提拔为副班长,又第一批入了党。入党那天晚上,他睡不着觉,便打开手电,在被窝里写日记:“把入党看作起点还是终点,反映了两种入党动机、两种世界观。雷锋同志说得好:‘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当他闭上了眼睛的时候,才能有权力停止战斗。’我们入党是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共产主义而奋斗。心中有了这个远大目标,就会永不自满,不断前进。”

  1976年3月,黄小堂雄心勃勃地回到了小溪村。第二天就与村民进山背木头、砍竹。有亲戚说,当兵回来,你还钻山、“修”地球,没出息。小堂不这样看,说:“到部队是为了学本领,不是为了离开山区。我现在本领有了,应该回来做点事情。”村民们打心眼里欢迎这位有志向的退伍兵回来,不久大伙选他当了民兵连长。那两年,村里修路、村民盖房,他总是一马当先,义务帮忙。1978年9月,经组织选拔,他到区里学习民兵业务知识,1979年10月被转为专职武装干部。

  2000年11月的一个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将睡在双坑办事处的黄小堂和王以广吵醒。镇里来电,说双坑有个村,有人在拐卖妇女,警方派人来解救,办事处要配合。那晚,天气奇冷,小堂正生病发烧,王以广劝他:“你不要去了。”小堂穿起衣服:“这个村我地形熟,我不去怎么行?”之后,两人在山路上等到了民警,开始爬山。为不惊动犯罪嫌疑人,他在前面摸黑带路,硬是一步步爬上山。结果,一次解救了4名妇女,还抓获2名人贩子。

  括苍山是我省基层武装工作的重点地区,黄小堂先后带领民兵6000多人次,协助警方抓获各类犯罪分子120名,捣毁犯罪团伙9个,为保一方平安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那年母亲病危,弥留之际想见小堂一面。当时,他正带领民兵围捕逃犯,无法回来。围捕工作一结束,他就赶回家,才知母亲已经病逝了。小堂15岁时父亲去世,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将他拉扯大。他跪在母亲遗体前痛哭,久久不肯站起来。第二天,接到要带队到宁波追捕逃犯的任务,他把料理母亲后事托付给几位战友,又出发了。

  小堂常说:“山里群众太苦了,比起他们我很知足,但我为何每天晚上仍睡不安稳?不是为升官,不是为发财,也不是为出山,我觉得坚守大山献身国防,还要让这里的群众尽快富起来,这是我一生的心愿。”

  下涨村郭于庆的五亩山坡地,今年特别翠绿。240株枇杷树长大成林。51岁的老郭,以前在这里种番薯,越种日子越清贫,连妻子生病也没钱治,撇下4岁小儿和72岁老母去世了。小堂不仅为他贷款、购买优质果苗,还安排他到企业务工,使郭家走出了生活困境。老郭说:“小堂能点石成金,我家今年枇杷

  丰收,有上万元收入。” 像郭于庆这样在小堂帮助下走出贫困的例子,在尤溪镇44个村随处可见。几家富不算富,村村富才算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堂18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1984年下半年,小溪乡人武部长兼副乡长黄小堂进山来到海拔407米的王扇村驻村。望着漫山遍野荒草坡,黄小堂听村民哼的“村谣”竟落泪了:“大人穿草鞋,小孩赤两脚,小伙砍山柴,姑娘往外嫁……”280户村民靠砍伐毛竹和树木,换钱维持生计,大树和毛竹眼看要砍完了。

  改变王扇村贫困面貌的出路在哪?住在透风凉的茅屋里,小堂寝食不安。办厂?没资金。只有上山找门路!他在村民大会上动情地说:“不能光等政府的救济,我们要自力更生,到山上去办绿色工厂!”他拿出3个月的工资,交给党支部书记金昌顺:“这些钱给你们当路费,到上虞、天台考察考察,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第二天,15位村民代表出山了。没过几天,带回来一些振奋人心的致富信息。接着,王扇村党支部在煤油灯下开会,大家赞成小堂提出的种枇杷致富的建议。煤油灯尽管丁点亮,但这些渴望致富、改变面貌的党员的心却亮堂堂。

  连续一个月,小堂没有回家,吃住在村里。白天,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晚上,为王扇村搞建设规划:村前是花田,山脚种水果,山腰种杉树,山顶种茶叶。看到他起早摸黑拼命工作的情景,人们开始信服了。

  这一年,王扇村开始了改种田为种树的历史。扛起锄头,黄小堂牵着牛,与村民一起犁地、挖沟,终于开垦出1287亩荒坡地。为解决资金问题,小堂进城向市有关部门反映王扇人的困难处境和致富信心,终于“跑”来了第一笔开发果园、购买优质苗木的无息贷款。这时,村民们与小堂激动得抱在一起流泪。看小堂这般积极,有些不知底细的外村人以为他在这里肯定有股份,当得知他为王扇工作是尽义务时,这些人的心震撼了。

  5.3万株枇杷、3000株杨梅、2000株青梅、2000株猕猴桃苗,吮吸着劳动者留下的汗水,吐露出嫩黄的芽,伸展着村民们的光荣与梦想。

  然而,还是有一些人心里不踏实:“山地上不种稻米和番薯,种这么多水果苗,到猴年马月才能见到钱?这不是让我们饿肚子么?”这些人宁愿把肥料撒在番薯地里,也不愿施到枇杷树下。黄小堂就下田与他们算细账:坡地种粮食一年顶多收入300元,若种上水果每年收入就有1000元以上。他给村民描绘的蓝图太诱人了,这些村民最后想明白了,愿意把肥料施在果树下。

  枇杷树一片碧绿的第二年,黄小堂又掏出一笔工资当路费,送一批村民到黄岩农技学校学习,并跑到临海涌泉村请来农技员,帮助村里搞果树嫁接、上枇杷技术管理课。

  今年村里枇杷丰收,全村人睹物思人,望着小堂遗像,潸然泪下。“没有小堂,我们村还不知要贫穷到何时?”是啊,小堂的心血没有白费,王扇村仅枇杷一项年收入就超80万元,村里还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

  1986年底,小溪乡要选派一批干部继续上山驻村。会议还没开完,栅下等村的干部群众纷纷涌向乡政府,找到乡党委书记和乡长,强烈要求把黄小堂派到他们村,帮助改变面貌。最后,乡党委决定,派黄小堂到全乡最大也是最贫困的花联村驻村。

  第二天,小堂带着铺盖,骑车来到花联村。数百名村民涌向村头,敲锣打鼓地欢迎他。

  多少年过去了,王扇村党支部书记金昌顺想起乡政府门口“抢小堂”这一幕时,仍感触很深:“在我们村,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小堂都能叫得出名字,而村民们也人人认识黄小堂。”

  在群众眼里,黄小堂是“财神”。漫山遍野都是翠竹的栅下村,168户人家靠砍毛竹卖钱为生。一次,黄小堂到村里访贫问苦,给大伙出了个主意,搞竹编产品。下山后,他没忘记自己说过的话,专门跑到临海城,了解竹篓市场情况。几天后,他再次到栅下村,召集村“两委”开会。会上,他算了一笔账,一根50公斤重的毛竹,卖原料顶多值20元,如果用来编竹篓至少值60元。

  一番话拨亮了村民的心:是啊,靠卖原材料,栅下村发不了财,只有走深加工的路,才能脱贫致富。在小堂的带领下,村民从竹篓里掏出了“黄金”,当年仅此一项全村增收10多万元。

  第二年,小堂第三次来到栅下村,发现村民编织工艺落后,而且各做各的,规模小,效益差,销路不畅。他急了,心想:现在传统日用竹制品走下坡路,工艺竹编、竹地板、竹凉席很受市场青睐,栅下村何不在工艺竹编上动动脑筋呢?他用拖拉机请来城里的工艺技术人员,给村民上课,传授加工技术。新产品出来后,他背着它到城里,联系业务。临海城里许多店家都认识这位穿军装的“小老板”,他不是来推销山里水果,就是来打开竹编的销路。

  这几年,栅下村竹编技术上档次了,一个近560人的村子,平均每年的竹编销售额就达160多万元。现在,村里房子是新的,彩电是新的,人也是“新”的———人人穿上了新衣服。

  黄小堂仍穿着那套旧军装。栅下村民问他为啥不穿西装?他多次这样回答:军装这辈子我是穿出感情了,将来我死时也要穿着军装。

  提起这些事,栅下村人说:“这个黄小堂,为我们真是操碎了心。”

  看到群众开始脱贫致富了,小堂心里乐滋滋的。他把为群众致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在山里一干就是23年。

  只有184个人的小山屯里程村,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要绕十多公里,生活贫困。村民只能靠肩挑背扛搞运输,把山里毛竹、水果运到山外去卖,换回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行路极为不方便。几百年来,村里老少做梦也盼着能修一条路。

  2000年1月,双坑办事处主任黄小堂来到里程村,看见村民下山这么不便,心想:不修路,这里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他找来有关人员,背着标尺、方向仪等,爬山涉水,进行实地勘察,预算造一条宽4米、长3.5公里的机耕路,需要资金20多万元,怎么办?里程村集体经济空白,哪里去弄这么一大笔钱呢?

  小堂找到镇有关部门,拉着他们来到里程村。看到群众无路可走的窘迫情景,管建设资金的干部流泪了,说:“再没钱,我们也要‘抠’点出来,否则真对不起老区人民。”为筹够资金,小堂还跑到隔壁几个村,苦口婆心劝导,跑得脸都瘦了几圈,才把经费筹够。

  开工那天,小堂背着铺盖,第一个来到工地。为早日修好路,他同村民日夜开山凿路。小堂挑担常常累得气喘吁吁,头发晕时就用清凉油往太阳穴上抹一点。大家都劝他:“你身体不好,还是下山吧,在山下照样可以指挥我们干。”

  “路修到这份上,我不能离开!坐一会儿,我就会好的。”小堂边擦汗边说。看到小堂这么辛苦为自己修路,村民们的干劲更大了。一年后,这条系在悬崖上的“幸福路”终于修成了。村民们说:“这是小堂和我们一起修成的‘幸福路’,以后贩毛竹、水果,我们再也不靠肩挑背扛了。”

  在括苍山,黄小堂带领群众铺路、架桥、建小学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下涨村那座长60米、宽2.5米的水泥桥,是小堂帮助建造的。下涨村小学也是小堂带领群众自筹资金建成的。难怪尤溪镇群众这样说:“黄小堂是把奉献当作自己的事业了。”

  心系百姓,躬身为民,决非一时一事,黄小堂用一辈子的努力和忠诚来践行。整理他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他的斗笠上“为人民服务”5个字依稀可辨

  在尤溪镇,我遇上好些自称“黄部长是我最好的朋友,也像我的兄长”的群众,听他们讲起小堂的为人和故事,知根知底。当翻山越岭来到小堂生命最后一站坪坑村时,我又遇上一批自称“小堂生前最好朋友”的山民,他们哽咽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黄小堂的敬佩和自豪。该有多么浓厚的感情和多么平等的关系,才能让他们自信地将一位镇人武部副部长称为朋友!在这个没有电视,听不到广播,只有哗哗松涛声和咚咚泉水声的闭塞山村里,我终于明白,“黄小堂最要好的朋友”,在这里不是个单数,也不是一群人,而是一个整体,包括了这里所有的群众。一次,小堂到栅下村走访农户,见山边石屋有间柴门虚掩着,便走了进去。房里又潮又湿,空荡荡的,79岁的吴娥英老太太蜷缩在床的一角。掀开缸盖,小堂发现里面仅剩见底的米粒。他的心在颤抖!什么话也没说,步出石屋,直奔办事处附近一间小店。店主对他很熟,说:“黄主任,今天又来给谁买米了?”小堂点点头,说:“外加两瓶菜油!”

  当小堂背着一袋大米、拎着两瓶菜油回到石屋时,吴老太真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拉着老人干枯的手,小堂透着哽咽的嗓音说:“阿婆受苦了,从今起,我就是您的儿子,我来为您养老送终。”

  打那以后,小堂经常到吴老太家看看,不是劈柴,就是担水;还夏送蚊帐,冬送棉袄。小堂去世前一天,还给吴老太送去200元钱。老人说:“我没有儿子,但小堂比亲生儿子还要亲。”

  有一次,黄小堂与镇干部王以广到双坑村工作。山路上,他们碰上一位76岁的老太跛着脚,正吃力地扛着毛竹,踉踉跄跄地往山下走去。王以广向小堂介绍:“她就是马兰花!以前是我们的老先进、妇女主任。可怜中年丧子、晚年丧夫,她日子不太好过。”听到这里,黄小堂眼泪顿时夺眶而出,立即上前夺下老太太肩上的毛竹,往自己肩上一扛,说:“走,到你家看看!”

  破旧的木楼桁断了,楼板上尽是些碎瓦,中间堂前楼剩下光秃秃的木椽,这就是马兰花的家。原来,半年前一场台风袭击了括苍山。马老太无处藏身,只得在中堂后壁支起锅灶,艰难度日。见此情景,小堂眼圈又红了。他是条硬汉,看到别人受苦,心里特难受,便不声不响地从衣袋里掏出200元钱,塞给马老太,然后来到村委办公室。

  小堂把村干部叫到木楼旁,让他们进去看看,马老太是怎样过日子的。他激动地说:“马老太为国家为集体做过事,现在人老了,不中用了,就让她自生自灭了?作为干部,我们视而不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当天下午,黄小堂下了山,风尘仆仆跑到市民政局,请民政干部到马老太家核实。结果,民政部门拨下2000元修房钱。过了几天,小堂带着10多名镇、村干部,请来泥工、木匠,到山上扛木头,为马老太修房。此时,正值小堂犯高血压,心脏也不好,爬山气喘得不行,上楼梯更是头晕。但一连几天,他带着村、镇干部爬上爬下,不仅修好了两间木楼,还为马老太建了个小厨房。以后,小堂每次到双坑村都要叮嘱村干部:“马老太的生活一定要管好,有什么困难告诉我。”

  梅园村困难户黄天美,一家四口,老婆痴呆。小堂有次为收乡统筹、教育费附加等,走进他家。这些费用尽管一年才300元,黄天美却拿不出一分钱来。结果,小堂掏出刚领的工资帮黄家付了,一付就是3年。

  黄小堂爱民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在延绵百里的尤溪山区,几乎人人认识黄小堂。全镇44个村,村村都有黄小堂帮助过的群众。这些年来,小堂先后帮助过800多个孤寡老人、烈军属和困难户,用工资资助的金额达5700余元。

  人武干部的模范作用,表现在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党和人民需要时,随时牺牲自己的一切。在一本发黄的日记本首页,我们发现他写的7个字:一生交给党安排

  1991年12月,尤溪镇龙门水库。一场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正在进行。轮到金望贵投弹了,只见他的手有点颤抖,一用力,手榴弹竟甩在了自己的脚边。手榴弹冒着青烟,旋转着,金望贵看得发呆了,一动也不动。“卧倒!”黄小堂一声吼,一个箭步冲上前,一脚把手榴弹踢开,同时,将金望贵压在自己身下。手榴弹轰然爆炸,金望贵得救了。

  黄小堂一生遇上3次这类事,每次都用自己的生命保护民兵的安全。上级几次为他报三等功,他都拒绝:“我是现场指挥,这样做是应该的。再说,如果真有人受伤,我还有责任呢,怎么能记功!”

  儿子黄耿想当兵,小堂也很支持,但得知儿子视力差一点时,他就坚决“卡”下。有人劝他变通一下,他瞪大眼睛说:“不行,我不能把不合格的人送到部队去,包括我的儿子。”有亲戚说他“死脑筋”,而妻儿知道后,也跟他怄了大半年的气。

  在原花园区各乡镇,小堂任职20多年,从乡人武部长、副乡长当起,职务一直原地不动。许多与他共事的乡镇干部有的当了镇长、镇党委书记,有的调到市里当局长、处长。有人对他很不理解:“你看你,每到一地,为老百姓干了那么多事,口碑又好,可连个股级也没捞到,你图个啥?”小堂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在党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已经非常满足了。如果人人都想进城做官,山里百姓的事谁来管?”

  他生前最后一个职务,是办事处主任。这个主任是哪一级“官”啊?是个管八个村的“片长”而已。

  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他没给家里留下一分积蓄。组织上这次给的2万元抚恤金,黄家已用于还债。他没有一件像样的衬衫,天天穿着的军服已留下许多补丁。妻子李杏梅直到现在仍在一家企业做临时工,三四百元的月工资。

  有人不禁要问,小堂工资加补贴一个月有2000多元钱,在山区养三口之家为何还会欠债?杏梅说:“老黄每月拿回家的钱并不多,都被他送穷人了。有时我说,家里即使有聚宝盆,也经不住你这么送。但老黄说:‘你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里没有米、没有油怎么办?你不也会掏钱给她们?要知道,这是我的责任啊!’”

  1995年小溪乡修路,要拆迁30间房子,其中有黄小堂家的住房。有10户村民“顶着”,有的还提出非份要求。接到拆迁通知,小堂回到家,二话没说,就要妻子搬家。眼看这个苦心经营20多年美满的家要拆了,杏梅自然舍不得:“拆了,我们住哪里啊?”小堂有打算,说:“先到镇上租间房再说。”杏梅说:“也不能说拆就拆啊。”小堂说:“明天就拆。我是干部,大家都看着我,不先拆不行。”第二天搬完家,小堂就爬上屋顶拆了起来。到傍晚,黄家两间房已成废墟。这件事,对其余拆迁户震动很大,“干部能带头牺牲,我们没话好说。”没几天,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了。

  儿子当年不懂事,有次与人发生争执,双方动了手。他知道后,二话没说,把儿子送到拘留所,硬让儿子在所里呆了3天。还说王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自己是乡镇干部,也要作出好样子。

  妻子杏梅对黄小堂说:“你把工作当成家,家里亏空欠着债,你也不管。别人有困难,你只知道帮助,但你老婆孩子没有工作,你为什么不闻不问?!”

  小堂不气不恼,说:“这些年,你们跟着我,确实受苦了。没有工作,宿无定所,想起来,我心里也不安。但你们想想,我们尤溪不一天天好起来了吗?过去像王扇村多少人温饱问题难解决,你们也去看过,也流过泪,说老百姓真是太苦了。现在怎么样?种水果致富,家家烟囱上的烟都粗直起来!看到这些,我高兴哇,因为有你们的一份牺牲,才有我的全身心投入。再想想,老百姓的日子都好起来了,我们当干部的日子能不好起来吗?欠别人的钱总会还清的。”

  一番话说得杏梅心里亮堂,但她嘴上仍嘟哝着:“你大道理就是多,我讲不过你。”

  父亲去世后,儿子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撑起这个家,到外地打工,为不让母亲为自己担心,也让父亲在九泉之下安息。得知这一情况,正在开会的临海市领导流泪了,决定通过特事特办,将小堂的儿子招到镇里,子承父业,继续为山区群众服务。

  我们翻山越岭,沿着黄小堂走过的路,聆听一批批群众讲述对他的依恋之情。

  小堂去世第七天,温家岙村叶泽民、柴潭村周福新、清潭村陈义满等十几位农民朋友再次来到清贫的黄家。山里人以抱拳、长跪在地的方式,在小堂遗像前立誓:“请你放心,你的儿子黄耿,我们一定带好;你家的农活,我们全包了……”

  得知小堂去世,孤寡老人吴娥英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小堂怎么走得这么早,怎么能走在我这老太婆的前面

  啊!”

  对每一位来访者,马兰花用那苍老的声音,重复一句话:“共产党好,黄小堂好!”

  牵着4岁的儿子,郭于庆来到五亩坡地,面对结满果实的桃树,对儿子说:“黄伯伯是一个大好人,你长大以后,要学他的为人!”

  6岁时被小堂从1米多深的水中救出、如今已是青年的花联村村民徐泽国说:“我要以黄伯伯为榜样,为家乡脱贫致富作贡献。”

  同事叶国领说:“黄小堂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我们乡镇干部要像他那样扎根山区,勤政为民!”

  儿子黄耿说:“我要继承父亲遗志,完成父亲的遗愿!”

  这些铿锵有力的声音,在括苍山上空久久回荡。青山不倒,绿水长流,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这就是像黄小堂那样许许多多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造的精神。

  让我们永远坚守这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吧!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两性学堂--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东方口语听说速成 2004考研名师授课 司法考试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P4笔记本 DV机 迷你裙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以一种休闲的方式去享受夫妻生活,心情往往…
非常笑话
动物聚会,壁虎说增高就是蜥蜴,猫说额头有疤就是…
图片
铃声
·[杨 坤] 无所谓
·[黎 明] 梦想成真
·[陶 喆] 黑色柳丁
铃声搜索


专 题 活 动


企业服务
中医治疗各种肿瘤
关爱痛风病患者
专治强直性脊柱炎
关注糖尿病保健康
彻底治肾病尿毒症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03级MBA!
   十万大奖抓典型!
   春季旅游江苏行
华美启动"彩光"嫩肤
:全国特价酒店预订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以科学视角全面阐述两性知识教育的短信产品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