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了白撞”终叫停 彰显立法机关维护人权的决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1日00:35 重庆晚报 | ||
中新网6月30日电 日前,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对交通事故中行人受伤害给予特别保护,规定机动车一方必须承担责任,“撞了白撞”未被采纳。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光宝指出,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高速运输工具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无过失责任。 由此看到,在最高立法机关眼里,人的生命和价值被突显出来。 回想前一段时间,不少城市多么地热衷“制度创新”呀,争相为机动车免责,推出所谓“撞了白撞”的“交通事故处理新规则”。虽然当初沈阳市新规定推出后,遭到舆论强烈“反弹”,但还是有不少城市迅速效仿。一时间,“撞了白撞”被赞为对责任和秩序的一种追求,甚至认为“不惜放弃原来对行人有利的归责原则”,是交通管理者追求秩序的“殷切之心”。仿佛就是这些“交通管理者”,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秩序”。 有学者指出:“我们深究每一部法规的内涵,会发现它们总有一个中心词—————人。从身份到契约,从人治到罪刑法定,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法律的每一个进步,无一不是对人的关怀。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生命的价值及受关怀的程度,只会随社会的发展愈显其重要。”显而易见,在“撞了白撞”论者那里,价值判断已经失衡,许多城市在制定“新规则”时,天平明显向处于优势地位的汽车倾斜。说穿了,“撞了白撞”,是不惜牺牲弱势群体的生命价值,以捍卫强势群体的利益和秩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此次对“撞了白撞”规则未予采纳,彰显了充分保护弱势群体的立法原则。也只有从这一原则出发,其所立之法,才称得上良法—————能够充分保护每一个个体生命及其价值和尊严的法。从这里我们看到,立法者所强调的“人的本位”意识,正是文明社会尊重人权、维护人的权利意识的显现。 是否切实保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这是社会文明与否的标志。无论此次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一些地方“撞了白撞”的所谓“新规则”的否决,还是此前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果断废止《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都让我们感受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当然,现在还仅仅是在条文上体现关爱和保护,我们不会就此陶醉。但是,良法总是良好前景的开始。 (中青平)网络编辑:甘健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