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非典”时期的“面对面”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1日16:57 中国青年

  随着北京市的"非典"疫情进入基本控制阶段,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非典"的影响将是长期而深远的,痛定思痛,大家都在总结经验教训。作为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我在"非典"期间采访、主持了一系列"'非典'特别节目",节目播出之后,在观众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可以诚实地说,和
许多坚强的人们一样,我也为抗击"非典"贡献了我的一份心力。

  在广州采访北京官员,在北京采访广州的钟南山

  我们"面对面"栏目是今年元月11日开播的,作为主持人兼副制片人,职业敏感让我时刻都在关注国内社会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还在2月份,关于非典型肺炎在广东发病的消息就传到了北京。但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传出的只是一些零碎信息,所以我们虽然也打算做一期节目,却又觉得时机尚不成熟,就暂时搁置了。到了3月份,"非典"病例传入北京,首都的空气顿时变得浓重而紧张。于是,一直没有放弃的我们立即开会,得出的结论是:时机成熟,可以做关于"非典"的节目了。

  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取采访对象。由于"非典"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疫病,关于它的议论很多,但缺少权威的说法,使得人们既对病症本身不知情,也不知该如何对抗"非典"。我们当时认为,预防工作应该摆在首要位置,群众也最需要权威的说法。因此,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第一个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可是,这位官员实在太忙,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他,他却表示没时间。因为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广州即将举办第93届"广交会",李立明正同卫生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道为广交会的卫生保障工作而忙碌着,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已是第三次到广州督导防疫工作了。

  我们当机立断,到广州采访李立明。出发前,我们又想到了战斗在第一线的抗击"非典"关键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从2002年底开始,钟南山这个名字就与非典型肺炎联系在了一起。作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和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他参与会诊了第一批"非典"病人,并将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命名为非典型肺炎;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原广州医学院院长,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例开始,67岁的钟南山就以一个战士的形象出现在民众和媒体面前。对他采访,无疑也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不巧的是,与钟南山联系了,他却在电话里说过两天到北京开会才有时间接受采访。时间是不能再拖了。我们决定先飞去广州采访李立明,顺便拍一些做钟南山的节目的背景材料,然后再赶回北京采访钟南山。

  4月14日,我和编导杨建刚、摄像王扬和录音陈洪奕四人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赴广州。由于广州疫情当时比北京严重,我们都买了口罩和中药带在身上。临出发时,台里的同事因为知道我们将要面对的危险,都没有太多言语,只是一再嘱咐我们:"一定要保重啊!"在飞机上,因为对"非典"疫情不是很了解,我们都带着口罩,硬是给闷了两个多小时。直到下了飞机,我才发现广州戴口罩的人并不多,我怕热,于是就把口罩给摘了,心里却在感慨,还没弄清"非典"是什么,它就让我们首先紧张了一回。

  4月15日,也就是卫生部第三次向社会公布中国内地非典型肺炎疫情统计结果的那一天,我们终于完成了对李立明的采访,并通过他的权威说法在节目中向观众交待了"非典"的症状、临床表现、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得到了观众的肯定。 钟南山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的勇气

  完成了对李立明的采访,我们立即赶赴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当时,这位67岁的院士正在抢救感染了"非典"的医生邓练贤。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忙碌劲和透出的精干,一点儿不像60多岁的人。而且,他的体形特别有轮廓,身材也直,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酷"。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身体硬朗的学者,上个世纪50年代就学于北京医学院,到现在他还是该校400米跨栏的纪录保持者呢。

  刚见到钟南山时,他用一种质疑的口吻问我,需不需要进隔离区拍呢?我说当然要,否则来干什么?也许是我的回答表现出了一种勇气,他对我的采访给予了很好的配合和信任。其实,刚到医院时,钟南山曾建议过我不要去隔离区,说到普通病房就行了。但我对他说,我们来拍"非典",要去就去隔离区。于是,后来节目播出时就有了我与钟南山在隔离区面对面采访的画面。

  正像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一样,钟南山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让人们记住的,是他大无畏的勇气和高深的学术成就:就在广东省疫情愈演愈烈、医务人员大量被感染的时候,钟南山却主动请缨,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大胆要求--把最重的病人送到呼吸所来。钟南山的考虑是,自己在呼吸治疗方面已有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而集中收治这些重症病人,也可以使别的地方感染的机会减少。

  后来我在北京采访他,问他是否考虑过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钟南山回答说:"有考虑,但是更多的是我想我们会搞好。所以首先我觉得是有信心的。我做任何事都是这样,只要有一定的把握性,我首先考虑成功而不是考虑失败。"在钟南山的带动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空前地团结起来。而为了探索"非典"这个未知病毒,他的所里一共有14名医务人员受感染,钟南山自己也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但他隐瞒了病情。就这样,他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广东省卫生厅的记者见面会上,钟南山以院士的声誉作担保告诉大家:"非典"并不可怕,可防可治。

  采访钟南山的这期节目播出后,有人曾经问过我万一感染了怎么办?我说当时已经跟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医生说好了,我们要是感染了,就住他们那儿。我想,在我的人生字典里面,没有"后悔"这两个字,而且后悔也没有用,要后悔,就不要去做。当时,我们真的没有太多地考虑可能会被感染。过后我才想,我一定不能感染,一定不会感染,因为人家长期在那个地方坚持工作,也不是说那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我们去只是几天,应该是没有危险的。所以我后来也对台里说,要是再碰到这样的采访工作,最好还是让我们去,免得让更多的人被感染。

  作为"面对面"的采访者,钟南山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的勇气。他有人格,敢说真话,也敢于逆流而上。这在平时也许不是什么突出的品质,但在事关治病救人时,却更显出他的人格魅力。

  采访护士长张积慧时,我流泪了

  4月16日,就在我们为采访钟南山的节目拍摄相关背景资料时,我接到了台里打来的电话,让我们再采访一线的医护人员。这时,对李立明的采访已经完成,为了让节目及时播出,编导杨建刚先期返回了北京,我和其他两人赶紧找来一堆报纸查阅,寻找人物线索。通过这些报纸,《护士长日记》的作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当天晚上,因为没带电脑,我到广州街头的一家网吧下载了日记内容。在全部读完后,我当时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并决定采访这位护士长。

  第二天,我和采访小组来到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院办公室安排,见到了张积慧--一位朴实而有礼貌的中年女性。尽管此前已经看过她的日记并为之感动,我还是想在采访前与她好好聊聊。这是我做节目主持人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目的是为了对她有个大概的了解,一方面听听她的声音怎么样,另一方面借聊天消除对方的心理紧张。

  一开始,张积慧确实有点紧张,担心自己讲不好,甚至会哭。我就坦诚地告诉她,我问的都是你经历过的,是你的工作,你一定能回答。另外,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我想亲眼看看她的日记原件。这也是我的一贯风格。由于张积慧的日记已经被单位作为资料保管,医院方面一开始觉得有点麻烦,说不必看了吧,但在我的坚持下,他们还是拿出了那些凌乱记在纸上的日记。我并不是怀疑日记的真实,但我做节目,最强调的是真实。无论面对的是什么人,重要的是我得先消除自己的疑虑,所以我首先要持这样一种态度:怎么才能相信你,你得给我充足的理由。

  张积慧告诉我,她平时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在护理"非典"病人期间,因为被自己和周围同事的故事所感动,因而把这段经历用废纸写了下来。这位护士长的话语中透满了真诚,当时就让我感动了。下午,正式采访开始前,张积慧说:"我等下哭了怎么办?"我有点惊讶,没想到她会有这样的疑问。然后,我就开始抛出了一连串的提问,虽然也像平时那样,但感觉自己的口气比往常的采访温和多了。

  感情丰富、又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张积慧道出了她的心里话。原来,2003年2月15日那天,她正在街上购物,电话中接到了要抽调她去临时病区看护"非典"病人的任务。作为广州市人民医院护士长,这位喜欢冒险的女性坦诚地告诉我说,她在接到任务时没有想到什么是害怕,惟一担心的却是自己不会用呼吸机。

  其实,任何一个医务人员都知道与"非典"病毒打交道的危险,这就像上战场,而敌人却根本看不见。张积慧的先生是一名医生,在妻子将去临时病区的前一天,他只说了一句话:"你要注意一点。"倒是他们的女儿冒出了一句:"妈妈,你不会没命吧?"全家人一下子陷入了沉默。一个星期后,张积慧终于抽出点时间跟先生和孩子见面。那天,他们约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餐厅。张积慧急速地跑去跟先生拥抱,可想到自己刚从病区出来,一下子就松开了。吃饭时,张积慧特意选了一张最大的桌子,又让先生和女儿坐在上风口。先生买了据说有预防作用的药,让她回去注射,还点了平时她最喜欢却不一定舍得吃的菜,可是,张积慧一点都吃不下--因为那时都还不知道这"非典"病毒是怎样传染的。

  张积慧也提到了她手下的那些小护士。其中有这么一位,为了不让母亲担心自己,就故意吵架把她气走了。后来,母亲终于得知女儿是在看护"非典"病人时,在打到医院的电话里哀求说:"我的女儿那么多天没有音讯,我就想听她的声音好不好?"

  3月中旬,临时病区安排一部分人休息,可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谁也不愿意离开。一个年轻护士在不得不离开时的情形让张积慧记忆犹新。她说:"她走的时候,背影显得既凄凉又可怜,可这又不是让她做什么为难的事情,而是让她远离危险啊!她对我说:护士长,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逃兵!"

  我听完,就问张积慧:"你们平时的关系也那么好吗?"谁知,张积慧告诉我说,这只是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再到亲如兄弟姐妹、大家紧密相连的临时集体! 一连串的故事由张积慧讲出来,这位因《护士长日记》记下一段感人经历的中年女性,几次拿起桌面上的餐巾纸擦拭因为激动、不能忘怀而涌出的泪水,我与她面对面地坐着,再也受不了了。我还记得去年的大连"五七"空难,我也到事故现场采访,当时面对那些从海上打捞起来的尸体,自己也没有想到过哭泣。而此刻,我无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也伸出手去拿起桌面上的纸巾擦拭情不自禁涌出的眼泪……

  我对那段采访经历永难忘记。应该说,采访张积慧,我最大的感受是记住了她的一句话,而且我同意她的说法,那就是:人和人之间需要更多的宽容。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同样宝贵的,都只有一次,所以我要对所有的人、包括我的家人说:多保重!

  现在,每次回想起"非典"期间的这些非同寻常的采访经历,我就益发地觉得作为一名记者,在紧要关头,在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惟一使命就是勇往直前奔赴现场。我是如此地喜欢现在这个职业,特别珍惜,这样的工作让我有一种很舒服,浑身通泰的感觉。我甚至觉得我的采访就像是在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地剥开,逐渐达到核心;洋葱还有一种品质,它是有味道的,对观众会产生刺激作用。在大学时代,我曾看过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的采访,那时我就想:原来采访可以是这样的。有人问我,质疑是你王志的风格,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的风格?对着采访对象咄咄追问时,你怕不怕嘉宾受不了?我的回答是,我这人不会那么容易受人蒙骗,我觉得质疑是到达真相的捷径,我不怕嘉宾受不了,我怕观众受不了。记得初到"东方之子"时,曾有人对我说,明天要上镜头了,你是不是要收拾一下自己?还有人说你应该去中戏(中央戏剧学院)学一下表演。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伪装自己。做新闻,我认为最大的境界就是不伪装,最大的毛病可能就是伪装了。做一个好的新闻记者,我想也包括克服这种表演的成分,还原真实,包括事实和自身的真实。采访即将伏法的贪官胡长清的那次,我就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是什么人,做什么节目,又问他你愿不愿意说,一点也没有想到要掩饰什么。当时,我给胡长清递了一杯水,再告诉他自己的意图后又对他说,退一万步讲,你还留下了你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胡长清是怎么样的,某些传闻并不像小报说的那样。结果,这个说服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采访却进行了三个小时。责任编辑:张 杰 口述/王 志 文/林 嘉


推荐】【 】【打印】【关闭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东方口语听说速成 2004考研名师授课 司法考试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彩屏手机 香水 笔记本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例:温存是夫妻生活这支美妙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
非常笑话
爸爸问儿子:如果我和你妈吵架了,你会站在哪一边…
图片
铃声
·[王力宏] 公转自转
·[容祖儿] 谁来爱我
·[古巨基] 好想好想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魅力男人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银色魅力香水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性感靓丽夏季服饰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