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人民谋福为党旗增辉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3日16:14 南方日报

  为人民谋福为党旗增辉

  ———全省10名“模范共产党员”先进事迹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

  新广东人精神的象征

  荣誉:5月29日,省委、省政府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召开全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钟南山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特等功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亲自为他颁奖。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1995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党员标兵”,2003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去年底以来,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从未遇过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全省医疗救治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广州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奋不顾身与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线,他的名字,他所代表的精神,已化为我们广东人时代精神的一个象征!

  春节期间,钟院士主动请缨,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

  钟院士不顾60多岁的年纪,哪里有需要,就奔向那里。由于过度劳累,他两次病倒。在对每个病人进行认真检查后,与调查组的专家一起将调查情况写成一份正式书面报告———《关于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调查报告》。钟院士协助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商讨对策,在认真分析、总结前期救治工作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该诊断标准成为治疗和预防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文件,由省卫生厅印发给各市和各医疗单位。

  可春节以来,钟院士一天也没休息过,连除夕和元宵节也坚守在治疗的一线。所里收治的每一个病人,他都一一查看,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一些危重病人的抢救,更是亲自参与。

  钟院士率领他的助手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来,这些方法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使用,为救治非典型肺炎的患者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钟院士实事求是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支持衣原体感染,认为还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

  目前,广州市科技局资助100万,由钟院士牵头,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防治中心、广州市卫生局正共同合作,开展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病原学检测及临床防治研究。这一研究现在进展非常顺利。

  近几年来,钟南山同志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30多篇,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他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深圳市东湖医院院长周伯平:

  冲在第一线的“指挥员”

  荣誉:周伯平是传染病学临床博士。1992年,周伯平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为东湖医院创建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并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996年9月,周伯平首次在国内报道分离出庚型肝炎病毒(HGV)基因,并成功进行分子克隆与测序。1998年,他成功地检测TTV基因诊断技术,为国内首次发现,因此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周伯平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是深圳市党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年科技带头人。

  事迹:作为深圳市惟一一家传染病医院,从第一例非典病人入院起,到集中收治全市所有的非典和疑似患者,东湖医院就成了深圳市抗非典“战斗”的主战场。作为东湖医院院长并兼任深圳市医疗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周伯平成了抗非典“战争”中的一线指挥员。

  2月9日,当市卫生局作出由东湖医院集中收治非典患者的决定后,一个由周伯平任组长的医院非典应急指挥中心随即成立,下设了临床救治、预防消杀、后勤保障等几个应急小组,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从2月9日开始,他下军令状,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必须服用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及时周密的部署,使全院500多名职工甚至家属无一人感染。

  2月9日上午,当第一名非典患者转到医院,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已出现呼吸衰竭,需要靠呼吸机的支持才能维持生命。周伯平召集医院专家组的成员紧急集合,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对病人实施24小时特护,并亲自冲到第一线参与到对这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在病人入院的前三天里,曾多次出现生命危机,周伯平也整整忙了三天三夜。过度的疲劳,周伯平几次病倒了,但他常常一边打着吊针,一边还坚持战斗。

  在周伯平的带领下,医院迅速成立了非典型肺炎病原科研攻关小组,完成了冠状病毒基因测序和实验报告,取得了我国除香港地区之外的领先科研成果。

  2月到5月的3个月间,周伯平从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有许多次周伯平到凌晨5时才回到家,躺下没几分钟,就被医院的电话叫醒,匆匆赶到医院上班。

  汕头航标处遮浪灯塔班班长苏贵聪:

  廿七载孤岛守明灯

  简介:27年来,汕头航标处汕尾航标站遮浪灯塔班班长、共产党员苏贵聪带着伙伴谢声松以执着的精神,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一日不离地守护着灯塔,保障着来往船只的安全。

  遮浪灯塔位于广东省碣石和红海湾之间,在香港和汕头海上航道的中点,是粤东沿海干线的重要航海标?尽?20多年来,苏贵聪和伙伴谢声松一起,做着细致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灯塔的发光率达到百分之百。

  事迹:“灯塔就是我的家,我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着它。”这是苏贵聪发出的肺腑之言。他共有8条抹布擦拭灯塔,有些是擦灯器的,有些是擦玻璃罩的,有些是擦透镜的,有些是擦楼梯的……都有严格的区分。

  苏贵聪的妻子陈少娟最为了解他的性情。她说,每天做完保养维护后,回家刚吃完饭,他总要说灯塔那边门未关紧,或还有其他工作没完成,又马上跑了回去。开始妻子还信以为真,后来一次这样,两次这样,妻子终于明白,他对灯塔、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使他总要回去看一看,即使是远远地望上一眼,他才能放下心来。

  灯塔每年一次的大保养(即对灯塔里里外外的翻新)对苏贵聪来说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在十多天的时间里,每天清晨五点多钟,天刚蒙蒙亮,他就来到灯塔,与前来协助的同事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往往是要一直干到下午2时多,才肯停下来吃饭。为了赶在下午三时多海上起风前把当天的活干完,在匆匆吃完饭后,他又接着干下去。为了工作,他已经连续20多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

  从灯守房到灯塔的一千多米的水路上,水流湍急,礁石多,十分的危险。

  一次刮台风,苏贵聪被困在岛上三天两夜。由于那时没有通讯工具,在“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苏贵聪只能蜷缩在灯塔下面不透风的小房子里,祈祷着天气快些好转。岛上啥都没有,饿了只能挖野菜充饥,渴了则喝泉水。终于等到风浪稍为减弱,虽然这时过海还有危险,然而,凭着求生的欲望,凭着“人定胜天”的信念,他驾着小船,勇敢地与风浪作搏击。这一次,他幸运地逃脱了死神的纠缠。

  湛江市公安局爱国派出所副指导员麦杰俊:

  他的深情为民所系

  荣誉:麦杰俊,湛江市公安局爱国派出所副指导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誉为“活字典、贴心人、保护神”。他说:“我生离不开辖区的群众,死也离不开这片土地。”是什么东西吸引住他呢?辖区的老百姓动情地说:“是他的情为民所系。”

  事迹:麦杰俊从小就崇拜马天民,并一直希望当一名“马天民式”的人民警察。1980年,他从学校老师岗位调到爱国派出所工作,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一名户籍民警。

  刚进辖区时,为接近群众,他暗下决心要从群众最需要帮忙的事做起。辖区群众见他天天都为大伙忙这忙那,又和蔼可亲,逐渐喜欢亲近他,妇孺童叟都亲切地称他“麦叔”。

  家住洪屋路的孤寡老人梁亚英,是五十年代的全国劳模。由于晚年体弱多病,又没有亲人照顾,生活十分困难。从1990年开始,麦叔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担子。他将省吃俭用的钱拿去帮亚英老人。家住湛江霞山区红新二横巷的莫阿婆在病重弥留之时,颤巍巍地对女儿说:“我要见麦叔。”91个春秋留给了阿婆无尽的酸甜苦辣,但她经常对人说,自己最难忘的是最后十年,在生活极艰难的日子里,是非亲非故的麦叔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梁亚英、莫阿婆等走后,麦叔又挑起了照顾辖区另一名80多岁的孤寡老人何秀娟的担子。

  二十多年来,麦叔照顾过十几位老人,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辖区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

  麦叔尽管每天都在辖区转,但惟恐听不齐群众的呼声,于是分别在辖区最显眼的位置挂了5个“麦叔信箱”,用于收集群众意见。2001年8月2日,“麦叔信箱”由5个扩至100个,挂在霞山大街小巷。几个鲜红的“办民事,解民忧”大字写在信箱正面,也写在老百姓心里。到2003年6月底止,“麦叔信箱”共收到30000多封群众来信,信中反映的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落实。

  二十多年来,麦叔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麦叔一辈子没想到要干多大的事,也没想过要出名,一年365天,只想到辖区那4221户、那12421口人。

  台山市乡邮员张金荣:

  贴心的绿衣使者

  荣誉:台山市赤溪镇邮政支局投递员张金荣从1985年进入赤溪支局,成为一名乡邮员以来,已在山区的邮路上走过了6500多个日夜,经他投送的各类报刊、邮件达100多万份,从没出过差错。他先后被评为省邮电管理局先进生产者、优秀乡邮员,全国“百优”乡邮员,“全国邮电劳动模范”,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被江门市人民政府授予“先进生产者”称号。2000年和2001年,他两次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5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事迹:在群众的眼里,张金荣就是他们贴心的“绿衣使者”。

  他对一些地址、人名不详,本来可以批退的邮件,从不轻易批退,而是想方设法找到收信人,把“死信”变成“活信”。他被同事们笑称为“消灭死信大王”。对电报、特快专递等时间要求高的业务,张金荣总是坚持随到随送,从不耽误。

  赤溪镇地域广阔,山路崎岖,有的边远山村由于距圩镇较远,人口不多,业务量少,30多年来一直不通邮。在他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村村通邮,保证邮件到户率达到100%。

  近年来,为了让邮路上更多的群众能及时看到当天的报纸,张金荣主动增加工作班次,把每天的投递班次由一次改为两次,张金荣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一倍。

  在赤溪父老乡亲的心目中,张金荣还是一个地道的“活雷锋”。1994年8月的一天,元山村一户村民的家里失火,张金荣刚好送邮件到该村。他放好自行车,奋不顾身参与救火,到半夜才把火扑灭。在投递途中,张金荣还多次拾到手表、钱币等物,他全都物归原主。有的山村远离圩镇,村民出入购买东西不便,张金荣就利用每天往返邮路之便,主动帮他们代买一些日常用品、生产工具,以及办理一些邮政业务等。

  2001年下半年开始,市邮政局开发了物流配送服务,利用投递路线为群众配送粮油、牛奶。局领导在考虑物流配送试点开发人选时首先想到了张金荣。两年来,他月均派送收入达到了5000多元,为全局的物流配送业务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张金荣曾说过,当邮递员很辛苦,当乡邮员更辛苦,但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再苦再累也值得!

  广铁集团客运公司列车员张志全:

  大伙平时都称他“党员”

  荣誉:张志全,广州花都区人,退伍后进入广州客运事业部,先后从事过列车员、茶水员、车班党支部书记。“他是我们组的一面旗帜,一面火红的旗帜,大伙平时都称呼他‘党员’”,这是客运事业部T29/30次列车京穗三组列车班组员工们对他的普遍评价。张志全先后被评为广铁集团路风建设“先进标兵”,广铁集团客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收到各地旅客的表扬信、表扬意见、锦旗上千次。

  事迹:T29/30次列车运行期间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旅程。从1993年开始,张志全总结出一套“零距离服务法”(指在情感上尽量拉近服务对象与服务者主体之间的距离),深受旅客们的欢迎。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他没有放弃“零距离服务法”,积极响应公司“抗击非典,深化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活动”的号召,带头落实抗击非典的措施。虽然车厢里的旅客较少,但他清扫卫生的次数多了。每一个旅客如厕后他就马上去清洗厕所。

  为了旅客的方便,他身边还有一个自费配置的“百宝箱”,里面装着驱风油、感冒发烧药品等。这小小“百宝箱”还真能发挥大作用。

  张志全脑海里有一张“工作服务图”,什么区段需要什么服务,什么时间为什么旅客服务等他都了然于心。

  他总是急人所难,解人所难,把帮助别人当作最大的欢乐。旅客不满意的时候,张志全有他的办法:不和旅客发生争吵,以“礼”待人,得“理”让人,从而化解矛盾。

  他的家离花都有10多公里,骑车要一个多钟头。十多年来,他奔波在花都—广州之间,没有缺过一次班,没有一次开会学习迟到。

  他经常想着怎样去提高服务质量,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一本《服务的魅力》被他细细看了四五遍,心得笔记做了一大本,书里的话和经验,熟得几乎可以背下来。

  他经常帮助车班的青年员工,带领他们共同进步。与他长期打伙计的小伙子曾朝阳深有感触地说:“跟他打伙计有一种压力。每次接他的班,车厢内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重点旅客要如何照顾,哪个房间旅客爱喝酒等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广东联发毛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余玉清:

  在非公企业大有作为

  简介:广东联发毛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自1984年成立以来,从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型企业逐步扩展为现有600多人的大型企业。年出口毛纱线3000吨、针织毛衣104万件,跳跃式发展成为国家AA型企业,是全省的创汇大户。该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创业过程中,凝聚了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余玉清的辛勤汗水。

  事迹:公司刚成立时仅有8名党员。余玉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一是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有关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二是明确了党组织必须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余玉清要求党员带头完成本岗位的生产经营任务,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针对本地党员和香港员工各自的优势,余玉清要求党员主动与香港驻厂员工搞好合作和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努力做好工作。本地党员为人朴实、厚道,又兼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香港员工人数较少,但有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拼搏精神的优势。近20年来由于这两股“优势”力量很好的互相融合,企业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在余玉清的带动下,公司党支部关心青年员工的成长,对青年员工进行党的宗旨性质和作用的教育。该公司支部现有党员18名,其中5名是经余玉清培养、介绍入党的。

  公司员工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给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余玉清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开展岗位技术培训,邀请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师傅,在公司内办培训班和现场指导。

  余玉清通过公司工会维系员工的稳定和团结,促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公司工会每年拨出10万至20万元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为阅览室增添新图书(藏书5000多册),先后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电视房、舞厅等活?∷诮粽诺墓ぷ髦啵惫ぬ峁┝艘桓隽己玫难盎肪澈颓崴傻慕∩沓∷C磕昊棺橹淮紊际豕歉赏獬霾喂垩埃龀ぜ丁?

  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就业科科员冯华强:

  于细微处见精神

  简介:在珠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20多年的冯华强,虽然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无数的点滴小事积攒起来,人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

  事迹:冯华强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从最基层的镇级劳动站到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再到劳动社保局培训就业科,他在就业服务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冯华强只是个高中毕业生。在基层劳动站工作了一两年,他利用业余时间补习。1987年,在市劳动服务中心工作的他主动报考了广播电视大学,学的就是劳动经济专业,并最终取得了大专文凭。再后来,他经过努力考取了劳动经济师的职称。

  20多年来,冯华强一直只是普通工作人员,可他却经常根据实践经验,向单位领导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在市劳动服务中心工作时,他发现办理合同制工人和失业职工登记的程序既麻烦又容易出错,便提议通过计算机对全市的合同制工人和失业职工登记进行管理。最终,冯华强的建议得到采纳,电脑管理既简化办事程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中心上下的一致好评,珠海也因此成为全省几个最早对失业职工登记实行电脑管理的城市之一。

  2002年3月1日,冯华强调到市局培训就业科工作。他在工作中发现珠海部分职业介绍机构为牟取私利不择手段,欺骗、坑害求职者,严重损害了用工单位和求职者的合法权益。4月,他着手起草了《关于加强职业介绍机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出台后,受到了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的广泛好评。

  每年春节前后,劳动保障部门都要按惯例慰问下岗失业人员。今年春节前,冯华强却和其他同志一起向领导建议,要把多年不变的慰问方式变一变,“送米送油不如送个岗位”。于是,由市劳动保障局倡议发起,珠海18个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协会和城区10个街道(镇)联合参与的珠海市“送岗位、献爱心”推荐安置会在年前热热闹闹地举行,数百名下岗失业人员在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过了一个舒心年。

  兴宁市殡葬管理所所长王伟元:

  一心扑在特殊职业上

  荣誉:1997年,被兴宁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先后当上了兴宁市九届和十届政协委员,2001年被评为“全国殡葬环保先进个人”,2002年被授予“梅州市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1974年12月,25岁的王伟元上山下乡后返城服从分配,来到刚建成的火葬场里当上了司炉工。家人、朋友对此都不理解,但他耐心地说服了家人,勇敢地接受了这份平凡而特殊的职业。

  由于当时工作人员不足,他经常一个人当班。除了司炉,王伟元还认真学习美容、冰冻防腐等技术,哪个岗位缺人,他就主动顶上去。虽然火葬场离家里才2公里的路程,但他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逢年过节都要坚守岗位,甚至连母亲生病、妻子生孩子,他都没时间照顾。

  王伟元在司炉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1990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折服了火葬场的全体干部职工。1995年,王伟元被任命为兴宁市殡葬管理所所长兼任殡仪馆馆长,2000年,他又当上了殡改监察队队长。

  在领导岗位上,王伟元身体力行,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司炉,还是化妆等,哪个岗位人手不够,他就亲自顶班,从不叫苦叫累。殡葬改革被称为“天下第二难”的工作。每次对违法土葬行为进行强行起棺的执法行动,王伟元都带着殡改监察队员走在最前面。从2000年到2001年,兴宁市殡改监察队执行强制起棺的就有57起。通过这些强硬的执法行动,有效地扭转了该市殡葬改革的被动局面。2001年以来,该市的殡葬火化率达到了100%。

  移风易俗、改革殡葬、丧家至上、文明服务是殡葬工作岗位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王伟元始终把为丧家提供文明优质服务作为在全社会树立殡葬新风的重要工作来抓。他经常在职工大会上要求大家,要做到急丧主之所急,想丧主之所想,体谅丧主的悲痛心情,尽量满足丧主的合理要求;工作态度和蔼诚恳,服务周到热情,语言文明规范。绝不许因向丧家提供了殡葬服务而搞不正之风,损害和败坏殡葬事业的声誉,影响殡葬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该所全体干部职工共拒收红包13000多人次。

  普宁市农科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吴卓生:

  默默甘与番薯作伴

  荣誉:1993年被评为普宁市优秀科技人员;1997年被授予全省“山区建设优秀人才”称号;1998年、2001年先后被中共普宁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被揭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揭阳市优秀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4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事迹:1981年7月,吴卓生从佛山兽专毕业后,来到普宁农科所工作,被安排到育薯组。当时的普宁是番薯大县,普宁农科所选择了番薯品种的改良作为研究对象。

  一个番薯良种的育成,至少要用3年时间,经过?芍帧⒃咏缓脱∮绕咴焓匝椤C刻欤庾可匦肭宄肯绿铮显诜涞础吧习唷鼻岸?5000多朵杂薯花分别传粉,组成100多个杂交组合;然后再进行五造的试验和选育。为此,他至少得插上600多枚写明番薯品种的标签,套上5000多个标明父本母本的传粉袋,并随时逐一登记。20多年来,吴卓生日复一日从事着这一工作。

  1997年,吴卓生提任普宁市农科所副所长。当“官”之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他常说:“作为副所长,只有勤政廉政,克己奉公,做好表率,多出成果,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农科所没有公务用车,吴卓生不舍得花钱买摩托,仍是骑单车。所里的农科人员也都如此,集体出门开展农科宣传时便是一支自行车队。

  吴卓生对自己从来都是吝啬的,然而,对老百姓他却总是热情大方。每一个新的研究成果出来后,四乡八里的农民都会找上门来,向老吴要薯苗或育种的薯条,老吴总是热忱接待,免费赠送。

  20多年来,吴卓生共选育成功9个优质丰产的“普薯”系列品种,影响力已辐射到省内外,在省内和周边省份推广种植面积累计已达8000多万亩,创产值160亿元以上。其中的“普薯23号”亩产8000多斤,参加全省优质甘薯品种区试连续两年获鲜干薯产量第一名,并创造了大田种植单株33斤的惊人纪录,2002年4月通过全国品种审定推广。“普薯24号”1999年至2000年连续两年参加省优质甘薯品种区试均获全省品质第一位,产量第二位,并于2001年通过省审定推广。在今年3月27日重庆召开的全国甘薯良种区试鉴定会上,被列入国家品种试验项目。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东方口语听说速成 2004考研名师授课 司法考试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彩屏手机 香水 笔记本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例:温存是夫妻生活这支美妙乐曲的最后一个乐章……
非常笑话
爸爸问儿子:如果我和你妈吵架了,你会站在哪一边…
图片
铃声
·[许美静] 铁窗
·[ F4 ] 要定你
·[梁咏琪] 中意他
铃声搜索


专 题 活 动


企业服务
中医治愈甲亢疾病
关爱痛风病患者
专治强直性脊柱炎
关注糖尿病保健康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春季旅游江苏行
华美启动"彩光"嫩肤
:全国特价酒店预订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