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继续“整容” 将根据历史恢复原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5日07:39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苏敏 提及十三陵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聂友益说:“这标志着又一扇展示中国深厚文化内涵的窗口向全世界打开,是提高我国文物保护水准的新契机。” 目前,十三陵尚需继续“整容”。“我们将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历史真实性和完整性’要求,坚决恢复明十三陵原貌。”聂主任说,“比如在德陵陵区里,为了美观而建造的花池,违反原貌,必须拆除。像这样的花池,共拆除了16个。还有树的问题,后来栽种的海棠树、柿子树都得移栽。在空旷处我们要补栽柏树。明朝皇陵是‘金砖铺地’,我们也必须换砖。” 为加强保护管理,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于2002年9月1日开始施行。 办事处的同志回顾说:2002年8月29日和30日,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官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李相海先生,对明十三陵是否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考察评估。 李相海先生认为:中国明十三陵是中国皇家陵寝的典范。它自然环境幽雅,陵寝建筑规模庞大体系完备,整体性建筑突出,陵寝制度独具风格,各陵尊卑有序的布局方式,使陵区建筑紧密相连,各陵总体上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突破了唐、宋时期陵寝建筑彼此不讲究统属和整体的格局,发展为一个崭新的陵寝建筑形制。它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是陵寝规划和建造的最高代表,其建筑风格和形制影响了以后几百年,并对后来的清帝陵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实地考察,他认为明十三陵在保护古迹遗址的要求下,并按规定的评定标准做了大量的整治拆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十三陵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世界某一文化领域内对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并能为一种现存的或惟一已消逝的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作为一种类型的建筑群,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中国明十三陵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评定诸项标准。 据介绍,昭陵、神路、献陵、思陵、德陵、康陵、定陵地下宫殿出入口均实施了改造。继2002年抢修德陵、2003年抢修康陵和庆陵以后,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前,十三陵特区计划用7年的时间,对尚未修缮的残破陵寝进行抢修。
笑翻天:难以抵挡的开心风暴 享受酷翻天开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