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经疯狂排华 二战后华人在美最受歧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10:18 千龙新闻网 | ||
【香港《亚洲周刊》6月22日一期文章】题:美国排华法案六十周年反思 (作者 林博文) 不久前,美国国家档案馆选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百件文献,其中包括世人所熟悉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人权法案、华盛顿第一次就职演说、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小罗斯福对日宣战等划时代文献。 不过,入选的文献,并非都是正面的,对历史具负面影响的一些文件亦告上榜,其中包括集种族歧视之大成的《1882年排华法案》(ChineseExclusionActof1882)。 华人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于1942年立法强制集中管理日裔美国人,此项法案亦被列入历史文献一百强。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皆为二战轴心国,但美国并未立法严禁这3个国家的人民移民美国,唯独华人最受歧视。 华工血泪浸透移民史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华人移民开始大批到美国西部淘金,然后是协助兴建铁路。华工一多,白人矿工和路工就不高兴,原因在于:这批以爱尔兰裔为主的白种工人,从未见过留有辫子、头戴瓜皮帽的东方黄种人;而这批黄种人,个子虽小,却很能干活,颇获老板欣赏,老板希望多雇华工,白工十分不满。华工的饮食习惯与自工不同,白工厌恶中国食物的味道,也讨厌华工的语言(粤语)和生活习惯,在嫉妒与敌视交织的种族蛮力下,美国西部一带频传白工集体凌辱、打劫和屠戮华工的血腥事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1871年10月24日,洛杉矶数百名白人暴民在洛城尼格罗巷—带杀死19名华人,6年后,同一地区的华人住宅全被纵火烧毁;1880年10月13日,三千多白人暴民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闹区包围华人住宅区(约有4D0名华人),一名华人被杀,受伤者无数,房舍财产损失超过5万美元,清廷驻美公使陈兰彬向美交涉赔偿,白宫和国务院理都不理。弱国无外交,以此为甚。 在反华情绪持续高涨之际,1882年,加州共和党参议员米勒向参议院提议中止华工赴美。这项提案在参院辩论8天,美国西部一带的两党参议员和南方的民主党参议员都支持他,只有东北部的两党参议员反对。参院以29对15票决通过排华法案;众院再以167票对66票(55票弃权)通过。1882年5月6日,切斯特·阿瑟总统签署了这项玷辱美国历史的法案。 这项法案的内容主要有十点,最重要的即是华工十年内不准赴美,中国人变成美国白人排斥外人的唯一对象。到了1892年,排华法案再延十年;及至1904年变成无限期。1882年,只有3.95万华人赴美,而移民英国的有10.29万人,移民德国的有25万多人。 加州州长麦道格曾于1852年称赞华人是加州新近接受的“最有价值的移民”;30年后,“最有价值的移民”却变成“最没有价值的移民”,并禁止赴美。 19世纪中叶美国排华和反华的动机,可说是基于种族、文化和经济三种因素,华工文化水平低,生活习惯欠佳,好赌,不讲究卫生。反过来说,以爱尔兰裔为主的白人劳工移民,文化水平亦低,卫生习惯比华工好不了多少,他们欺负华工的唯一理由是白皮肤。当美国朝野在19世纪80年代酝酿制定排华法案时,清朝光绪政府正值内忧外患,伊犁事变、安南事变、日本吞并琉球,自顾不暇,根本无力保护旅美华工。 二战盟友废除排华法案
排华法案通过后,美国白种工人的反华气势,不减反增。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白人矿工经常罢工,公司增雇了大批华工到怀俄明州石泉矿场,至1885年这个大矿场有331名华工、150名白工。9月2日,150名白工竟然携带武器攻击华工,28名华工被杀、15名受伤,其他华工皆被赶走,华工财产损失近15万美元。清廷驻美公使郑藻如在公使馆法律顾问福斯特的协助下,向国务卿贝雅德发出辞意并茂的示偿信,贝雅德阅后颇为动容,即建议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赔偿华工。1886年3月2日,克利夫兰函请国会通过赔偿华工15万美元案,国会于一年后始通过。 福斯特不久出任本杰明·哈里森总统的国务卿,退出政坛后,应满清政府之聘,担任李鸿章的顾问。1907年,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他的16岁外孙陪他出席,协助译述法文资料,算是中国代表团的小秘书。这个小秘书就是冷战时期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务卿杜勒斯,杜勒斯的前两个名字“约翰·福斯特”,即为纪念其外祖父。 排华法案直至二战期间始被国会废除。日本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同仇敌忾,转而开始同情中国。当时大部分美国人分不清中国人和日本人,在国会山庄跑新闻的华文记者,都在胸前挂一张“我是中国人”的识别证。销路广大的《生活》杂志,特别刊出中国经济学家翁文灏和日本军阀东条英机的照片,告诉读者如何区分中国人和日本人。 美国媒体对中国抗战和唐人街的正面报道, 以及蒋夫人宋美龄于1943年访美所受到的盛大欢迎,带动了一批亲华众议员在国会倡议废除排华法案的热潮。会说中国话、曾在中国传教行医的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周以德,奔走最力。 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在国会发表历史性的演说后,众院移民委员会立即进行废止排华法案听证会,小罗斯福表示支持。众院和参院相继通过废除排华法案,小罗斯福于1943年12月17日签署生效。历时61年、臭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正式走入历史。 种族歧视阴魂未散
今年适逢排华法案废除60周年纪念,当年的中国政府和宋美龄,究竟对美国废除排华法案有没有尽过力或发挥过影响力,60年来一直是个争议不休的历史课题。在历史家当中也演变成意识形态之争,亲蒋史家认为蒋介石政府和访美的宋美龄,对美国国会及小罗斯福决定废止排华法案,发挥了重大影响力,反蒋史家则持否定态度。 就史料和当时的环境作一平心静气的考察之后,笔者认为,蒋介石政府和宋美龄对排华法案的废除,如果真有所谓“其微”,则微不足道。理由是:一,排华法案虽涉及美中关系问题,毋需外国政府干涉,而胆小的中国政府(满清、民国)亦从来不敢干涉。二,蒋介石政府从未要求美国废除排华法案;三,宋美龄在美活动中,从未公开呼吁美国废除排华法案,有些资料显示,她也许曾在私下呼吁美国国会议员废除法案。但宋美龄批评黑人的谈话,经美国媒体披露后,亦有人认为她也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宋美龄关心的是美国援助蒋介石政府,她不太可能关心美国华人社会;四,蒋介石政府仅在美国国会讨论废除法案时,透过重庆电台发表英语广播称:“中国政府非常欢迎罗斯福总统所提议的废除排华法案,我政府并认为此一行动将进一步加强美中两国传统友谊。”这是典型的“官样文章”。 客观言之,在中美合作共同对付日本的大气候下,排华法案的废除乃是必然的事。美国政府和国会在1943年宋美龄访美期间,顺时应势,送给了华人一个大礼物。 在排华法案废除一甲子之际,碰到了非典型肺炎疫情蔓延至美加,有人故意带着种族主义的心态,称之为“中国肺炎”。伯克利加州大学曾经宣布禁止两岸三地和新加坡学生就读暑期班,引起该校教授王灵智等人的抗议,伯克利后来废止此一限制措施。 曾经撰写英文《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而在美国文坛有点名气的华裔通俗历史作家张纯如,最近出版了一本英文华人旅美史,她在5月21日的《纽约时报》发表长文历述19世纪美国常以各种流行疾疫为由,进行反华排华行动。她并指责伯克利限制两岸三地和新加坡学生入学,乃是以保护校园为名的一种歧视行径。不过,有不少读者投书时报,不赞成张纯如将伯克利的措施与种族歧视等量齐观。 种族歧视不可能在美国社会中消失。耶鲁大学毕业的华裔雕刻家林璎,80年代初参加设计越战纪念碑蒙获首奖时,许多白人打电话、写信骂她,这批人几乎都用种族歧视字眼(如“gook”,对东方人带有贬意的称谓,有“北越士兵”、“越共游击队员”之意)乱骂一通。甚至连《华盛顿邮报》也在标题上说:“亚洲人为亚洲战争设计纪念碑。” 林璎说,她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设计纪念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华裔,也完全没有把所谓种族和亚洲人的观念放在设计思考里面,甚至连越南、越战亦未摆进去而是以战争作全方位思维,闭关四个多月,从古代战争纪念碑研究到现代战争纪念碑。 林缨说,她是以艺术家的身份设计纪念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华裔,也完全没有把所谓种族和亚洲人的观念放在设计思考里面,甚至连越南、越战亦未摆进去,而是以战争作全方位思维,闭关四个多月,从古代战争纪念碑研究到现代战争纪念碑。 姚明加入美国职业篮球队,虽大受欢迎,但种族歧视字眼仍会冒出来。而有关种族暴力事件,华人被白人、黑人和拉丁裔殴打情事,更是多发,连种族意识比较进步开放的纽约,亦不例外。(参考消息)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