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尖浪里见真情 记安徽滁河抗灾中的一名普通党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09日22:15 新华网 | ||
新华网合肥7月9日电(许志天 贺珏 韩姝彦)6日下午1时40分,滁河五孔桥告急! 5日开始的强降雨,使安徽滁州市36小时内降雨量超过600毫米。洪水来势汹涌地漫过五孔桥,已经超过警戒线2.4米。大桥一旦塌陷,滁河五孔桥段的大堤随时有崩溃的危险。 奉命紧急担负大桥段泄洪任务的武警安徽总队滁州市直属中队,迅速派出了由排长袁 为尽快挖开泄洪口,袁友华冒着大桥随时都可能崩溃的危险,在洪水中和战友们奋战了6个多小时,终于在大桥南端掘开一条40多米长的排洪道。 随即,又一个艰巨任务落到中队肩上:位于滁河北岸的一个村庄,因为地势低洼,全村253户居民有一半以上的房屋倒塌,整个村庄已被洪水浸泡了40多个小时,为防止夜间房屋倒塌砸死砸伤群众,急需疏散群众。 天色渐晚。滁州南谯区防汛指挥部在没有机动船只,借助木筏、救生圈又无法渡河的情况下,决定由中队挑选几名水性好、作风硬的党员与大王乡的4名干部一起组成突击队、泅渡滁河,到对面的村庄营救群众,并运送一批照明器材。 已劳累了几天几夜的袁友华一听完情况,立刻就请求参加突击队。战友们看着袁友华疲惫的面容,纷纷挽留。袁友华坚定地说:“我水性好,我是党员,当然要去!”执着的坚持打动了大家,30分钟后,袁友华、聂大聪等一行5人,赶到了渡河地点。 宽达200米的河面,洪涛翻滚、令人畏惧。袁友华将一支支电筒挎在肩上,将一包包蜡烛捆在腰间,率先过河。 50米、100米,游过河中心后,连日的劳累和随身携带的重物,使袁友华体力急剧下降、筋疲力尽,渐渐落到了后边。靠近他的队长见状大声呼喊:“袁友华……快把东西扔掉!” 但袁友华一声不吭,仍拼命地向前游去。还有40米、30米……袁友华离安全地带越来越近,速度也因巨大的体能消耗越来越慢。忽然,一个巨浪卷来,瞬间吞没了他的身影。 “排长……”战友们焦急地呼喊,四下寻觅,也看不见袁友华的身影。20分钟过后,战士们在一急流的木筏上找到了他。等大家急忙把他救上了岸,他已奄奄一息、昏厥过去。 经过一名战士10分钟的人工呼吸,袁友华幸免于难。他恢复了神智,缓缓地睁开眼睛,低头看看身上还紧紧捆着的10包蜡烛和手电筒,冲大家微笑了一下。这时,战友们再也忍不住,无不泪流满面……(完)(来源:新华网)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