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听证会激辩“不吃野生动物”(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0日13:27 北京日报 | ||||||
出人意料的是,在听证会上,完全赞同“不吃野生动物”规定的人士并不多,大多数听证发言者对这项规定提出了不同意见和修改建议。 关注度最高的一次听证 《广东省爱国卫生条例(草案)》共计32条,规定涉及卫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到应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规定,小到对公共场所吸烟的处罚。其实,该条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起草了,但由于其准备出台的时间恰逢发生非典疫情之后,所以猛然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6月23日,广东省人大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7月8日举行听证会,就条例草案涉及的公民和个人参加爱国卫生活动义务、公民不吃野生动物、公共场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单位和个人应当开展防止病媒生物的活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五个方面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预告发布后,短短一周时间里,共有1000多人报名申请参加听证。 7月8日下午3时开始的听证会上,22名听证发言人来自不同方面,其中有专家、律师、官员、农民、下岗职工和环保人士。包括外国驻穗领事馆官员在内的近200人参加了旁听。听证会前半小时,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就到场准备现场直播;南方新闻网派出了8人网上直播采编组,为网民提供全程网上直播;加上大批广东本地其它媒体记者甚至境外媒体记者,使得记者总数几乎与听证会发言者和旁听者一样多。 广东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李焕新说,这是广东省人大历史上关注度最高、参与人数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立法听证会。 虽然听证会要听取的意见涉及五大方面,但由于此次非典致因可能与野生动物有关,而吃野生动物是广东人的饮食传统,特别是广东省拥有我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额达190万元,经营的野生禽畜超过100种,野生禽畜养殖基地遍布全省各地,因此在五个方面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就是有关公民不吃野生动物的规定。 不吃野生动物的规定位于条例草案第7条,具体表述为:“公民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野生动物,切断由动物引起的病媒传播疾病的途径。” 事实证明,这条规定是当天听证会上最大热点,22名听证发言人中,有13人重点就此阐述观点。 出人意料的是,对于“公民不吃野生动物”的规定,听证发言人的看法并不一致。13名发言人中,仅有两位表示完全赞同,有10位认为该条款“太笼统”,应予修改,还有一位建议删去这一内容。 围绕这一规定,发言人各抒己见,你来我往,气氛热烈,高潮迭起。由于代表发言时间经常超出听证会所规定的8分钟,主持人不得不数次提醒发言人不要超时。 听证发言人的主要观点 基本赞同的—— 有家养动物可吃,应放过野生动物 郑玲(深圳市统计信息局房地产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广东省每年吃掉大量的野生动物,宰杀之残忍、数量之多,可谓触目惊心。且不说吃野生动物是不是引起非典的原因,单就人类经过多年的演化,已经有了大量的家养动物可以吃,而且从野生动物寄生动物比较多,随意吃可能导致病从口入的现实出发,我就强烈支持立法不吃野生动物。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吃野味 洪霞(中国农业银行淘金支行退休干部,现“自然之友”环保组织广东小组成员):广东要成为绿色环保大省,就要保护生物的多样化,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吃野生动物,是保护全社会健康的需要,要严查重处,要开展全民宣传教育。 不但不吃,还要不捕杀、不出售 杨青燕(广东道威律师事务所律师):条例草案第7条“不吃野生动物”的规定,很好地体现了广东的地方特色。建议进一步列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渔业法中的保护动物,以此提高市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另外,也可以从不吃扩大到不捕杀、不出售等范围。 建议修改的—— 可以有限制地吃 高宏的(广东省政协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对禁止经营野生动物是否该一刀切,以及吃野生动物是否是广东人的陋习等问题,不能绝对化地来看待。野生动物是可以吃的,但要有条件地吃,有限制地吃。条例制定的本意是吃野生动物会导致疫病的传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首先,不能将疫病在物种间的传染简单归咎于野生动物,家养动物携带的病害远远超过野生动物。此外,对于野生动物的界定也不是件容易事,野生动物的概念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今天的野生动物,明天经过驯化和饲养,可能就成了家养动物。建议将条例第7条“不吃野生动物”修改成“禁止吃来自野外的属于国家法律规定的保护动物”。 开发野生动物资源符合群众利益 黎之卡(广东英吉利实业有限公司经理):人畜患病更多是发生在传统的家禽家畜中,不吃野生动物就可以切断动物传播疾病的途径,这样的提法不科学。建议将第7条中“切断由动物引起的病媒传播疾病的途径”修改为“公民应该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有效切断动物传播疾病”。要让公民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关键在卫生检疫。依法开发野生动物资源也是符合群众利益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也规定可以允许饲养野生动物,主要是药用和食用。 法规禁止食用的不应吃 张永慧(广东省卫生监督所所长):法律规定应该提倡人民有卫生的饮食习惯,但现在条例主要是限定在“不吃野生动物,切断野生动物引起的疾病传播”就片面了。这个条款把野生动物范围限定得太死,建议修改。可修改为“公民应当养成文明、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法律法规禁止吃的野生动物。” 野生和驯养的动物不能一概而论 徐镜钦(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富粮村委会主任):目前各级政府对野生、驯养的动物大有“一刀切”的倾向。我认为这一做法对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好处。目前应该做的是修改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把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详细列出名录,对这些动物加大保护就可以了。而驯养野生动物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要养殖户严格执行农业部规定的绿色养殖方向,按法律法规程序进行,就不应该随意取消其办场资格。 反对或建议删除的—— 希望以实事求是态度论证 刘永明(揭西县六明鹧鸪养殖场主):我是养殖致富的,我养了19年美国鹧鸪,没有发生大的疫病,我和家人也没有得病。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立法不吃野生动物,我们一家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鹧鸪也是野生鹧鸪经过近百代的繁殖驯化后,作为经济禽类引进的。目前,全省已有几千户的农户及下岗工人成为美国鹧鸪的养殖户,生产鹧鸪50万只左右,他们在此次非典的冲击下,过得非常艰难,希望这次听证会能以实事求是态度论证。 不能只关注吃 李挚萍(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我是赞成不吃野生动物的,但是否应该在法律中作出不吃野生动物的规定,是需要进行大量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而这不是这个条例所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建议删除该条并另立一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各种可能由动物引起的病媒传播”,这是因为草案第7条只说“不吃野生动物”,但吃并不是传播疾病的唯一途径。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吃,而是对所有传播的途径都要关注到。同时建议把“不吃或禁吃野生动物”放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进行具体的规定和规范。 立法部门表示将尊重呼声 广东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李焕新表示,这次听证会陈述人唇枪舌剑,观点也可谓针锋相对,但并不等于条例的一些条款就没有立法空间了,比如“不吃野生动物”这一条,论战双方只不过是对野生动物的范畴界定存在不同看法,双方在“不吃野生动物”上还是有共识的。 在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旭东总结表示,对于该次听证会,能采纳的意见省人大将尽量采纳,暂不能采纳的也将在今后的立法中注意借鉴。 这次立法听证会后,广东省人大法制委在对该条例进行二次审议时会进一步着重考虑有关听证人的意见,对一些呼声较高且理由较充分的意见采纳的可能性较大,有些规定则有可能作出修改。 综合整理/范涛 图/周涛 颜小明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