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队启程专题 > 正文

中国科考队今赴北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5日11:13 北京日报
范涛
  今天,一支由我国气候、环境、海洋、大气物理等方面科学家组成的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大连出发远赴北极,进行为期70多天的北极之旅。

  这是自1999年首次北极科考后,我国政府组织的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了解北极变化对中国气候环境的影响,并为我国日后将在北极建立的首个国家级科学考察站做准备。

  围北极冰盖“绕”一圈

  此次北极科考是一次国家科学考察,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海洋局具体负责组织和实施,它是《我国“十五”极地考察能力建设总体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财政为此专门拨了资金。

  今天出发的北极科考队,共有100多人,包括中科院、国家气象局等单位的40多位科学家,以及海员、飞行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另外,在科考行程中,还会有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十几位学者加入。不过,他们不属于中国科考队,而是与本次中国科考合作的外国科学家。这也反映了极地考察所一贯带有的广泛国际合作的特点。

  负责此次运送科考队的是我国极地科考船中的“名将”、全球吨位最大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雪龙”号是一艘破冰船,曾多次担负南极、北极等科考任务。此次,它将载着科考队从大连出发,经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再回到楚科奇海、白令海和日本海,这个路线基本上是围绕着北极冰盖的外缘转了一圈。

  据悉,本次考察航程14000多海里,预计为期74天,科考队将于今年9月下旬回到终点站上海。

  二次科考要做些什么?

  本次北极科考活动将采用高科技观测手段,借助科考船、浮冰站和直升机、小艇等工具,初步建立我国在北极海区持续的海洋和大气观测、采样体系,获取海洋、大气、生物、化学、地质等现场调查数据,补充我国极地数据库的数据源。中国科学家将北极地区分为7个工作区域,分别位于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和加拿大海盆。在这7个工作区域中,共设有101个考察站位和34个应对北冰洋冰情临时变化的备选站位。

  由于4年前的首次科考“趟”过路,因此本次北极科考所设的考察研究项目更有针对性,其科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二是了解北极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全球增暖在北极地区引起了大气、海洋的巨大变化。北冰洋冰盖范围和厚度明显减小和变薄,相邻大洋入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显著增强。中国科学家将在本次科考中,研究北极海冰变化过程及其对海气交换的影响,了解海冰变化和表层环流引起的淡水输出对冰量的反馈。

  1989年以来,科学界发现,北极的极涡地区臭氧明显耗损,臭氧的总量下降。北极地区出现了大气酸化,臭氧层变薄,紫外线辐射增强。对北极地区大气臭氧变化规律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也是此次科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北极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我国气候,此次科考还要研究北极地区气候变异规律,北极下垫面热量和水汽变异与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路径及变化规律,北极海洋、海冰对东亚季风和我国气候灾害影响的物理机制。

  科考还将研究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其成熟度和摄食率、产卵量和产卵率,加深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深入了解高纬海域生物学特性、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机制,为认识和评估海洋生物资源和资源潜力、生态系统过程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和影响作用服务。

  北极对中国影响巨大

  1984年以来,我国对南极进行了多达19次的科学考察,使得人们对南极的了解远超过北极。但从我国的地理位置上分析,北极对我国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则要大于南极。毕竟,中国是一个北半球国家。

  北极区域是我国冷空气的主要源地,北极气候系统的变化对我国冬季风系统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产生的影响非常严重。我国冬季的雪灾和冷害都源自极地冷空气,来自北极的寒流常常经过我国西北部、北部和东部三条路径,进入我国境内,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工程建设带来重大危害。极地冷空气与热带热空气的交流,还是我国春季发生沙尘暴、夏季发生旱涝等气候灾害的直接原因。

  在北极圈附近的5000米高空中,常常存在一个巨大的低气压系统,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形成由西向东涡旋的强大涡流,这就是人们熟悉的中纬度信风带。它的强弱变化带来了北半球的季节变化,因此科学家把北极圈附近的涡流称为是北半球的“寒冷的肺部”,它的“呼吸”——蓄积和释放,左右着北半球的天气。中国大部分的天气系统都受制于这一涡流,人们熟知的“梅雨”就是它作用而成的。

  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一些地区产生了显著的增温现象,尤其是北冰洋和亚北海域。这些海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会直接影响渔业资源,这事关我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近,科学家们又有一个新发现:北极与中国植物分布的联系由来已久。科学家调查发现,中国长白山高山冻原的131种维管束植物中,竟有66种与北美西部的北极冻原所共有,有62种同样分布于白令北极冻原。地球物理学家分析,地球两极在过去的地质时代曾位于地球的亚热带和热带,随着以后的冷暖变化,植被也随之出现变迁。据此推测,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山冻原与北极冻原是通过冰期的白令陆桥取得联系的。

  由这些自然现象可以看出,中国虽然与北极相隔很远,但两个地区绝不是相互孤立的,北极历史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不可小看。中国科学家此次科考就是要了解北极变化对中国的影响,特别侧重研究北极海洋—大气系统的变化。

  我们刚刚“走”向北极

  我国是一个距离北极较近的非北极圈国家,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科学界开展对北极的研究比较晚,目前还只能说是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科学家深入实地了解北极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有关科研机构组织了一些相当规模的北极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与挪威的卑尔根大学合作,进行了北极—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比较研究。国家海洋局二所与德国极地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展了北极海洋生态科学考察。

  1990年,非政府的国际性北极学术组织——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成立,1996年,我国加入了这个学术组织,成为其第16个成员国。

  1993年,我国召开首次北极科学研讨会,讨论了中国北极研究的方向和战略设想。

  在1999年由我国政府首次组织北极科考之前,还有一些科学家或探险家在其它形式的资助或与外方合作下,开展过不同规模的北极民间考察或探险活动。

  1999年7月1日至9月9日,我国政府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这是中国科学界对北极研究进行的一个里程碑。在首次北极科考中,由国家海洋局等6个部委联合组织的66位科学技术人员,进行了多学科联合海洋—海冰—大气—生物的综合观测,获取了大量数据,为中国科学家了解北极的变化和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样品和实验材料,取得了很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今年夏天,何不“放纵”一下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除了要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信外,应积极给予伴侣赞美…
非常笑话
一女人向邻居告状:你儿子骂我是一头老母猪。邻居…
图片
铃声
·[周杰伦] 世界末日
·[陈慧琳] 恋爱情色
·[影 视] 妙手仁心
铃声搜索



新浪商城推荐
魅力男人
  • 佛罗蒙男用香水
  • 银色魅力香水
  • 佳能数码相机
  • EOS 10D专业相机
  • s50照相机
  • 市场最新动态
  • 免费注册上网经商
  • 性感靓丽夏季服饰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关注两性健康
    营造情爱意境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