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五万孤儿“吃穷”民政家庭寄养""全面开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6日10:29 沈阳晚报
志愿者给福利院的孩子们传授知识。
孩子们享受人性化的关爱。
  从集中供养到家庭寄养,从没有家到拥有“大家”,再到走向“小家”,传统养护模式的突破,为更多的孤残儿童铺就了又一条回家的路。业内人士一语中的:“探索儿童回归家庭的办法和途径,是8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从‘重机构发展’到‘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中国的5万孤残儿童在感受着来自政府和社会关爱的同时,也给社会提出了新课题:如何从孤残儿童的需求出发,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道德情操的培养,注重儿童自身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最终能融入社会。

  目前已在全国各省市普遍推行的家庭寄养的方式,正在给孤残儿童更多的人性关怀。而日前民政部传来消息说,年内将推出为不足18周岁的弃婴和孤儿度身定做的《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草案》,似乎更说明这一方式的科学性。

  从集中供养到家庭寄养,从没有家到拥有“大家”,再到走向“小家”,传统养护模式的突破,为更多的孤残儿童铺就了又一条回家的路。业内人士一语中的:“探索儿童回归家庭的办法和途径,是8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从‘重机构发展’到‘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孤儿家庭寄养在中国全面开花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最近传来消息,国家为不足18周岁的弃婴和孤儿度身定做的《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草案》将于年内推出。寄养家庭的居室面积、经济收入、生活习惯和邻里关系等均被列入寄养的考察标准。

  记者7月8日从民政部了解到,家庭寄养有别于领养,是指通过法定程序,将失去家庭养育环境的孤儿、弃婴,送入他人家庭,通过重建家庭养育环境,促进寄养儿童发展。草案将规定这些孩子的法定监护人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寄养期间,监护责任转移给寄养家庭,但教育费用和大额医疗费用不由他们承担。

  实际上,孤儿家庭寄养方式在中国早已全面开花。相关统计显示,上海从1997年7月开展城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截至去年底,已接受家庭寄养的有390名儿童,其中358个家庭寄养成功,占总数的91.8%。

  广州市福利院从1999年开始实行寄养办法,至今已有58个家庭加入寄养人的行列。北京市儿童福利院900多名孤残儿童,寄养在经过严格遴选的农村家庭中,尽享父母之爱、手足之情。还有江西南昌、山西大同、湖北黄石……从白山黑水,到长城内外,很多儿童福利院都开展了这种养护模式,收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民政部即将出台的《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草案》,意味着对这种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将予以充分肯定。民政部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说,孤残儿童福利机构将通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家庭寄养、调整福利机构功能的办法,使其从集中式单纯收养的机构养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辅,集中供养和家庭寄养并行的发展模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大多数孤残儿童集中供养的形式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不但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还增加了国家财政的困难。

  广州市妇联儿童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对孤儿采取家庭寄养的方式,是一种真正人性化的育人方式。孤儿生活在完整的家庭中,不仅能得到物质条件的充分供给,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发育环境,在家庭中感受亲情,有助于形成完善性格,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集中抚养所难以实现的。通过家庭教育,孩子有机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学习指导,这是快乐成长的必备条件。

  福利院经济窘迫不堪重负

  “这样做除了让孩子找到了家外,还能减轻儿童福利院的压力。”民政部官员指出,普通家庭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相对少一些,因为房子等设备都是现成的。但在福利院就不一样了,必须盖房子、找护理员等等。我国实施寄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福利院“不堪重负”的因素。

  江西九江市福利院李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费十分紧张。”他指出,政府给孤儿的生活费为每月110元/人,包括生病住院、上学、服装费等各项开支,这对于供养成年残疾孤儿来说远远不够。

  李院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院里的孤儿目前每人每月费用均在380元左右。如婴儿,每人每月6袋牛奶,每袋15元共计90元;伙食费150元,医疗费就达90元,还有服装费等约50元。3至6岁幼儿要上幼儿园,学龄孤儿要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平均每人每学期学费将近600元。为保障孤儿的正常生活、学习,福利院多方筹集资金才勉强维持。

  有权威消息显示:中国目前有160家福利院,共收养5万多名弃婴和孤残儿童。而抚养这些儿童的费用,几乎全部由地方政府负担。“中央财政没有给我们省的这些儿童下拨过直接的抚养等费用,省里也没有这方面的钱,完全是市县政府和福利机构自身解决。”我国中部某省一位官员称。

  根据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地方上的儿童福利事业由地方政府举办和负责,这些儿童的抚养等各种费用也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没有对这些福利机构和儿童的直接财政支出。

  但很多地方财政并没有全额负担儿童福利事业所需的经费。中部某省的一位领导介绍道,县和地这一级每年根据福利院的儿童数,给福利院一定的包干费用,大约每名儿童一年1500元左右。这自然不够实际所需的经费,不够的部分福利院只好自己想办法。一些儿童福利院因此陷入财政困境。而且,部分福利院面临着严重超员的问题。我国中部地区一位儿童福利院的院长,曾向当地媒体诉苦,该院有200多名儿童,但房间和床位只能容纳150人左右。

  中部某省的一位领导也指出,在该省家庭寄养已经占到了儿童总数的70%左右。该省共有6家儿童福利院,共收养了近1000名儿童,700多人送到了当地家庭寄养。“这样做,能缓解儿童院房舍不足的难题,还能减轻福利院的财政压力,所以我们现在主要推广这种做法。”这位领导说。

  家庭寄养让孤儿更容易走向社会

  北方一位福利院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不仅现在抚养这些孩子难,就是把孩子养大后怎么安置也难。”他说,福利院里有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但很难走进社会。

  孤儿难以走向社会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江西九江市福利院李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走向社会难,除了安置主渠道福利企业困难重重外,最主要还是孤儿生存竞争能力弱。”李院长说,虽说孤儿身世不幸,但自小到大充分享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在福利院不愁吃穿,生活、学习有保障,比社会上困难家庭的同龄人条件还要优越。因而,多数孤儿吃苦能力差,独立生存、竞争意识薄弱,跟不上时代潮流。

  李院长还告诉记者,这些孤儿自身心理素质、环境适应能力也不强,知识面不宽,交流交往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另外,由于条件有限,许多孤残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福利院的孤儿多数是社会上的弃婴,其中一部分属于智残、身残,在学生时代接收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据李院长介绍,九江市社会福利院自1975年成立以来,没有一位孤儿考入大学。而该院18岁以上的残疾孤儿就达40人之多,他们从婴儿到成年至老年的生活等各方面都由福利院负担,没有能力走上社会参加工作。

  孩子们回归家庭后,进步是明显的。6年前,先天聋儿小六子曾两次入聋哑学校,又两次被退回福利院。原因是他孤僻,很难和他人交流,还患有严重的夜游症,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两年前,通过家庭寄养,一位专门搞古建筑彩绘的老艺人一家接纳了他。只有3个月,小六子不仅学会了写字,而且迷上了画画,总是主动为来访的客人画上一匹奔驰的骏马、一个沉思的牧童……

  从内向偏执到喜欢表现自己,家就像是哈里·波特的魔法石,恢复了儿童顽皮的天性,使他从内心自我封闭的世界走了出来。“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上海市儿福院院长章淑萍说:“虽然现在儿福院生活条件很好,但封闭的集体生活使孩子们无法得到更多信息。如一棵青菜,居家的孩子能从购买、洗涤、烹饪等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了解自然和社会,而福利机构的孩子难以感受。”

  据记者了解,1997年7月至今,上海市已有400名左右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进入寄养家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温馨,而且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去学校上学,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交往。他们向“爸爸”“妈妈”撒娇,和兄弟姐妹玩耍,被邻里老大妈捏捏脸儿……这些,都成了他们日渐丰富的情感经历。

  上海有关人员最近对29名寄养孩子作了一些调查后也发现,孩子们一致认为在寄养家庭的生活比儿童福利院更让他们满意。

  协助上海实施寄养行动的英国家庭寄养项目顾问罗伯特认为,孩子遭到遗弃,他们的生理、智力和社会发展都会迟缓下来,并可能产生心理、生理疾病。进入家庭,能使孩子释放智力潜能,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和参与,变得自立和自信,使孤残儿童更加有利于走进社会。

  儿童福利由机构建设转向以人为本

  从集中供养到领养、家庭寄养,从没有家到拥有“大家”,到走向“小家”,传统养护模式的突破,为更多的孤残儿童铺就了又一条回家的路。业内人士一语中的:“探索儿童回归家庭的办法和途径,是8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从‘重机构发展’到‘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对孤残儿童的收养机构建设不遗余力。民政部仅1996年,就投入1亿多元对百所儿童福利院进行了设施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截至2001年底,全国儿童福利院达到160个。

  从收养型的儿童福利院、儿童村到康复型的各类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从教育型的特殊教育学校到兼教育、收养为一体的孤儿学校,这些社会福利机构为孤儿、弃婴提供了良好的收养、医疗、康复和教育服务,直至他们长大成人。

  另外,各地还兴办了康复中心、弱智儿童培训班、残疾儿童寄养站、社区康复站等社区孤儿、残疾人服务组织近万个。对孤儿、弃婴的救助和保护,全国已形成了以国家办的儿童福利机构为骨干,分散供养为基础,城乡结合,社会参与的格局。

  但是,在日常接触中,多数孩子表现出的个性缺乏与社会性失衡的“症状”又给儿童福利部门提出新的课题———让孤残儿童从心理上回归社会,从行为上融入社会,从生活上进入社会的基本单元———要在“小家”的养护模式下,让孤残儿童健康成长。

  “家庭领养是养育儿童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的孤残儿童不可能被领养。家庭寄养由政府出资,通过儿童福利机构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家庭,由家庭为儿童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和服务,使儿童得到关爱和照顾。这一养护模式适应我国国情,现阶段儿童福利事业应该加快发展家庭寄养的步伐。”一位资深儿童福利工作者对这一养护模式做了具体的注解,并对其满怀希望:“我们应从孤残儿童的需求出发,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儿童道德情操的培养,注重儿童自身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找到最温馨的家,使他们最终能融入社会……”

  前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在2000年全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北京等地的经验,使家庭寄养成为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民政部次年提出儿童福利机构的宗旨: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儿童基本权益,帮助儿童适应社会、促进儿童自身发展。

  实际上,不但有了“小家”的寄养,孤残儿童得到了悉心的照顾,留在“大家”的孩子也感受着同样的温馨。记者了解到,安徽广德儿童福利院、黑龙江巴彦儿童福利院,已经开始采取“大院变小院”的方式,在机构内建立若干个模拟家庭,招聘社区里的成年女性到福利院的家庭里当妈妈,带领三四个孩子一道生活,从而使孩子得到更充分的家庭式关怀和教育。在这个家里,“妈妈们”身着日常家居服装,孩子们的穿着不再没有个性……

  即使在儿童福利院原有的功能分区里,护理员也脱下了几十年不变的白大褂,取而代之的是暖色调的、具有亲和力的衣服。

  在探索孤残儿童生活照料的过程中,民政部门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多的残疾孩子。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儿童福利机构的功能开始走向社会化。一些儿童福利院不再只面对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而是开始为社会上生活在家庭中的残疾儿童及家长提供技术支持、康复培训等。(仇玉平)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新浪邮箱雄踞市场第一 真诚回馈用户全面扩容
  新概念英语 口语 出国考试 考研暑期限时优惠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亲密接触,激烈搏杀,包你爽上“天堂”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search Palm 瘦身 移动存储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除了要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信外,应积极给予伴侣赞美…
非常笑话
一女人向邻居告状:你儿子骂我是一头老母猪。邻居…
图片
铃声
·[周杰伦] 世界末日
·[陈慧琳] 恋爱情色
·[影 视] 妙手仁心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新浪推出"有声"黄页
产经行业经济风向标
国际商情尽在大买家
新浪企业邮箱—免费喽
将搜索进行到底!
糖尿病新药问世


分 类 信 息
:全国名牌高校招生
   新浪分类全新改版
   夏季旅游-心的承诺
中医治皮肤三大顽症
:痛风患者在这里康复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关注两性健康
营造情爱意境
加入缤纷下载,数万精彩图片铃声不限量任你下载,每条仅0.1元,让你的手机又酷又炫!
爆笑无比精彩无限,成人世界的快乐享受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下载。      
炫彩地带--和弦铃声彩图,10元包月下载      
情趣无限爆笑连连 令你笑口常开的非常笑话

每日2条,30元/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