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整修 行宫再现“康乾盛景”(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6日10:44 新华网 | ||||||||||
避暑山庄的光荣与没落 正如彼得要塞的建立,体现了彼得大帝在政治上的决心,避暑山庄同样也是康熙大帝政治决心的体现。在承德文物局召开的一次专家座谈会上,著名的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就指出,康熙对造长城的秦始皇基本上是看不起的,他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评点秦始皇:“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费尽生民为,天下何曾属尔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康熙决定采用一种更开放的政策,他把这种政策叫怀柔,就是关怀各民族、各阶层。所以他不修长城,而是到偏远的承德来修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当时人们把这种方式叫一座喇嘛庙胜敌十万兵,著名的小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和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就是在这样的动机下建立起来的。 有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之后,清王朝跟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的关系就密切起来。康熙、雍正、乾隆等清朝前期的帝王把达赖、班禅接来研究书画,把蒙古、新疆的王公请来举行宴会,一起打猎。当时,避暑山庄成了中国的第二政治中心,满清帝王处理政务、接见外国大臣等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正是基于避暑山庄当时特殊的地位,所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建设整整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从公元1703年到1792年,清前期的几代帝王对山庄进行了多次的改扩建,到乾隆年代,避暑山庄最后完成时的规模达到了564万平方米。 据承德市文物局宣教科的郭承河和周少华介绍,避暑山庄在鼎盛时期,里面的建筑多达120多组,假山60余组,分别点缀在山间、水际、林地、草原之中,许多景都是仿自大江南北的各种著名园林和风景,狮子林、六和塔、金山寺、烟雨楼等名胜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中国的四大园林建筑里,避暑山庄是唯一集合了南秀北雄特点的建筑群。期间,康熙和乾隆还分别取三十六之数,先后为山庄内的各景题名,康熙喜欢用四个字来题景,而乾隆为了显示和祖父的不同,喜欢用三个字题景,两个三十六景合称康乾七十二景。此外,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还有12座不同风格的寺庙,呈半月形如众星捧月般环列在避暑山庄边上,总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因其中八座曾归清朝廷理藩院管理,习惯上称“口外八处”,又称“外八庙”。这些寺庙,从选址到布局,都由清朝皇帝钦定,是我国集汉、满、蒙、藏等各民族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之大成的规模最大的皇家寺庙建筑群。可以说,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建筑艺术大融合的一个典范之作。世界文化遗产理事会主席席尔瓦就曾表示过,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一个文化遗产很集中的地方,在世界上规模仅次于柬埔寨的吴哥窟。但是后来,随着清王朝的没落,避暑山庄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许多建筑和原有的山形水系后来渐渐湮没在群山和荒草之中。 重现当年的山形水系 从1951年开始,避暑山庄又被重新保护了起来。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避暑山庄里先后驻进了20多家单位,另有居民近600户。 据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项广智介绍,为了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避暑山庄后来曾经历了四次大的搬迁,搬迁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拆除了绝大多数后来建起来的现代建筑。最近的一次大拆迁发生在去年到今年的一年时间里,拆迁面积达2万平方米,不仅迁走了一家动物园,还把园内原来用作商业用途的现代设施也全部拆掉了,恢复避暑山庄山形水系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恢复绿地八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另一项更为浩大的工程也正在展开,避暑山庄湖区里的一潭死水将重新变成活水。 在历史上,避暑山庄有“山庄以山为名,而胜趣实在水”的说法。也就是说,水景才是避暑山庄里最动人的地方,也是山庄内众多园林景观的灵魂主线和生命源泉。据记载,山庄里的湖区原本由八大湖泊构成,分别是镜湖、银湖、上湖、下湖、如意湖、澄湖、内湖、半月湖,而湖水的来源则由三个部分组成:山庄外武列河的河水、山庄内的泉水以及自然降雨。武列河水从山庄的北面进入山庄内部,流经八个湖泊,又从南面流回到武列河。但是,大约在150年前,由于常年不进行疏通,山庄里原来的引水系统渐渐被淤塞了,山庄的湖区由活水变成了死水,最后造成了内湖和半月湖两个湖泊也被埋没在了地底之下。 山庄的引水工程是从去年四月开始实施的,目的是恢复避暑山庄原有的引水系统,同时把那两个消失的湖泊重新从地底之下找回来。由于引水系统已经淤塞了150年,同时新的引水系统又必须按历史原貌来加以复原,工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按项广智的说法,就是这个引水工程同时也是一个考古发掘的工程,只能一边摸索,一边顺着重新找出来的老水道,向前一点一点地挖掘。 到今年四月末,引水工程基本告一段落。整个工程共清挖水系2152沿长米,挖掘面积达13万平方米,挖掉了5座障景的土山,恢复了42亩湖面,不仅把失去的内湖和半月湖重新找了回来,而且还复原了当年“乾隆射箭图”中描绘过的山庄的历史风貌:从万寿园望去可以一眼看见所有的沿线风景。据统计为了实现目前的这个局面,工程总共清出来的土石方就达到35万立方米。文物局局长对35万立方米的土石方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将这些土方量垒成一条一米见方的土岗子,可以一直从避暑山庄垒到北京城,而且还要再往外“窜出去”。 虽然工程量巨大,但是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文物部门还是觅得了一些意外的收获。在引水工程的沿线上,有十余处古建筑的遗址被清理了出土,基址总面积达1300平方米,同时发现了6处摩崖石刻以及11座古代的水道桥闸,还把山庄内原来荒废的一条古御道重新找了出来。当年正是通过这条古御道,康熙、乾隆等清代帝王从山庄正南的宫殿前往山庄的西北门,然后到外八庙进香,和达赖、班禅等少数民族宗教领袖进行会晤。 至此,避暑山庄内部的山形水系基本上恢复到了康乾盛世时的大模样。 康乾72景恢复56景 在避暑山庄大模样重见天日的前提下,山庄内具体景观的恢复和维修工作也在悄悄地进行。去年,承德市投入3000万元对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古建筑群进行了全复原和维修工作,著名的康乾72景自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据宣教科的郭承河介绍,在此次的大修过程中,康乾72景一共复原了15景,其中康熙36景一共复原了8处,包括澄波叠翠、泉源石壁、松鹤清樾、风泉清听、香远益清、云容水态、石矶观鱼、远近泉声。乾隆36景复原了7处,分别是涌翠岩、驯鹿坡、试马埭、万树园、知鱼矶、青雀坊、般若相。自此除了山区之外,避暑山庄平原和湖区部分的景点基本上都被复原了。加上原来保存的景点,整个康乾72景恢复到了56景。 为了保证这些复原景观能和它们的历史面貌保持一致,承德市文物局为此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工作。然后在考证的基础上,对损毁的古建筑和假山进行了复原。 在康乾72景之外,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还复原了望源亭、依绿斋、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的千佛阁、须弥福寿之庙(班禅行宫)的西侧驮包房围墙等20多处景点和旷观桥等4座古桥。此外,维修的古建筑更是达到63项之多,正宫区组群、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等著名建筑都得到了妥善的维修和保养。 据项广智介绍,避暑山庄经过此次大修之后,在将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将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复建工作了,但是文物局和有关部门会在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下功夫。譬如,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当年曾是清廷保存四库全书的四大名阁之一,乾隆时代的大学士纪晓岚常常出入这里。虽然阁中保存的四库全书如今已被转移到了国家图书馆,但是文津阁的这种文化内涵可供开发的余地还是很大。“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这些亭台楼阁、湖光山色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项广智最后这样向记者强调。 新闻背景 避暑山庄迎来三百周年 1703年,在世界建筑史上,注定将成为一个华彩之年。在这一年,英国建造了日后供英伦王室世代居住的白金汉宫。同年,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在一块从芬兰手里夺来的土地上建起了著名的彼得要塞,它既是当时沙皇俄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彼得大帝的皇宫,俄罗斯历史名城彼得堡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久前,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时间,俄罗斯遍邀世界各国政要,举行了著名的彼得堡三百周年大庆,让世人重新回想起了那段叱咤风云的历史画卷。 而也是在那位和彼得大帝遥相呼应、在东方叱咤风云的康熙大帝,也在北京以北临近蒙古边界的山谷里建起了避暑山庄。据记载,避暑山庄建起后,康、雍、乾三代满清帝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每年至少要到这里住上半年时间,处理内外政务,和边疆民族联欢,接见各国使者,是清王朝前期最重要的宫殿设施。(记者/孙健敏)(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订阅新浪新闻冲浪 足不出户随时了解最新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