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次修史锁定清王朝 总字数超过三千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3日17:19 北京晚报 | ||
本报记者王海涓 7月18日,长江三峡工程右岸电站厂房坝段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它标志着三峡三期工程开始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同一天,三峡工程首批发电机组通过投产验收。 今天,当人们将目光投向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之时,在北京,另一项“三峡工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先生告诉记者:“新编《清史》的字数多达3000万字,接近二十四史的总和,将历经10年时间完成,这项工程被誉为‘文化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它应该是一部最完备、最详尽,同时也是最权威的清史。” 据了解,这部《清史》不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修史,也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 清史亟待重新编修 对于新修清史,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戴逸先生用八个字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心情: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者,我国国家修史近600年来共有4次,今天修清史就是第四次,可谓百年不遇的盛举,对一个历史学家来说,能够把自己的知识才能贡献于国家修史,这是人生的大幸;惧者,深感责任重大。 我国有着优良的修史传统,有“正史”之名的纪传体史书共有24部,系统、详细地记录了自五帝以来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正因此,在世界几大文明中,惟有中华文明历经千年传承至今。 据了解,清王朝灭亡后,北洋政府曾于1914年开设清史馆,历经14年完成《清史稿》为清朝修史。由于修撰者大多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他们均站在清王朝的立场取舍褒贬,问题百出、讹误甚多,例如《清史稿》曾贬抑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至于被后来成立的国民政府将其列为禁书。 清朝是距离今天最近的朝代,其历史长达268年,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与现实接近。对人们来说,当代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如经济建设、政治改革、文化发展、中外交往以及人口、宗教、边疆、生态等问题,都要追溯到清朝才能了解根由。 盛世修史终于如愿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先后三次动议纂修《清史》。20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总理曾委托中宣部负责组成了7人编纂委员会,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清史研究所,作为编纂清史的机构。当时戴逸先生刚刚30多岁,是7人编纂委员会中最年轻的委员,但因于种种原因计划夭折。“文革”后,学术界又曾筹议再修清史,并初步拟订了编纂规划,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直到2001年,戴逸、李文海等专家学者再次呼吁编纂清史,得到文化界的积极响应。2002年8月,国务院批准清史项目,同年11月,成立了由14个部委组成的清史纂修领导小组,12月1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编委会由清史学界的专家组成,全面负责清史纂修的学术组织工作,77岁高龄的戴逸先生出任编委会主任。 图解清史成为亮点 “修史工程,体例先行”,新修《清史》是沿用传统史书的编纂体裁,还是采用现在通行的章节体?经过专家咨询、调研和网上征询意见后,初步形成共识:《清史》应综合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等传统史书体裁以及现代章节体的优点,并有所创新和突破。 据介绍,《清史》主体工程主要包括通纪、编年、典志、传记、史表和图录6部分,而图录部分将是《清史》中的亮点。 据了解,左图右史是中国的传统,但由于古代社会技术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图录并没有成为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时期,随着西洋绘画和照相技术的传入,图片成为历史纪录的一部分。据了解,仅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就有好几万张清代的照片,其中80%左右都没有公开发表。而新修的《清史》中将大量收入地图、人物图、军事图,既有西洋油画又有近代照片。“图说”将成为图录这部分的重要特色。 修史之前先立规矩 由于清朝历史时间跨度长,涵盖的领域广,因此纂修清史是一项规模宏大、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戴逸先生表示,自己最关心的是质量问题,最担心的也是质量问题。为了保证《清史》的编纂质量,编委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编纂手册》,以规范修史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说:“另一个当务之急就是要写好样稿,作为范例。否则众多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清史》肯定会出现风格不协调的问题。” 马大正认为,要纂修一部高质量的清史离不开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是人才的选拔,只有挑选到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才能担当起《清史》撰写的重任。其次是要把项目落实到人,实行责任制,加强中期检查,严格把关,加强撰写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同时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 以史为鉴,资政育民。新编《清史》将对发展我国学术事业、推动历史研究、展示新世纪的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人们全面了解祖国历史、正确认识国情、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必需。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