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招聘会怪事:就业意向书外地学生占60%以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3日17:42 新华网 | ||
新华网杭州7月23日电(记者柴骥程傅丕毅)杭州市一场原本专门为当地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举行的招聘会上,大量远道而来的外地大学毕业生反客为主、“唱”了主角,抢走了本来就不多的“饭碗”。在招聘会最后与用人单位达成的7500多份就业意向书中,外地学生竟“包”了60%以上。 受非典疫情影响,杭州市部分单位一度搁置了毕业生招聘计划,至今仍有不少杭州生 从2001年开始,杭州市继省内其它城市之后,对来自外地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采取了“先落户再就业”的户籍政策,今年开始,大部分专业的大专毕业生也可以享受同样的政策。因此,像小周一样,到杭州这座“天堂”城市寻找机会的外地毕业生大量增加。 湖北荆州姑娘江华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的专科毕业生,在当天的招聘会上,她与一家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的三级分公司签了试用合同,这家公司明确告诉她,工作岗位在公司下属的一家油库,地处杭州远郊。江华告诉记者,既然千里跋涉来到杭州,就打算先找个单位开始自己的人生“序曲”,然后边进修边寻找其它机会。 从招聘现场情况看,许多杭州生源的毕业生对工作仍然挑挑拣拣,很多毕业生表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宁可不就业。江华就业的石油公司经理表示,招聘到的人员最好是有工作经验的,如果不是,只能从加油站、油库等最基层的工作岗位做起,对这一点,那些本地毕业生似乎都不能接受,目前他们公司招聘的3名大学生全来自外地。这位经理认为,本地学生如果在就业时还抱着过时的本土优越感,将会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浙江一家金属物资贸易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还告诉记者,他们在招聘过程中发现,一些大学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三多”和“三少”现象:即传授技巧多,解决疑惑少;提供信息多,调整观念少;追求择业多,强调敬业少。这样的“指导”导致一些学生在应聘中过于强调“形象包装”,反而影响了用人单位的选择。 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参照去年数据后估计,在今年7000余名杭州籍毕业生中,到年底还没有就业的会突破2000人。这个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对毕业生来说,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外地籍毕业生大多按照“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路找工作,正是这种符合就业大趋势的择业观和价值取向,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抢到“饭碗”。(完)(来源:新华网)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