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大姚震区日记--为了完成科学的使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27日02: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大姚7月26日电(记者李舒) 7月26日大姚━楚雄大姚━三台乡 大雨 凌晨2时发完稿,大姚县临时新闻中心楼内一片寂静,记者们累了一天都睡死了。房外却是异常吵闹,一群狗在不停地狂叫。我心想:狗那么叫今晚一定有事,要睡得惊醒些。但头一挨着枕头就到天亮了,醒来后听说凌晨3时发生了4级左右的余震,我很诧异自己竟然没感觉。 今天我和摄影记者王长山分开行动:我追踪地震专家,他到大姚县另一个受灾较重的三台乡。 地震专家在灾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负责监测预报震情、查看次生灾害、勘测地质情况,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据了解,这次地震的评估范围包括3个区域,极震区185平方公里,中度灾区692平方公里,有破坏的地区2292平方公里。在这么广阔的范围内,科学家们按照规范抽样选点,选到的每一个点不管是闹市还是荒山,不管是通高速公路还是根本没路,他们都必须到达现场调研记录。在云南这样的地震多发区,几乎每年都有地震发生,专家们在大山里转悠10天半个月是家常便饭。 在大姚灾区,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身穿红背心的专家。在我们去过的小兴厂、拉乍么村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杳无人迹的深山密林,也有他们的身影。云南省地震局副局长乔森说:“震后一小时,云南省地震局就派出了专家组,于22日凌晨5时30分赶到灾区,中国地震局的专家也于同日傍晚到达灾区。” 专家们分成8个评估小组,要在7-10天内完成对灾害的评估。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们不顾危险亲临现场收集数据。有的专家白天收集资料要走10多个小时的山路,晚上还要继续分析,很多人3天都没有睡觉,只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打个盹。我看见有专家的额头上青紫了,听说是打盹时在车窗上磕的。 我们曾在赤石岩村的山路上遇到地震专家。他们从到处都是蚂蝗的森林中钻出来,背着水壶和干粮,一脸的汗珠,很多人都被蚂蝗咬了。以前的日记中我曾提到省地震局副局长乔森看到极震区特殊地质现象的兴奋劲,其实很多专家们都是这样,不管多么艰苦,只要一投入工作就精神倍增。他们对事业的执著令我肃然起敬。 很多灾情、险情和损害,当地百姓甚至地方政府都没有察觉,是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后发现的。云南省地震局的一名专家对我说;“经过勘测,我们发现大姚县的主要电站天生桥水库发生险情,5.8公里长的送水渠损毁严重,影响到全县的供电,急需修复;我们发现昙华乡西侧水库坝体受损,送水涵道呈喷射状,情况危急;我们发现县城有许多不明显的损坏,需要引起重视,很多自然村坐落在松垮的陡坡上,需要搬迁……” 截至26日上午10时30分,大姚震区已发生余震427次,其中4级以上的强余震有3次。针对这种情况,专家们还架设了6套数字化流动测震仪和7套强震台网,对地震进行严密监控。在新街乡监测点,技术人员已经3天没有合眼了。专家们表示,将充分利用过去检测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对未来的预测和预报服务做准备,为政府提供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 让我们向这群为科学献身的人们致敬! 今天从上午11时起当地就下起了大雨,现在快23时了,雨还没停,从三台乡返回的王长山膝盖以下全湿了,不知道这么大的雨会不会引起新的灾害……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