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合院 围住一家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30日00:19 天津青年报 | ||||
雨中的老城厢,带着几分萧瑟的味道,中路两边的老房子大部分已经拆了,存留的几个老宅四合院也已经被挤成了大杂院。只有那些风韵犹存的青砖绿瓦讲述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清幽…… 逛老城的这一天正好下着瓢泼大雨,听老人们说,每一年的阴历六月二十八都会下大雨,因为这一天是秃尾巴老李(传说中的一条龙)回来给母亲上坟的日子,龙行之处必有雨, 清幽典雅四合院 一提到四合院,人们总会想到北京,而天津就等同于小洋楼。然而,小洋楼只是舶来品,四合院才是清朝天津人的住宅。天津文人墨客有之,小康之家有之,四合院最简单的格局就在他们的手中建起;而天津的豪门巨富颇多,一座座深宅大院就因他们拔地而起。 在房管部门工作了40年的收藏家王宗发告诉记者,建老房子的木料多以东北的红松黄松为主,特别是椽檩讲究的都要使老黄松;好房子要“磨砖对缝”,就是把老砖对老砖磨,砌的时候,拿糯米加白灰混的浆水渗进去。更讲究的以油灰“磨砖对缝”,最后砌好的房子用手去摸,明明看得清清楚楚的砖缝摸起来却是平的,久而久之,曾经的砖缝成了一条黑线,仿佛画上去的一样。 四合院无论大小,基本格局是不会变的,四面有房,才成四合。通常北房(又叫正房)5间,明三暗五。东、西厢房各2间或3间,南房3间。由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为四合院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大的四合院建筑雄伟,房屋高大,院落重叠,东跨院、西跨院,隔断都十分讲究,院内有院,院外有园,院园相通,这样的大型住宅建筑,只有豪门巨富可以居住。 马三立有一段相声说:“东跨院是茅房跟厨房,西跨院是厨房跟茅房。”说过一笑了之,而天津的宅院中,厕所是在东,厨房是在西的。那时候,人们把去厕所称之为“登东”。 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适中,冬天太阳可照进室内,正房冬暖而夏凉,庭院是户外活动的场所。正房或正厅无论在尺度上、用料上、装修的精致程度上都大于、优于其他房屋。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符合中国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区分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 富贵人家住四合院,而下层人们只能住篱笆灯和土坯房。人们把用苇子、竹片搭盖成的房屋成为篱笆灯,是当时最简易的一种民居。先用几根木头简单地架起一个房屋框架,然后将苇子捆成把儿,将长竹片绑成一大片,一层一层地往柱子上覆盖,覆盖个严严实实之后,一座草房子“篱笆灯”便大功告成了。再稍微好一些的住房就是土坯房了,老百姓把黄泥摔成坯子,不经烧制便开始垒房,厚厚的墙将冷风和热气隔绝在外。 怒梅卧狮抱鼓石 七拐八拐地走进一条小胡同,眼前的红漆大门早已斑驳,门前最显眼的就是一对一尺多高圆形的抱鼓石,虽然岁月侵蚀使上面的花纹几乎被磨平,但隐约看出雕刻的是几种花朵,或梅或菊或桃,彰显着昔日的做工精细。抱鼓石之上端坐着一只威风凛凛的小狮子,冲着路人“龇牙咧嘴”。王宗发告诉记者,抱鼓石是大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装饰部件,抱鼓石上通常雕刻着各种图案,云头、回纹、如意头、八卦图、太极图。常见的植物中有梅、竹、菊、牡丹、荷花、松、柏等;动物有鹿、狮子、羊、鱼、鸟、蝙蝠等。而龙和虎是没有人敢雕的,那可是皇家专有,即使是再富甲一方、泽被乡里的商贾士绅也是不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刻上一只。 王宗发说,当年,民宅的门前几乎都有抱鼓石,而以雕刻石狮的居多,有的时候,上面的小狮子还能拿下来。在他们小的时候,看见哪一家门前有抱鼓石,便一屁股骑在上面不下来,仿佛一个跨马持鞭征战沙场的将军,牛气得很,任其他小伙伴们眼馋得一塌糊涂。 阻外护内高影壁 看过了门前的石鼓,看过了大门上方雕着云字头的神路板,推开红漆大门,踏过青石门槛,自然会有门房拦人,门房从懒凳上站起来,抬眼让来客通名,再禀报老爷。过了门房这一关,眼前也并不是古色古香的宅院,而是一座巨大的影壁。门虽是开了,但却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让人欣赏真切。在大门里面的影壁,其地位与大门同等重要,宅人出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座壁面,因此也是着意装点的重要部位。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按照本民族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建筑文化,这些文化,很多都反映到建筑的装修上。人们采用象形、会意、谐音、借喻、比拟等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装修造型,图案及雕饰题材,凭借艺术语言来寄托对于幸福、美好、富庶、吉祥的向往和追求。 为了取吉祥之意,影壁上的图案自然也要精雕细刻,天津老百姓喜欢福禄寿喜、四季花草、岁寒三友,于是影壁的中心,成了最好的祈福的地方。“鸿禧”、“迎祥”、“迪吉”、“戬毂”等字也在影壁上熠熠生辉。 平升三级屋檐头 在门房向内通传的时候,可以仰头看一看这大宅院的飞檐,在屋面的檐口部分,也有非常精美的雕刻,高级四合院住宅,每根砖椽的椽头上面都有精细的雕刻。老宅子中,连下水道的口儿都要雕上云字头,又何况是屋脊檐头呢? 最上边挨着瓦檐处,高高在上最为显眼,恰是砖雕艺术显能的地方,因而多做立体浮雕。花样有多种,既有动物浮雕(工人称为会喘气儿的),也有花卉蕃草。下边还要做上盘头等线脚,最下边多半用做一个小花篮为这一组花雕垫底。因为是大门,人们不光能看见正面,而且能从两侧看到侧面,这侧面也不能马虎了事。于是也用砖雕出柿子、如意、万字等花样,并带有“事事如意”、“万事如意”的祝愿。 就连屋脊上也有说法,有的在清水脊上来一个压脊大福字。再复杂一些的,在屋脊上雕上一个花瓶,花瓶中插着三个方天化戟,中间的是整戟,两边的则是半个戟,取谐音“平升三级”之意。 精雕细刻花门窗 终于进了宅院,门窗上的雕刻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中国传统建筑的门、窗及其附属槛框,多为木质。于是门楣、门框、窗框上的精致木刻便出炉了。人们用蝙蝠的形象象征幸福,用寿字或桃子图案寓意“长寿”,用磬(古代一种乐器)的图形寓意“喜庆”或“庆贺”,用梅、兰、竹、菊图案借喻清高和超凡脱俗,寓意“君子”,用牡丹、玉兰表现高雅富贵,用葫芦、石榴、葡萄比喻多子多孙……等等。将如上几种图腾图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可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如,用蝙蝠、万字寿字组成“万福万寿”图案;使蝙蝠(或佛手)、葫芦(或石榴)、桃(或寿字)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用万字、柿子、如意组成“万事如意”,在花瓶内插上月季花(或四季花),加上鹌鹑,表现“四季平安”;兰花、灵芝表现“君子之交”,芙蓉、牡丹表现“荣华富贵”,葫芦或石榴或葡萄加上缠枝绕叶,表现“子孙万代”…… 宅门一开,便处处是福气,处处是吉祥,这并不仅仅是天津人的习俗,更是中国的传统。在这古朴的四合院中,一个大家族几十口子,过得其乐融融,焉知不是这雕梁画栋的功效呢? 遮阳庇荫夏天棚 清朝没有空调,一把芭蕉扇又怎能扇去几丝酷热,天津人自然会想办法让自己舒服。王宗发说,天津人会在院子里搭上天棚,遮去太阳。 大街上赤日炎炎,汗流浃背,一进入宅院的天棚底下,立刻阴凉入脾,汗就没了。天棚,也叫凉棚。天津有俗谚:“高搭天棚二尺五(高于屋顶二尺五)”。天津住四合院房的人家,一过端午节就开始找搭天棚的棚铺了。 天棚用芦席作平顶,覆于全院之上,十几平方米,东西坡用芦席封死,免得东照与西晒,透气与通风全靠棚顶下南、北侧的“活扇”,用绳子一拉,席卷而上,成为天窗;再加上影壁前的荷花缸水汪汪,石榴树红绿相映,一片天然,可谓“绿色工程”,别有一番清凉。夏夜,搬把椅子坐在天棚下,蒲扇轻摇,八仙桌上放一碗冰镇酸梅汤,听小孩子吵吵闹闹,看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一幅全家合乐图。 保温却冷冬火炕 清朝时,房子的墙都是很厚的。“现在建筑中墙壁不过24至38厘米,而老宅子的墙最少也要五六十厘米厚,这样才能冬暖夏凉,避暑气挡风寒。”王宗发告诉记者,19世纪的冬天远比现在冷得多,所以必然要有采暖措施。 除了炭盆之外,他们冬天的暖气系统便用“地炕”、“墙炕”取代了。地炕,也叫火炕,顾名思义在大炕的下面烧火;“墙炕”,就是“火墙”,墙是空心的,人们就把墙烧热了取暖。一到冬天,各家的宅院里都会堆着苇子、麦秆等烧火用的东西。不单设厨房的人家,火炕是多用的,既能做饭又能睡人,因为要做饭,所以火炕终日烧火,热度渗透到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到了晚上即使熄了火也是暖融融的。而单设厨房的人家,就没那么幸福了,火炕不能总烧着,烧一段时间就要灭掉,暖和也就暖和那么一会儿。 眼前的老房子摇摇欲坠,居民大多已经搬空了,欢天喜地地离开了他们所认为的狭小空间。老房子们也将被拆除,那些精细的雕刻、雅致的布局以及这老房子所代表的城市积淀,都将在震天的拆除声中灰飞烟灭了。-本报记者沈沂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