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看林业历史性转变(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30日08:48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沿途采访中能够处处与绿色相逢,总是让记者心里升腾起许多感动、激动与神往。在无比喜悦和兴奋的心情下,7月20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叶如棠提议,全国人大环资委考察人员和“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全体成员一起捐赠一笔植树款,在榆林植树基地种植一片樟子松。提议得到热烈响应。 但是,在浓浓的喜悦中也有淡淡的缺憾。尽管采访所到之处都是满眼绿色,然而很少 这种挥之不去的难言的感觉,一如了解到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成绩背后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所产生的复杂心态。陕西的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仍然像幼树一样需要持之以恒地培育,而必不可少的是寻求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面对越来越高的产业转换成本———退耕还林8年之后怎么办? 根据规定,国家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提供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的政策是有年限的:经济林5年、生态林8年。 那么,8年以后农民怎么办呢?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地方退耕还林的农民只是靠国家的粮款补助维持生计,没有想5年、8年以后怎么办。“8年满了怎么办?再说吧。”这是许多农民的心态。据说,有极个别的农民用退耕还林的钱去赌博。 心态积极的农民自己或者在政府的引导下努力拓展新产业,但效果不尽如人意者居多。延安宝塔区一位54岁的养殖户说:“享受完8年的补助政策,看看养猪能不能顶上。”她去年花了1.5万元买了70头猪,养一段之后想以每头500元卖掉,这样能赚个万把块钱。没想到,猪的行情变了,今年只卖了400来块一头,加上花去的饲料成本还亏了。 事实上,农民的产业选择很难出新,大同小异居多。于是风险也就加大。市场不会顺顺当当地给农民准备好,以农民的知识积累和科技水平如何去面对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产业化要求?他们如何适应无情的市场? 林业厅厅长权志长说,核心是要解决农民吃饭和花钱问题。首先必须保证农民可耕地面积,每人不达到1亩以上,绝对不能退。其次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保证经济林的比例,这样3~5年后就可有收入,同时鼓励圈养牛羊。资金处处捉襟见肘———增加投入的呼声不绝于耳 按照国家批准的总体规划,陕西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人工造林为1260万亩。2001~2002年国家共下达计划任务87万亩,今年仅安排20万亩,3年合计107万亩,占规划总任务8.49%。由于任务过小,全省工程区域内还有14个县尚未安排任务。安排了任务的县市区,也满足不了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陕西省建议,中央加大防沙治沙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投资力度,扩大规模,2004年安排该项工程人工造林200万亩为宜。 国务院核准陕西“十五”期间人工商品林采伐指标为35.1万立方米。由于2000年以来全面禁伐,林木所有者不能采伐林木造成承包合同难以兑现,经营主体收益权得不到体现,经济利益受损,严重影响各种造林主体的积极性。陕西现有人工林2026万亩,群众急需进行正常抚育间伐的林地面积有1101万亩。由于解决不了采伐指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森林经营活动。 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松树15年长1~1.5米。陕西林业厅建议,国家能否把生态林的补贴从8年延长到15年。因为8年松树只长75厘米,而且大面积种植还长不了这么高,10年松树才算初步成材,能够较好地发挥生态效应。 延安市反映:可作业的荒山面积已经十分有限,难以完成退耕还林计划需要匹配荒山造林计划,只要求把荒山造林改为封山育林,不需要国家多增加资金。 干旱缺雨的吴旗县反映:一些地块造林种草成活率低,往往要进行几次重复造林种草,加大了成本。目前国家只给一次种苗费,没有二次补苗费,农民负担大。希望国家考虑增加二次补苗费用。 作为毛乌素沙地的主要分布区的榆林市希望:国家增拨退耕还林专项管理费用,并将榆林市列入全国防沙治沙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定边县反映:“三化”面积大,但上级每年安排的治理任务,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致使治理进度缓慢。同时,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资金严重短缺,一些地方和群众已经出现负债造林的不利局面。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急盼新思维———调动民间资金入主林业 综合陕西各市县区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短缺及群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积极性高涨而国家下达任务指标过少。 对于群众担心政策有变化的问题,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继平明确表示,政策不能变,国家的投资力度和下达任务也不能减。 关于资金短缺问题,一些林业专家认为,林业正在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国家经济实力大增,林业面临着历史机遇:不仅中国林业发展现在有挖掘不尽的财政金库,光群众手中就有数万亿人民币,加上国人的期待与意愿,更是一种无价的资源。所以应该大胆发展私有林来解决这些问题。 据悉,在各国森林资源的数量扩张阶段,一项具有神奇威力的举措是发展私有林。因为,私有林,理论上潜在的业主是全体国民,是每一个家庭。而我国目前家庭存款总额已接近9万亿元人民,如果有某一投资机会能为这些资金带来比存银行更大的边际收益,肯定这些资金就往那里流。世界上再没有哪一种力量比调动全体国民及每个家庭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更有威力的了。 中国林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侯元兆认为,制定发展私有林的政策必须解决四个问题:一是解决产权问题;二是设计好激励政策;三是为私有林发展储备后续政策;四是运用绿色政策,控制经济林规模,激励经营天然林。 7月21日,在此次陕西采访的最后一站———榆林市,记者们是带着梦想离开的。有人期待:若干年以后,带着孩子回访,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中寻找自己捐赠种植的长高了的树;有人憧憬:将来退休了,来这里承包荒漠种树,不为投资有收益,只想闲暇时来看看散散心,或者秋天时运回北京一车水果分送亲朋好友。 人人都可以把荒漠种草植树、防沙治沙当做商业投资的那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 (来源:本报记者王冬梅)
订阅新浪体育新闻,送你皇马球票让你亲历五大球星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