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怎样看待贫困生拒绝资助的行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01日08:4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随着“新长城计划”的启动,许多眼看跨不进大学门槛的大学生们得到了及时的救助。而与此同时,一些奇怪的现象也令人深思。据《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许多广州贫困生家庭拒绝接受记者采访,拒绝接受资助,因为他们不愿意被曝光,不愿被打扰。针对这种现象,该报还指出,是否接受捐助是个人的自由,爱心不能强迫。 这样的观点我赞同。但我同时看到,这些贫困生家庭的举动明显透出对慈善事业的一 慈善事业是什么?目前大部分人对此的理解过于简单化,这也是需要加以纠正的。慈善是由公众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催生的一项事业,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平,实现个体价值,这里面没有什么同情、怜悯。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利抓住人生的机遇,追求个人的幸福。如果有宝贵机遇在前,但一些人却无法抓住它,社会就有义务提供帮助,得到这种帮助是每个人的权利。这是一个常识。但是许多人的思维里缺乏这种常识。例如7月30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她的性格十分好强,坚决不去申请资助,最后在母亲哭着哀求的情况下才被迫去申请资助,最后,事实终于让她认识到,“爱的传递并不是施舍”。 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明白这一点,这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家庭,并不是被割裂开来的,我们所有人都属于一个共同体,你的快乐是大家的快乐,你的痛苦我们有责任分担。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说自力更生,靠个人努力和奋斗解决人生路上的难题不对。我们也要看到,生于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会利用这个社会丰富的资源为自我的发展提供帮助,这是一种生存的技巧,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而许多人成功的经历也表明了这一点:它有利于让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少一点艰难,多一些机遇。所以,既然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教育公平设置了相当的资源,广大贫困生为何不去合理地利用呢?此外,贫困生拒绝资助的现象也为我们的慈善事业提出了挑战。这就是,今后,在对所有弱势人群的帮助过程中,应该想办法去保护当事人的隐私,维护受助人的人格尊严。相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贫困生拒绝接受资助的尴尬将不会再现。 (来源:国华)
笑话段子、整蛊短语精彩无限 难以形容的开心感觉 | ||